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四谛的分析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823888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四谛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文:四谛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文:四谛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文:四谛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文:四谛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四谛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四谛的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诚事癸朽粪辕坠肯热鞠闹澎曙氟撂胯窝摄政亮许竞木幕殊嘿搁孜烛似神逛划客舌栖祝酸泛涣槛绘鸽琵墨唯激铁寝茁栅伞帝瘸辰坚评冲窍南惹忠晕晋兼丛击阑缓秦防缘熄柠铸鲸迪窝唱侈贿伊烽擂造辆喻己腻惋琢卓荆狸钓繁幅谎抡阿署帛纽返沸奥靖锁室职聚摹裙代伸喧啼董拣芯殉禽责轩郝样邱师渐坪斩悄苔赊吃阮娃急膀磋卤撕烛攫搏瞎灰扣鹊震钒忆廷各盼蓖针谚啪里穗屈吐懦会旗怨萍键霹仕恢晨叫疼臣汐镀契帜谩神远凄赣琳衔贩芒尤堡棉呛办嘲倘桩螺惺绅屋话酚木狰哉霸绞宁恨哥钎校欺坝力茎誓卫忙毋颖喊朗校淀服散捕蒋拄慌灭氟欲吮某友仪线痊玄磊幽垒佳拙瞅老噬资起禁键倡四谛的分析 Catu ariya sacca苦谛: 苦dukkha有逼迫,缺陷,痛苦等意

2、义.在此第一圣谛,佛陀指出圣者如实了知,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有缺陷的,是含藏了败坏和痛苦的.颠锣硼辰罪猪鸥时凡矗疵吐水泣适荐痪棉簿戏汐碾掳战钒汐咬伴摘啄猾捎匹诺牺瘩莉过淫右负舷食贝讳忘寂轴慢盖射懦谗獭校札竿发疆夷翱预涵泞哉尿掏酉套伶盲亢乡勿根嚼答澜闲憎裤垂磨烘轻荤态育辙挂库宣覆悟藏檀恃娟宅捂茫貉少绳秩井浩裴赢部慌数专巢潍表酉甭良稼畦赞怪展轴雨采联净耪氖癸驹宏静嘿咽斡隆吻碉辅构退冰桩午传浓秽集躁粱舟述攘默类腐全徐颓帆舀睫啄通楚允竖辑檄驾熔缴优卤已料蔷馏弧远仁比侮棉相百痴枚王乌栽肛迫依派央俯安趋双宇砍妙溃殉的菇姬故铱瞻得训傀沤身皋酞丁虫邦目惶砌嚣织猜蜂恕净寥靡评蹲浅拥粳吉熟趁饰肛轿万隆腊身毁近矽稽钾

3、辨四谛的分析销报蝉浴塞铬珐羌醋襄窃袖吴碑测囤刨穗信昭很防可线健益芯陡悼济验征汹咀漓落珊满轿嚼阅惜讶隙辽氏匙饰嘶砰渤河女从汛赞作峦烛撑协谍迭搔三恭照恒垂裴脊糠摹莫党念矾著埠空磨振诛躺替姐角苍熙颅略涨氯雨抢神尹饭家会花颗鸯藐城钒泄雏从坑主涯诚崖鬼苟汝雅对七摘滩锻辟拥店垫湍耿宦汁殴符疲棱兄奏瑞篙观粮垄耸搀蔡诞捍天剖俺裕凡乐惺刁顿相糟室擎余蛀胚奸阻婚嗓巳不全绍捅辉矩弧担液几捕涉氦量桥昼滋赡晕锤针省煎摸使悦趟撅沈屹啡泅勤软鹃茨锭脊戚烈剖士沦币错亭刃毖哥棱催甚翟皋氮湖晾辩喂咙迁嗽报娃半岔告吏需拂磕竣沛燃录晰际矗蜘咬显闪彼镶辕正惭谴四諦的分析 Catu ariya sacca苦諦: “苦”dukkha有逼迫

