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物流业现状调查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784485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物流业现状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市物流业现状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京市物流业现状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京市物流业现状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京市物流业现状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物流业现状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物流业现状调查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物流业现状调查报告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2010-07-21 内容提要: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商委于2002年10月起联合对我市物流业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得到一批有价值的数据,据此对北京物流业基本特征作出判断:物流存量资源相当丰富,空间布局合理;物流业投资主体呈多元格局;现代物流方式增势突出,第三方物流专业凸现端倪,发展社会物流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存在的问题是:物流综合体系有待优化;传统物流需加快提高集约化、专业化程度;自营物流非合理化状况突出等。建议成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资源整合一体化运作;货运企业以发展多式联运、配送为方向,提高增值功能;优先发展物流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2、;培育物流市场,增加有效需求,鼓励工商企业从自给自足的内部物流方式向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转移。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4月发布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的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业已成为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近两年国内许多城市深圳、上海、天津、青岛等把发展物流作为城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北京作为国际化的特大型城市,商业、第三产业高度发达,市委市政府十分关注我市物流产业的发展。我们试图通过这次调查对北京物流业的现状进行较为清晰的描述。一、主要统计数据(一)企业单位数我市

3、被调查的有物流活动企业共计4544家。分为主营物流企业和物流相关企业两种类型。主营物流企业(即主营业务从事各类物流活动的企业)共计975家。其中货物运输企业443 家;仓储业企业197家;装卸搬运业企业40家;其他运输服务业企业295 家。相关物流企业(即发生物流活动的非主营物流企业)共计3569家,其中工业企业2991家,批发贸易业企业578 家。(二)物流资源1.物流基础设施存量被调查企业共有仓库13418个;仓储面积1355.1万平方米;仓储容量4340.2万立方米;停车场地103.2万平方米;装卸设备 8401台。铁路专用线375条。货运车辆20436 辆,其中普通货车14074辆;专

4、用货车6362辆(见附表一:物流基础设施状况表)在总计中:主营物流企业拥有仓库2229个;仓储面积260.4万平方米;装卸设备1853 台;货运车辆7033辆。工业企业拥有仓库9685 个;仓储面积732.9万平方米;货运车辆11570辆。批发业企业拥有仓库1504个;仓储面积361.8 万平方米;货运车辆1833辆。2.物流资源地域分布物流资源主要分布在四环路以外和东南部地区。从仓储面积看,分布在二环路以内的占5.8%;二环路与三环路之间的占16%;三环路与四环路之间占6.9%;四环路以外占71.3%。位于朝阳、丰台、房山、通州、顺义、大兴区域的仓储面积占总面积的55%。(三)物流总量1.物

5、流处理量及构成被调查企业2002年物流处理量(包括货物运输量、储存量、配送量、流通加工量)合计38742.1 万吨(不包括工业货物储存量)。比2001年增长4.7%;其中货物运输34623.9万吨,比2001年增长5.6 %。货物储存量3383.8 万吨,比2001年下降7.8%。货物配送量571.2万吨,比2001年增长51%。货物流通加工量163.3 万吨,比2001年增长9.6%。2.分行业物流量及增长情况2002年主营物流业物流量10062.1万吨,比2001年增长2.3%。其中:航空运输业物流量42.6万吨,比2001年增长18.3%;铁路货运业物流量2743.9万吨,比2001年下

6、降4%;公路货运业物流量3164.6万吨,比2001年增长6.5%,仓储业物流量2587.5万吨,比2001年增长3.5%;装卸搬运业物流量525.6万吨,比上年下降19.9%;运输辅助业物流量610.16万吨,比2001年增长41.1%。在总计中:专业物流企业和连锁配送企业物流量快速增长,分别比2001年增长58.6%和25.8%。(见附表二:分行业物流量及增长情况表)2002年相关物流企业物流量共计28680.1万吨。其中工业物流量26405.6万吨,比2001年增长6.4%;批发贸易业物流量2274.5万吨,比2001年下降3.4%。3.各种货运方式运输量及构成情况铁路货物发送量2370

7、万吨,占全部货运总量的6.9%,航空运输量为42.6万吨,占货运总量的0.1%;公路运输量32211.2万吨,占货运总量的93%。(四)物流费用及构成被调查企业物流费用总计113.9亿元。其中运输费用80.5亿元,占物流费用的70.7 %;仓储费用13.97亿元,占12.3 %;包装费用6.1亿元,占5.4 %;流通加工费用2.78亿元,占2.45 %。装卸搬运费用1.9亿元,占1.7 %,信息及相关服务费用6.33亿元。占5.6 %。各行业费用构成有所不同,运输费用和仓储费用是企业物流费用主体,但费用结构正在发生变化。2002年运输和仓储费用占费用总计的82.6%,比2001年下降了2.4个

8、百分点;流通加工费用、信息及相关服务费用比2001年上升了2.3 %。(附表四:分行业物流费用构成表)(五)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2002年物流从业人员共计107159人; 物流人员人均劳动报酬17729元。在总计中:主营物流企业从业人员38311人,占物流从业人员的35.8%;学历在大专以上4807人,占12.5%;年人均劳动报酬17715元。工业企业中从事物流活动人员56029人,占物流人员总计的52.2%,年人均劳动报酬17487元。批发贸易业从事物流活动人员12819人,占物流人员总计的12%,人均劳动报酬18832元。(六)主营物流企业主要经济指标1.增加值主营物流企业2002年实现增加

