《巾帼侠肝王德华》doc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045445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巾帼侠肝王德华》doc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巾帼侠肝王德华》doc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巾帼侠肝王德华》doc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巾帼侠肝王德华》doc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巾帼侠肝王德华》doc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巾帼侠肝王德华》doc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巾帼侠肝王德华》doc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巾帼侠肝王德华 平凡和伟大似乎是两个不同量级的词汇,但伟大一定是平凡的累积。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位老人,95岁高龄的她和许许多多的老人一样是平凡的,每天悠然在绿树婆娑的小区步道上,绝不会引起过往者的瞩目;而她确实又是伟大的,生于1921,参加过儿童团,能拿动枪就参加游击队,经历了北撤、莱州湾改编,又打回老家去她用坚毅和顽强书写自己生命的篇章那闪烁着金色光芒的矍铄年轮庄严地印证着她生命中的华彩乐段! 童年的喋血记忆高流镇西南二、三里路有个夏塘村赵王村民小组,90年前可不这么叫,就叫小王庄,我的故事是从90年前说起,因此仍然称这里为小王庄吧。1921年11月11日,住在小王庄村东头的王志福的第三个孩

2、子来到人世间。此前,他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大女儿取名大红,二孩子是个小子取名二红。妻子说就顺着红往下叫吧,省得再去找人取名,还省俩红鸡蛋。可王志福硬是想让自己的生活中多点色彩,他说不能老是红红红的,于是低头想了想,说这回这个丫头就叫藕吧,以后就顺着这个路子走。村里人常说,你看王德福家的四个孩子,都穿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有模有样的,说王家的日子是老天赐福。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童年留给人的记忆总是如梦如幻,朦胧而又清晰。藕的童年是快乐的,然而快乐的日子过得快,一转眼藕已经8岁了。藕的姥姥家金圩子在小王庄西南方向3里路左右,日子也还算得上富足,再加上姥娘姥爷都十分疼爱这个天真可爱的小外孙女,所以8岁的藕就

3、在这两个相距不远的村子来回跑着过。1929年的2月初,藕突然觉得有些异样,村里的好多人都带着细软离家出走,娘不慌不忙地带着四个孩子来到了金圩子。藕说,娘她当时不慌不忙是因为她是金圩子的女儿,金圩子四周不仅有高大宽厚的围墙,家家还都有枪。所以,藕兄妹4人随着母亲来到姥姥家,庄邻们都羡慕得不得了。但是,他们哪里知道,来到自以为安全的金圩子才是正真进入了是非之地。不知道什么原因,强势的金圩子和大土匪“左一托”结下了“梁子”,2月15日的夜里,“左一托”纠集红花埠、杨集、炮车、东海、沭阳等多路土匪将金圩子围得水泄不通,土匪喊话:留下金银财宝和女人,男人们自动滚出去就留条活路,否则便杀个片甲不留。金圩子

4、人哪能接受这样的奇耻大辱,于是,一场惨烈的激战开始了经过三天三夜的鏖战,2月18日深夜,金圩子的男人终于打光了最后一粒子弹,土匪们炸开圩门,蜂拥而入,逢人便杀,不分男女老少,当时土匪的口号就是不留一个活口。藕的父亲、母亲、姐姐、四妹妹、姥姥、姥爷、舅舅、姨娘等都惨死在土匪的滥杀中。最令人心痛的是三姨妈,还有18天就是她出嫁的日子,如今95高龄的藕说,至今仍记得三姨妈那恬静的模样。藕和哥哥是在乱坟岗被过路的人发现的,当时哥哥身受4处刀伤,藕被刺了5刀,兄妹俩都是被当做“尸体”仍进乱坟岗的。幸好一个家住王楼小陈庄的盐贩子在贩盐回家的路上发现了他们,哥哥被二大娘侄子何小石子认出来了,可他没认出满脸是