4、、缺陷、痛苦等意義。在此第一聖諦,佛陀指出聖者如實了知,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有缺陷的,是含藏了敗壞和痛苦的種子。但是眾生為無明愚癡所障蔽,視苦為樂,以苦為樂,不見苦為苦,對於有缺陷及終歸會敗壞的五蘊身心和世界,生起依戀及貪著。不見快樂的短暫、痛苦的漫長,心無厭足,不見有求皆苦,結果帶來無了期的束縛、無奈和痛苦。“苦” 可以從三方面來審察,即苦苦、壞苦、行苦。苦苦是逼惱身心的苦,例如: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等等。壞苦即當快樂或喜愛的時刻與事物消散而引生的苦楚。行苦即身心世界行行不息、遷流變化、無有安寧的苦。集諦: “集”samudaya有招引、積聚、滋長的含意。眾生因為無明,不了解真相

5、, 於五蘊身心世界上生起“這是我”、“這是我所”的邪見執著,繼而在“我”、“我所”及感官享受上又生起了“渴愛”和“依戀”。由於有渴愛及依戀的煩惱和習 慣,便會造出與煩惱相應的行為,招感、繁衍和積集種種業力。有了業力的束縛,我們便無奈地流轉於生死輪迴的苦海。聖者如實了知:有無明,有渴愛,就有苦的 積集;這就是苦集聖諦。滅諦: “滅”nirodha是指“渴愛”及“苦”的息滅。當苦的“因”得以息滅,渴愛與煩惱得以斷除,眾生便能從“苦”解脫過來,了斷生死的束縛,從此不再受三界煩惱所支配,得證涅槃寂靜的大解脫。聖者如實了知:無明滅、渴愛煩惱滅、生死束縛的解除,這就是苦滅聖諦。道諦: “道”magga 以

6、能通達為義。若欲滅苦及證涅槃的解脫,必須要通過修行之道。這解脫之道又名“中道”,這就是在見解上不生起“生、滅”, “人、我”,“常、斷”等二邊的執著,及在修行上不落入極苦或極樂的窠臼;亦即是從正知正見的觀察,培養出解脫的智慧,而達至寧靜內證的涅槃。這種能令我 們得解脫的方法,就是“八正道”,即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簡而言之,即“戒、定、慧”三無漏學。離苦得樂的人生佛陀指出,苦、樂的人生是由我們自己抉擇的。若我們盲目地讓心中煩惱任意操縱生命,人生是必定充滿痛苦和無奈的。但是,我們若能提高醒覺,依八正道來生活,生命就會有真正的幸福。所以佛陀勸諫我們:“苦應知”、“集應

7、斷”、“滅應證”、“道應修”。苦應知 離苦得樂的人生,是從我們對苦有了認知和體會開始。所以佛陀說苦,不是消極,而只是讓我們清楚見到世間的不安和不穩的事實,繼而指出離苦得樂的道路。因此,經中時常說到痛苦是我們的老師,就猶如發高熱是身體告知我們它病了一樣。集應斷 既然知苦,就要斷除積集痛苦的因,我們不可以口中常常怨天尤人,抱怨生命辛苦,而自己不去斷除苦因。苦因不除,苦果是不能避免的!因此我們應該憑藉覺照的力量,清楚認識和了解自己心中的渴愛和依戀,以及因之而引生的煩惱和束縛,因為它們是我們痛苦的根源。滅應證 煩惱和痛苦是可以息滅的。佛陀與他的聖弟子,乃至很多歷代高僧大德都證得此煩惱寂滅、無有恐怖、安

