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药剂学复习题目及答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9783536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7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大药剂学复习题目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大药剂学复习题目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大药剂学复习题目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大药剂学复习题目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大药剂学复习题目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大药剂学复习题目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大药剂学复习题目及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一)名词解释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PPT)药物剂型:是为适应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特性溶解度:是指药物不含任何杂质,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或缔合,也不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形成的饱和和溶液的浓度。平衡溶解度:药物在溶剂中溶解达到平衡时的浓度。(课本P21)增溶剂: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助溶剂: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

2、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课本P23)潜溶剂: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且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叫潜溶,这种溶剂叫潜溶剂。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助悬剂:能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絮凝剂:加入适当的电解质,混悬微粒形成疏松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课本P153)乳化剂:乳浊液的稳定剂,是一类表面活性剂。抛射剂:是气雾剂的喷射动力来源,可兼做药物的溶剂或稀释剂。沉降容积比:是指沉降物的容积与沉降前混悬剂的容积

3、之比。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临界相对湿度:水溶性药物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下,几乎不吸湿,而当相对湿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一般把这个吸湿量开始急剧增加的相对湿度。昙点:对于一些聚氧乙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聚氧乙烯链与水之间的氢键断裂,致使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由清变浊或分层,这一现象称为起昙,此温度称为昙点。Krafft点: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增加,当温度升高至某一温度时,其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成为Krafft点。(PPT)HLB值: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和水的综合

4、亲和力。(课本P39)F0值:在一定灭菌温度(T)下,Z为10时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min)。 Z值:降低一个lgD值所需升高的温度,即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的1/10所需升高的温度。(课本P186)酸值:表示油脂酸败严重程度,酸值不仅影响药物稳定性,且有刺激作用。(课本P194)碘值:油脂中不饱和键的多寡,碘值过高,则含不饱和键多,油易氧化酸败。皂化值:表示游离脂肪酸和结合成酯的脂肪酸总量。等渗溶液:指渗秀压与血浆渗秀压相等的溶液。等张溶液:指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热原:是微生物产后的一种内毒素,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膜和固体膜之间。是由磷脂、脂

5、多糖和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体。崩解时限:是指固体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以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查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并通过筛网所需时间的限度。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置换价:是指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栓剂基质的重量之比。融变时限:油脂性基质的栓剂应在30分钟内全部融化或软化变形或触压时无硬心,水溶性基质的栓剂应在60分钟内全部溶解。休止角:是指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斜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最大角。振实密度:在规定条件下容器中的粉末经振实后所测得的单位容积的质量。漏槽条件:是指药物所处释放介质的浓度远小于其饱和浓度,生理学解释为药物在体内被迅速吸收,制剂的体外包括释放度等测定需要模

6、仿体内生理条件的,满足药物溶解-吸收的过程,漏槽条件起到了修正作用,一般释放介质的体积为药物饱和溶液所需介质体积的37倍。一(二)名词解释1.固体分散体:是指药物高度分散在适宜的载体材料中形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又称固体分散物。课本P3472.包合物:系指一种分子被全部或部分包合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的特殊的复合物。课本P3563.聚合物胶束:系由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的一种热力学稳定的胶体溶液。课本P3644.固体脂质纳米粒:系指以生理相容的高熔点脂质为骨架材料制成的纳米球。课本P3975.脂质体:系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薄膜中所制成的超微球形载体制剂。课本P4026.缓控

7、释制剂: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机体内缓慢释放药物,是药物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制剂,药物的释放多数情况下符合一级或higuchi动力学过程。 控释制剂系指药物按预先设定好的程序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的制剂,一般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其特点是释药速度仅受制剂本身设计的控制,而不受外界条件,如ph、酶、胃肠蠕动等因素的影响。课本P4197.胃内滞留片:是指一类能滞留于胃液中,延长药物在消化道内的释放时间,改善药物吸收,有利于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片剂。课本P4408.胃漂浮片:由药物和一种或多种亲水胶体及其他辅料制成,实际上是一种不崩解的亲水性凝胶骨架片。课本P4409.生物粘附片:系采用具

8、有生物黏附作用的辅料,如卡波普、hpc以及壳聚糖等制成的片剂,这种片剂能黏附于胃肠黏膜,缓慢释放药物并由黏膜吸收以达到治疗目的。课本P44110.渗透泵片:是由药物、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动剂等组成的,以渗透压作为释药能源的控释片。11.水性包衣技术:加入少量水溶性致孔剂的包衣液,在普通片剂上形成微孔包衣片,与胃肠液接触时,膜上的致孔剂遇水溶解或脱落,使衣膜具有通透性,称为。课本 (P431)12.口服定时释药系统;就是根据人体的生物节律变化特点,按照生理和治疗的需要而定时、定量释药的一种新型给药系统。课本P43613.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系指用适当方法,使药物避免在胃、十二指肠、空