5、血的藕,抱起哥哥就离开了,盐贩子无奈把藕抱上推盐的小独轮车回到了王楼的小陈庄,于是藕便成了王楼的小陈庄人。 被拉上台子命运让藕成了王楼小陈庄人,义父王鸿儒,义母周氏。藕说,刚来到王楼那阵子,一场大病差点要了她的命,到底是什么病,至今她也弄不明白,奄奄一息时却又捡回了一条命。一转眼藕14岁了,藕说,14岁是她永远不会忘记的年龄,因为这一年她参加了儿童团,拿起了红缨枪为共产党人站岗放哨。在站岗放哨中,她耳濡目染了那些革命人的与众不同,他们匆匆地来匆匆地走。她以为他们就是说书人嘴里的所谓“侠客”,来无影、去无踪。走到村口,看到拿着红缨枪的她,偶尔还会摸摸她的脸蛋。她说,那一股子温热至今还能朦胧地感受

6、到,也正是那丝丝缕缕的温热,把她引领到了革命道路上!她说她要永远珍藏这份温热,即使到了另一个世界与那些先她而逝的先贤们风云际会,她要返还他们这份情义,还给他们一个深情的拥抱,感谢他们给这个苦命的丫头指引出一条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到了1946年土地改革运动时,25岁的她正式参加工作,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她说那是一场斗地主分田地的大会。她说那时间自己有一肚子的话想说,但是,面对千人万眼的大会场,实在是没有这个胆量爬上台子,只有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台子上的共产党。当时台子上两个人,一个是指导员钱怀新,一个是大家伙官称为王大姐的女八路。此时,跃跃欲试的藕被指导员钱怀新看到了,冲着她喊道:快上台说说,

7、有什么苦就诉诉好了。面对这样的大场面,藕有些腼腆。这时候,王大姐跑下台来,把在懵懵懂懂中的藕拉上了台子。藕说,上了台子心里的害怕便一扫而空,那满腔的苦水犹如决堤的洪水奔腾而泄,从死里逃生讲到了耳濡目染的一切,她的泪水打动所有人跟着掉泪,整个会场沸腾了。她说,当时感觉到天在颤动,地在颤动,整个村子都在颤动。这个颤动给了她无穷的力量,在大会的台子上,她主动向指导员报名参加解放军,从此便走上了革命道路。她说,当时她那激动的劲儿,至今想起来还感觉全身都紧绷绷的。 何小石子来了,才知道自己是谁 也就在这之后不久,高流小王庄的何小石子找来了,话还得从土匪血洗金圩子说起。何小石子把藕的哥哥救回家后,奶奶抱着

8、大难不死的孙子悲喜交集,又是大哭又是大笑,村里人看了都说这个女人这回真疯了。到了藕24岁那年,盐路基本算是通了,那个贩盐人又在高流小王庄的那个乱坟岗的路边与何小石子邂逅。闲聊中何小石子才得知贩盐人把藕救回了小陈庄,于是辗转找到这里。第二天,藕便随何小石子来到了高流的小王庄。在路上何小石子就告诉她,奶奶和哥哥都疯了,不认识人了。进了家门藕看着两眼直勾勾的奶奶和在一旁傻笑的哥哥,尽管她提前有了思想准备,但亲眼看到这个世上最亲的人沦落到如此境地,紧紧地抱着这两位最最亲近的人嚎啕大哭。藕要把奶奶和哥哥带走,可是,本家合户的亲戚都不同意,说你如今是嫁出门的闺女不能让你遗累,俺小王庄的人只要有口吃的,就不

9、会饿着他娘俩。可就在藕回王楼不久,奶奶和哥哥双双走了。藕还说,那次回去才知道自己姓王。说真巧,生父姓王,义父也姓王。她说结婚那年,义父王鸿儒给她取名王德华,她不高兴这么叫,因为她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因此,别人叫她王德华她就是不答应,她只答应藕。自打见了奶奶和哥哥,知道自己真的姓王后,别人再喊她藕,她不答应了,对着喊她藕的人说:什么藕藕藕的,本人大名王德华。北撤路上1946年前后,苏北的革命形势正处于拉锯状态,北撤、还乡团是两个重要的词汇。随着许多革命的中坚力量被还乡团残忍地杀害,党为了保存革命实力,决定将队伍进行战略转移,即向山东及胶东地区转移。此时,国民党还乡团已经占据了窑湾。风声鹤唳,队伍接