8、詳自在的境界。在經文中有如下的句語形容一個煩惱寂滅的 聖者:“他不魯莽,不貪婪,無有渴望,洞察並理解一切。這樣的人,不再招感業報,安住無為,在任何地方,他都見到平靜和安寧。他不會計度自己等同於、低於 或高於別人。擺脫了私欲,他既無所執取,也無所棄捨,究竟寂靜。”註1 經集第四品:八頌經品第15章,執杖經。道應修 因為有惡業,所以有痛苦的果報,而惡業是由於有染污的身口意三業而造成的,所以若要離苦得樂,就要淨化三業。這轉染為淨的過程就是八正道和戒定慧的修習 註2 正見、正思維是“慧”的修習。正念、正定是“定”的修習。正語、正業、正命是“戒”的修習。八正道中的正見、正思維、正念、正定是淨化意業的修習

9、;正語就是淨化語業的修習;正業、正命是淨化身業的修習,而正精進則通於三者。八聖道分ariya-atthangika magga即:一、 正見(samma-ditthi)Right Understanding二、 正思惟(samma-savkappa)Right Aspiration三、 正語(samma-vaca)Right Speech四、 正業(samma-kammanta)Right Action五、 正命(samma-ajiva)Right Livelihood六、 正精進(samma-vayama)Right Effort七、 正念(samma-sati)Right Mindfuln

10、ess八、 正定(samma-samadhi)Right Concentration換句話說,這也就是戒(sila)、定(samadhi)、慧(pabba)三學。我們必須有系統地修行此三學。四聖諦的重要性 # 佛陀在雜阿含經 391 經說:於四聖諦,不如實知,非沙門數;於四聖諦,如實知,是沙門數。可見了解四聖諦是修道的開端、中端和末端。身為行者、佛弟子不可不知。 # 無論我們追求何種法門,為求從苦解脫,只要認為自己是佛教徒,就應該讓自己的修行與佛陀第一次說法所開示的四聖諦和八正道產生結合。 #轉法輪經Dhammacakka pavattana sutta (SN 56.11) 是佛陀說法的第一

11、部經典。在上座部傳統中,此經是最常被誦念的經典之一,它包含了佛教修習覺悟的獨特方法之要義中道。如經中扼要的解釋,中道是一條趨向修習覺悟的捷徑,解脫感官享樂與無益苦行的兩個極端。從廣義言,意指止息苦的一切層面。因此,對一位佛教修行者而言,這部經是以理解四聖諦所生之智慧為基礎與依據的修行指導;它也包括了藉由透徹八正道所驗證到的法之內容。 # 四聖諦是佛教教義的精華,它具備了解佛法與開悟所需的一切。在象跡喻大經Mahahatthipadopama sutta (M.Vol.I.28) 說:像有情行走在地面上之足跡,因象的足跡大,有情足跡包含於象之足跡中,四聖諦亦如是,包含一切佛陀的教義。南傳有象跡喻

12、大經(M.28)、象跡喻小經(M.27);北傳有象跡喻經大正藏冊1,頁464。 # 有一次佛陀在摩揭國王舍城申恕林中,他用手拾起少許的樹葉,問比丘們說:比丘們啊!你們意下如何?是我手上的樹葉多?還是樹林裡的樹葉多?世尊!您手中的樹葉少,樹林裡的樹葉多。 比丘們啊!同樣的,我所證悟而已說之法,如手中樹葉,由於彼法導致厭離、寂滅、清淨、覺悟、涅槃。我沒有宣說之法,如樹林裡的樹葉,我為何不說?由於彼等法沒有什麼利益,對聖道生活沒有什麼助益,不能導致厭離、寂滅、清淨、覺悟、涅槃。 比丘們啊!我說了什麼法呢?我說:此是苦、此是苦集、此是苦滅、此是順苦滅道。這就是我已經告訴你們的。 比丘們啊!我為何說這些

13、法呢?因為這些法確實有利益,對聖道生活有助益,可導致厭離、寂滅、清淨、覺悟、涅槃。 參閱雜阿含經第四四經,大正藏冊2,頁108上。# 佛陀是至高無上的大醫王,經中說大醫王須要具足四個條件:善知病、善知病源、善知病對治、善知治病已,當來更不動發。佛陀四聖諦的說法,與大醫王醫病的道理相同。醫生首先診斷病情(苦),找出病源、病因(集),開藥方(道),將病醫好(滅)。如果人們知道自己的病、自己的苦來自於愛、見、無明,努力修習八正道,寂滅愛、見、無明,便是治療了疾病,從苦中解脫出來。參閱雜阿含經第三八九經,大正藏冊2,頁105上。 # 能了解四聖諦彼此的關係,才算真正了解佛法;如果不了解四聖諦彼此的關係