9、值51.7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7 %。其中货运业33.6亿元;仓储业13亿元,装卸搬运业及其他运输服务业企业5.1亿元;商业连锁配送企业实现增加值4.1亿元。在总计中:专业物流企业实现增加值1.4亿元。2.资产状况主营物流企业实收资本178.6亿元;其中:国家资本137.8亿元,占实收资本的77.2%;集体资本2.98亿元,占1.6%;法人资本31.7亿元,占17.7 %;个人资本2.71亿元,占1.52%;外商及港澳台资本3.5亿元,占1.96 %。若扣除铁路、民航两大国有企业计算,国家资本占实收资本的20.5%;集体资本占6.2%;法人资本占60.3%;个人资本占5.7%;外商及港

10、澳台资本占7.3 %。3.营业收入及效益状况2002年主营物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7.1亿元,比2001年增长16 %。其中货物运输企业67.9亿元,比2001年增长10.2%;仓储业22.9亿元,比2001年增长18 %;装卸搬运及其他运输服务业16.3亿元,比2001年增长43 %。2002年主营物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3亿元,比2001年增长23%。税金总计3.49亿元,比2001年增长17.4 %;营业利润2.3亿元,比2001年增长53%。二、我市物流业现状的基本特征(一)物流存量资源相当丰富,空间布局趋于合理全市现有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较大,有着丰富的可利用资源。特别是制造业、批发业

11、内部蕴藏着强大的运力,沉淀着大量的仓库、货场、运输装卸设备资源。工业企业和批发业企业自建仓储设施占总仓储面积80.7%,自有货运车辆占总车辆数的65%。从仓储设施的分布看,我市物流空间布局得到一定优化。改变了原来仓储设施主要集中在三环路以内的格局,市区内物流设施减少,向交通便利、适宜物流发展的四环路以外区域集中。76%的仓储设施已经分布到四环路以外,四环路以外的仓库达到10314个。(二)主营物流初具规模,现代物流方式增势突出被调查企业2002年物流处理量合计3.87亿吨,比2001年增长4.7%。从业人员10.7万人。主营物流企业实现增加值51.7亿元,比2001年增长31.3%,占第三产业

12、增加值的2.7%。总资产达到178.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07.1亿元,利润总额3.33亿元,上缴税金3.49亿元,均呈两位数增长。其中营业利润达到2.3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53%。主营物流企业逐步成为首都经济的一支重要产业力量。新型的现代物流发展迅速,2002年代表现代物流方式的货物配送量比上年增长51%;连锁配送企业物流量比上年增长25.8%;货物流通加工量达到163.3万吨,比上年增长了9.6%;货运代理行业物流处理量比上年增长21.4%。(三)第三方物流凸现端倪,社会物流市场空间巨大新型第三方物流公司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专业化服务能力有所提高。我市从1994年第一家在工商局注

13、册物流企业起,目前在工商局注册的物流企业72家,注册资本7亿元,营业收入超过10亿人民币,创收能力是传统运输、仓储企业的15倍到20倍。本次调查专业化的物流公司45家,从业人数2086人;物流处理量303万吨,以比2001年增长58.6%的速度迅猛增长;主营业务收入63807.5万元;实现利润2255万元,税金总计2114万元。有20%的企业年营业收入达到1000万元,物流处理量达到10万吨。2003年起我市按照现代化物流园区标准规划建设的“三地一港”工程开始启动。今年2月投资110亿内地最大的北京物流港在朝阳破土动工;天竺空港物流园、通州物流产业园、房山阎村物流园也于今年开工。物流园建设将吸

14、引一批新兴的专业物流企业安营扎寨,为发展第三方物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预计专业物流公司将在奥运前夕有一个成长高峰。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市自营物流与社会物流比为3:1,制造业和批发贸易业自营物流量2.87亿吨,占全部物流量的74.2%,主营物流企业物流量占25.8%,即70%的以上的物流量是由工业批发业自我实现,只有近1/3的物流量由社会物流承载。物流相关产业中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四)公有资本不到三成,投资主体呈多元化格局主营物流企业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2002年主营物流企业实收资本178.6亿元,其中国家资本占77.2%,法人资本占17.7%,外商及港澳台资本占2%,集体资本占1.6%,

15、个人资本占1.5%。若扣除铁路、民航两大中央在京国有企业计算,物流企业中公有制的国家资本占实收资本的20.5%;集体资本占6.2%;多种经济成分的法人资本占60.3%;个人资本占5.7%;外商及港澳台资本占7.3 %。三、我市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货运行业集约化程度低,整体水平亟待提高我市货运总体运能水平较低。“九五”期间货物运输平均发展速度为下降3.8 %。铁路、公路货运近年基本为持平或下降水平。2002年货运总量34623.9万吨,占全国货运总量的2.4%,处于中等水平。2001年上海、广东分别占全国的3.6 %和6.3 %。重庆、天津均占2%。公路运输是我市主要的货物运输方式,但货运

16、企业普遍规模小,运力分散。我市道路货运资质等级五级以上企业429家,占法人营运单位的2.6%。主营物流企业货运车辆占货运总车辆的34%,拥有货运车辆在50辆以上的企业仅占0.2%。(二) 传统物流功能单一,专业化标准化亟待加强我市物流服务功能单一,传统方式的货物运输和仓储量比例过高,占物流量的97.5%。增值功能强的货物配送和流通加工量只占2.5%。达到较高物流管理和物流服务层次的专业化物流公司物流量仅占0.7%。运输设施装备的专业化、集装化程度较低,主营物流企业集装箱运量10.9万标准箱,折合量占物流量比重5.3%;应用托盘化运输的企业占7.3%,美国、欧洲的标准托盘利用率分别为55%和70%;使用物流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11.6%。(三)物流资源结构不尽合理,运输格局有待优化一是北京地区无专用货运机场,天然缺乏港口水运。二是公路、铁路、航空各自分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