9、肠和回肠前端释放,运送到人体回盲部后释放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系统。课本P44114.靶向给药系统:是指借助载体、配体、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药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特定部位的给药系统。15.被动靶向制剂:由于载体的粒径、表面性质等特殊性使药物在体内特定靶点或部位富集的制剂。16.EPR效应:大分子物质和脂质在肿瘤组织透过性增强及滞留效应。17.主动靶向制剂:药物载体能对靶组织产生分子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制剂。18.透皮给药系统:TTS是指药物以一定的速率透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的一类制剂。19.透皮吸收促进剂:是能增强药物经皮透过性的

10、一类物质。 二(一)1. 衡量溶剂性质的参数有哪些?答:(1)介电常数:指将相反电荷在溶液中分开的能力。介电常数越大,溶剂的极性越大。(溶剂的介电常数大小可预测某些物质的溶解性能。) (2)溶解度参数:指同种分子间的内聚力。溶解度参数越大,极性越大。两种溶剂的值越接近,越能互溶。课本P182. 药物的溶出速度方程Noyes-Whitney方程的理解和应用。答: 式中,dC/dt溶出速度;S固体的表面积;Cs溶质在溶出介质中的溶解度(固体表面饱和层浓度);Ct时间溶液主体中溶质的浓度;K溶出速度常数。而 D溶质在边界层中的扩散系数;V溶出介质的体积;h扩散层的厚度。因此,当CsC(即C低于0.1

11、Cs)时, (漏槽条件)课本P253. 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及增加溶出速度的方法 答: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1) 固体的粒径和表面积(2) 温度(3) 溶出介质的性质(4) 溶出介质的体积(5) 扩散系数(6) 扩散层的厚度 增加溶出速度的方法:减小固体药物的粒径,增大其表面积(加入润湿剂或固体药物微粉化处理等),增加温度,增加溶出介质的体积,加快搅拌速度等。课本P254. 影响药物溶解度因素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答: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1) 溶剂与药物分子结构(2) 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3) 多晶型的影响(4) 粒子大小的影响(5) 温度的影响(6) PH值与同离子效应(7) 混

12、合溶剂的影响(8) 添加物的影响(助溶剂、增溶剂)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微粉化,改变温度,加入助溶剂,加入增溶剂等。课件第二章5.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是什么?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哪些?表面活性剂的增溶机理是什么?答:结构特征:表面活性剂分子同时具有极性的亲水基和非极性的亲油基,且分别处于分子的两端,造成分子的不对称性。因此表面活性剂分子是一种既亲水又亲油的两亲性分子。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以下几种:(一) 离子表面活性剂: 高级脂肪酸盐:三乙醇胺(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硫酸化物:十二烷基硫酸钠 磺酸化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脂

13、肪酸甘油酯(2)多元醇型:脂肪酸山梨坦(司盘)、聚山梨酯(吐温)(3)聚氧乙烯型(4)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增溶机理:当表面活性剂达到或超过CMC后,形成的胶束能够增加能溶于水的物质的溶解度。课本P326. 常用的防腐剂有哪些?在何种条件其防腐作用最佳。 答:常用的防腐剂及其最佳防腐条件:(1)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尼泊金类):酸性中作用强;(2) 苯甲酸及其盐:在酸性溶液中抑菌效果较好,最适PH值是4;(3) 山梨酸及其盐:在酸性溶液中(PH4)抑菌效果最好;(4) 苯扎溴铵(新洁尔灭)(5) 醋酸氯已定(醋酸洗必泰)(6) 乙醇课件液体制剂-17. 高分子溶液的制备方法。答:高分子溶解时首

14、先要经过溶胀过程。溶胀过程由有限溶胀和无限溶胀两个过程组成,无限溶胀常需搅拌或加热等过程才能完成。制备明胶溶液时,先将明胶碎成小块,放于水中浸泡3-4小时,使其吸水膨胀,这是有限溶胀过程,然后加热并搅拌使其形成明胶溶液,这是无限溶胀过程。胃蛋白酶等高分子药物,其有限溶胀和无限溶胀过程都很快,将其撒于水面,待自然溶胀后再搅拌即可形成溶液,如果将它们撒与水面后立即搅拌则形成团块,给制备过程带来困难。课本P1508. 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问题主要是什么?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其稳定性? 答:1、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 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2) 微粒的荷电与水化;(3) 絮凝与反絮

15、凝;(4) 结晶增长与转型;(5) 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6) 流变性。2、减小微粒半径,加入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等有助于提高混悬剂的稳定性。课件液体制剂-2与课本P153)二(二) 9.混悬剂制备方法举例。(1)机械分散法:复方硫磺洗剂(2)凝聚法:物理凝聚法,醋酸可的松滴眼液;化学凝聚法,胃肠透视用硫酸钡。课本P155-P15610.决定乳剂类型的因素有哪些?决定乳化剂类型主要有乳化剂的性质、乳化剂的HLB值其次有形成乳化膜的牢固性、相容积比、温度、制备方法。课本P16111.简述乳剂的稳定性有哪些?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裂、酸败。课本P161- P 16212.注射剂中去除热原的方法有哪些?高温法、酸碱法、吸附法、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凝胶过虑法、反渗透法、超滤法、采用二次以上湿热灭菌法,或适当提高灭菌温度和时间,处理含有热源的葡萄糖或甘露醇注射液亦能得到热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