10、到命令,大年初一的夜里向山东方向转移。王德华说,大年初二五更头,他们走到了江苏山东交界的地方,突然远处传来了枪声,他们急忙跑到一块麦地里,恰好,地中间有个干枯的汪塘子。不远处的枪声零零散散地持续了一整天,他们趴在这个汪塘子里一天头都没敢抬,直到夜幕降临,枪声没了,他们才继续上路。又是一夜的急行军,天刚放亮,他们来到了山东的赵庄。在这里他们遇上了当时宿北县的县长蔡贡庭,找到蔡县长就算找到了主心骨。王德华说,蔡县长给她的印象极为深刻,她也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共产党的希望,看到了革命一定能够胜利的希望。就在北撤极为困难的时候,蔡县长临危不乱,把赵庄北撤的散乱人等重新整编,成立了“陇海工作组”,下分若干个

11、小队,王德华编列在“淮阴队”。就这样,散乱的人等聚拢成一支队伍。走出临沂,离目标越来越近。 莱州湾整编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莱州湾。王德华说,现在想想,莱州湾就是咱苏北的革命大本营,她永生不会忘记的是在这里遇上的晁沂兰,她在北撤的路上生下了一个女儿,可惜夭折在了战火纷飞的路上。晁沂兰的丈夫就是赫赫有名的抗日名将徐玉珍。她说,在这里她遇上了许许多多对她产生深远影响的同志,她还特别深情地重复了同志这个词汇同志!此时,她那干枯的眼眶里充满着晶莹我能理解老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以及眺望到她那埋藏在心底的珍贵。来到莱州湾后部队进行了再一次整编,总队的名字为“居东纵队”,下设大队、中队、小队,男女分队。

12、女青年叫女干队,带孩子的叫妇干队,另外还有培养队,都是十四五岁的孩子,有的还是孤儿。王德华说,在莱州湾这段日子里她学到了好多东西,在联合干校里的收获让她受用终身。经过短暂的修整后,队伍又要开拔,过海去辽东,没想到,这才是一次真正的考验。 在辽东在莱州湾修整一段时间后,队伍要过海。王德华记得是过了中秋节后,上级下达了过海的命令。当时海面被敌人封锁,只有晚上过。她说胶东人真是太好了,我们在胶东海边等候偷渡的时间,胶东人排队把我们领回家,像对待亲戚一样招待我们。由于敌人封锁了海面,我们只有夜里走,沿着海边还有50里左右的路程,能过就过去,过不去就再回来,我连续四次都没有成功。但是王德华没有死心,一定

13、要再来一次,第五次终于成功了。在去辽宁的路上好多了,专门为女同志配备了马车。这时节东北已经下起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分不清哪里是哪里。在辽宁,王德华还第一次看到了苏联的电影,什么名字已经记不起来了,她只知道是反映列宁和斯大林的片子。在这里她还第一次坐上了火车,她说,那火车在山洞里钻了好长时间才钻出来大概是1948年底,队伍准备返回,返回是苏联的船直接把他们送到胶东。到了胶东原地修整了两天,依据各县重新编排了队伍。阴历正月初七回到了阔别两年的新沂。 革命的一块砖回到新沂,大路两旁红旗飘飘、锣鼓喧天、好不热闹!老人说现在想起来还跟做梦似的。王德华接连参加了两期学习班,在学习班上她认识了马若琴、庄兰英

14、、张玉凤、王云、张桂珍、夏宝兰等一批那个年代的新女性,她们后来都成为了新沂妇女中的典型代表,带领一大批妇女撑起了半边天。从1948年到1973年光荣离休,王德华先后在时集、新安等多个乡镇任妇联主任。1952年,在一次县里的一个会议上认识了大她三岁的张子久。共同的革命经历让他们一见钟情,不久便结为夫妻。王德华说,老张是拉着我的手走的王德华老人说,文革期间,子久吃了不少的苦,但这对夫妻始终不离不弃,直到张老恢复工作后,他们仍不忘参加革命的初衷,积极投身到工作中去,为农村的电灌站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1973年退下工作岗位的她,为了照顾家庭的孙子辈们,索性把家搬到了徐塘井庄的老家。秋日的夕阳舒心惬意,老人坐在小区步道旁的条椅上,耳旁传来阵阵蝉鸣。此时红尘滚滚,多情的片片彩云折射出夕阳的余晖而形成强烈的射线直插蓝天!蝉鸣声在不知疲倦地继续:吱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