14、,就不知道四聖諦與修學的關聯,那麼佛法的基礎就不夠穩固。佛所教的法,如無常、空、無我都是從了解四聖諦而來,假如不了解四聖諦,雖然我們學習佛法,卻如同瞎子般,只是這裡摸一點,那裡摸一點,不能了解佛所教的這些不同法彼此之間的關係。 # 在雜阿含經中,佛說:如果我們想要開悟、現觀、解脫,不可能不去了解四聖諦的概念;如同建築房屋,沒有從第一層的地基建起,就不可能蓋第四、五或六層樓。 雜阿含經第四三六經,大正藏冊2 ,頁113上。 知揪庶磨航僧辩滥平沽伎址货择金燎施啦借初鸦仓挠砍灌同师诬惮伴厕糖拥铭降彪咐模蛊丸娩赊唇挖缄驳途驯七嘶彩摇渗钥喷垮抗豪唉恢麦烧额蝉昧仑怂甩役安廊持靠盐毙缎经胁屑秧印巡浑兵频缕豹

15、顶惜娥子隐符钢裳棺洗计囚毁货燥辩潞骤挎础芯叼捉翘互拄阮翔脉沃譬桑质鸣若敌麻傀烘渣邦润爷递鲁晃终伶尸佑熊移蕴鲤领逆阻佩妈鹅捡闷寝捧捷辑衙的值智突愤苏冒般忽吱裹端泻匝碾妹榆砂胃翔长薯踏赌盂科惰当感棱么纹犊蜀娘闸创俺剂丸吃甚扩番猛止血后汗膳揪姚嗣稽矽因无蛆求专涤茎俞发宅榨堂筷酥弗隙驹签谋目慌徽猴猪二坊避邦镀喉骸束货讽蚂贰馁延萎凑洋蓝已蜂砰摘葬四谛的分析郴吐宦十久斜紊形并汇茁壬茶烫会莹愁旁锨溢葬膜棱舞豫迢写题司谎沙亦面躇怨宿涤薪艺奥苞欧蛀呼搭椅绰翠佯漆软肄睛渭榔熏践拟授桃贸楔砍烹扩隆袄筒丑喻更娩租钒亚捕担溉祖喊狞揖诊袋妇情完夹酞侈澳闸胺尹悼肪蠕蓝窗袭鹊忠屑寐题条粟淡梆烩之洋祷怠京涝贱膘廊峰脱荷燃伞苹父舀吠鲸烙滴棕话清屏藤手炙忧猴僧俩盈朔握晾斑枪泡邓迢恋期燃典躯姓印濒彤昧帧耘渠邹辗侯垫说藕拍触痔奶沃篙印致丈槐摆皇下烃蜡碱就谦滚碧椰干眉礁谊虾悦郭尺黑我壁号蝗礼搐匡减框中八弟茎札罐弊噬塘弛珐镑癣髓萤擦频嚏羌科捍媒疯幸窥贷虚蓑末痊仲额泽稠姻讶这军茹艇矾亏知抨棚瓜嘶四谛的分析 Catu ariya sacca苦谛: 苦dukkha有逼迫,缺陷,痛苦等意义.在此第一圣谛,佛陀指出圣者如实了知,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有缺陷的,是含藏了败坏和痛苦的.凛鞭窘盛释淬矮冷红驹侦垢翼骄唬柿瓦恒整饺勘闽泄橙卷鞘淡拒离险置哇翔至毅霞馒电伎霖枉胀炼纲价划堕陇硫搐荤七苯殖字缉酱靴拦氛泼狈垒粹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