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聂墩遗址考古发掘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019403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聂墩遗址考古发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东聂墩遗址考古发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东聂墩遗址考古发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东聂墩遗址考古发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东聂墩遗址考古发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聂墩遗址考古发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聂墩遗址考古发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聂墩遗址考古发掘东聂墩遗址位于我市瓦窑镇瓦窑中学西约700米处。上世纪60年代,南京博物院考古人员调查发现,当时为高出地表4米墩状高台地,地表散布遗物丰富,可见夹沙鬲足、甗足、鬲口、盆口、罐口及腹片、草拌泥红烧土块等,器表多饰绳纹,少量附加堆纹。因此,认定此处是西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现在遗址呈中间高、四周低的慢坡状。墩心今高出周围约2-3米,遗址东部边缘被现代水渠破坏,东部种植杨树,西部为麦田。调查得知,遗址西侧曾存在一条小河,呈东北西南流向,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村民填平转变为稻田。多年来,因农业生产、种植树木等原因使得遗址遭受严重侵蚀,近年来又被不法分子视为古墓葬而屡遭盗掘。为此文物部门

2、上报江苏省文物局,并经国家文物局同意,对聂墩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工作由徐州博物馆、#市博物馆联合承担。考古钻探表明,该遗址面积现存约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发掘之初布探方四座,随着遗迹不断出现,发掘区逐渐扩大,共布方11座,其中1010规格探方10座,105规格探方1座,实际揭露面积约900平方米。此次发掘共发现汉代墓葬46座,其中竖穴土坑墓45座,砖室墓1座。因历年耕作,封土皆已不存,部分被盗扰,墓口多被现代树坑打破。墓圹平面多呈长方形,长多在1.723.5米间,宽介于0.62.25米,无墓道,极少数可见二层台,仅见于M12墓深差别大,介于0.182.6米之间,多数在0.51

3、.5米之间。浅者如M4、M47分别深0.3米、0.18米,深者如M17、M22,可达2.6米,为该墓群中少见之例。此次发掘墓主骨架多保存较差,骨质粉化现象较多见。一般头骨与下肢骨保存较多,上肢与躯干部分保存较少。葬式以仰身直肢为主,少数葬式不明。对其中人骨保存较好的10座墓葬鉴定后,发现墓主主要为青壮年。墓主身高可辨的7座墓葬统计显示,墓主平均身高约1.57米。墓室内多置一棺一椁,少数单棺无椁。棺椁皆为长方形,部分椁室转角略有斜状突出,或为卯榫结构残痕,椁室地板延伸于侧壁之外。棺长多在2米左右,宽介于0.5米左右,椁室长约2.5米,宽约1米,少数墓葬棺椁痕迹保存较好,椁壁、椁底板清晰可见,如M

4、2、M3、M5、M9、M11等。M5开口照片M5清理结束照片以M5为例。M5位于T0405北部,被西侧的M4打破,处于今墩心的北侧,规模中等,墓向205度,时代为东汉早期。平面呈长方形,墓口长2.87米,宽2.062.2米,深1.481.56米,墓主骨架朽坏,头骨与部分上肢残存,骨质粉化;仰身直肢、面向东,成年,性别与具体年龄不明;墓室中置一棺一椁,棺室位于椁室东部,西侧空隙作为边厢,放置随葬品。椁室长约2米,宽约1米,棺室长约1.8米,宽约0.6米。棺室内外共出土随葬品32件(组)。此次汉代墓葬清理出土各类随葬器物350余件(组),以陶器为主,另有铜器、铁器、石器、漆器等。陶器多为泥质灰陶,

5、器型有鼎、盒、壶、钫、罐、仓、囷、井、磨、盘、灶等。其中以罐、壶居多,铜器主要为铜镜、铜带钩、铜印、铜钱等,铁器主要以铁剑为主。彩绘陶盘口罐凤鸟纹铜镜蟠螭纹铜镜2016年3月对东聂墩进行第二期发掘,此次发掘主要以商周遗址考古为主,现已了解的文化层堆积为:耕土层,褐色黏土层,疏松汉代层,褐色黏土层,较疏松西周层,黑灰色土层,疏松a西周层,黄色粉沙土,较硬b西周层,灰黄绿色沙性土,较疏松a西周层,灰黑色灰烬层,疏松b西周层,黄绿色粘性土,较硬遗迹表现主要为灰坑,共发掘30座;西侧发现大面积红烧土面,疑为房址;东部b下发现大量柱洞,应为房址,正在发掘清理中。对于此次发掘的初步认识为,此汉代墓群应为一处利用商周遗址高地埋入形成的家族墓地。葬俗可分为同穴合葬、异穴合葬、单人葬三种,在数量上异穴合葬墓为主体,其次为单人葬,同穴合葬墓最少。从整体形态上看,该墓地呈墩形,墓群外形与江南地区春秋土墩墓有契合之处,但从筑墓方法看,该墓群选在早期遗址之上,借用其高处直接开挖竖穴,然后葬入棺椁,再加封填,与典型的春秋土墩墓平地葬人、堆筑封土的筑墓方式又有不同,而与学术界近来热烈讨论的秦汉土墩墓有相合之处。东聂墩遗址文化层堆积深厚、包含遗物丰富,西周地层为代表的早期遗存可为了解当时人们物质文化与生活状态提供重要的样本,丰富了徐海地区古文化面貌,具有其独特的文化与学术价值。带柱洞的房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