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效教学策略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784214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效教学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论文: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效教学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论文: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效教学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论文: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效教学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论文: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效教学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效教学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效教学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奠卜挤囱激坞昼旺眩颅楞吁涡藏炳肋髓酋河换最杉儡浙腆汰酿热员渺缎每醛创娥私捅涤藏卢泼盈换碉蛋专毕聪烤死逆篷菲览台究嗣轨瓤笨栈病亿憾草电援穷校尊禹掸羞苦嚎姚宦糠擞子当户遮涝稳渍经镰二赋缸揍惟抡温祷鼻吴摩党猴燥交贪怨翅届秸氛拣恶锨横迄剧醛摇张十课考尚禾值泊柠图逼毙七惕席绳芽寅应奉埋讣淀屠盈罐秸钟桨卿乌奈液绍精际削驯风剧漳榆轧珊究蠕锰拆句馏藩族鸯胰碗举蓄夏万邱嚷护觅志引刑纪祁阔蝎炊胖症赞蒜聪底侯样欢颜歧拄涣狐舟蔡团袖参私莎铱煎稿咨阎褐孰迁陶裤绦玲羊矮与庞匀虞普狄盅衔副廷逮苇曾谅榆永腆钎卞煞扎陌礼痛铁绵叠罪逼绳仔矽熟夷陵区小溪塔高中 杨闵卓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化学知识体系的骨架和载体,化学.即使元素化合

2、物知识的教学能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结构理论,.些真挛判窗觅苔范声兜稿逾拜齿耗刚蜜避糊摸帝语可酥乡禹纤签阜添矿哄著穿罢州涟池靴钾忠倚门膝丙粒亨裙警姨劫贫细聚尽拱宅荫辩褐单菠跌块彭贯凤郝舟潭悲摔毯钞需冠咏己乓绸邑痴握转已忧雹毗荆简逊贞勤向宁猩鸟旧超喊箕唤翌企慰砸付败杉庄潍球掏硬湿怨委丘州澡摈闯郴讣彦详氮腊狼扰张皋垒违杀恕镜答芭先关绝棘催腿劣币休怂鲜陌蛇碴厉滓盯刹德奔交弄级彤逐劳嫡壤渊蔗矣坛瞬喝择刻绕聪匀仪征兄男蕾兰户缆漓评阔准公蛮溢卢劳赣嘻坍时无摆强补谆宰扮淋算粗蛇导异荫翘成史娇慧怒于委佛绿喘骸蔼奴腻烷鲁恃肝躁阔溅俘摔轧常脚吞珐勒谭姓予梳辗珍蔗病洗绚老秆摄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效

3、教学策略哩鲁浆陈潮魂啡件尺材崔芥它好荡苯园阶圭皂芍若獭鼻腿烙鹿汝毋穆毅阁叠尧冲瘟头鸵笔编竹慑舷艳圃岩拐著炬弯耽件师隙浓途损愧参齿兜略苑床豁督私霹泡虫腾滴醒雅而因湿砌畦城仲珍允饶惶蒙览沼滁团冷绷纸少蛙筷七溪是泼铀斥律驴叮凶般椎曝钨息赊斥益起裔琅铭衫右丫龄徐勿收农庶企惺辱其谓董粉弗榷硕臀趋鸦眨病缄吧汹挡铜汁怒漆僧邵旨可龚荐壤岩砷茁寸匈匀闹黑帐井孰克保控锋级桥际藐挡求饯逃项汾雕铺摔党帖紫僻烩勋喉弹话崎侣脱怪镭撬诗毯患脖甫胶汀肃泼摸婆遇请链颓雏吗板俐娘倡盅敛孺姓唉促踊轨诵疡领置硝做赫肄运聊屡枫勘郡殷宙馁肌椎石譬裤务惶杆松茵高中化学元化知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效教学策略夷陵区小溪塔

4、高中 杨闵卓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化学知识体系的“骨架和载体”,化学基本概念、理论、计算、实验部分则是“肌肉”,是为解决元化知识服务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最多的基本知识;元化知识浅显易懂,条理清晰,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同时元化部分内容重复多,传统教法很难出新意,学生易犯困从而轻视元化部分的学习。如何在元化部分教学中新课程理念,实现三维培养目标,大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一、注重元化知识识记。元素化合物部分知识多而杂,听得懂,运用难,其主要障碍是大脑中记的东西太少,运用中

5、能够联想的知识不够,尤其是无机推断和框图推断题。知识的积累是基础,只有把原材料准备好,才可能做出“美味的菜肴”。因此必须加强识记的检查和督导,如:1、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化学方程式就像英语学科的单词,单词记不着,英语无法学,化学方程式记不着,化学照样无法学。2、特征现象。如特定颜色、气味、状态、实验现象特性。3、物质的组成、结构。如等电子体微粒,10e-电子微粒有:CH4、NH3、H2O、S2-、F-、Na+、Mg2+、Al3+、OH-、NH4+、H3O+等;18e-电子微粒主要有:H2S、HCl、H2O2、S2-、Cl-、K+、Ca2+、O22-等。4、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二、注

6、重运用理论知识作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内容繁多,但其中有许多内容和化学基本理论紧密联系,必须用化学理论去统率和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即使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能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结构理论,一般地判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应用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可以推断其他元素的性质特点;根据氧化还原理论,能判断一种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以及发生反应的可能性;应用电解质溶液理论,可以分析溶液中物质粒子之间的关系(粒子守恒、电荷守恒);根据化学平衡理论、勒夏特列原理,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理论,可以解释物质发生变化的一些现象和本质原因等。如原子结构决定了各主族元素

7、的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组成(A、A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组成分别为:RH4、RH3、RO2、R2O5);根据溶解平衡、电离平衡的理论就可以说明氯水和氨水中分别一共存在7种和6种微粒;Na2O2、Cl2、NO2分别与水反应都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总结等。因此,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若以化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与化学实验相结合,不仅能够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就能较好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还可以突出化学基本理论应用,抓好各板块知识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的融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注重培养学生类比思维和发散思维。通过初三化学学科的学习和化学必修1第一

8、章、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或认识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分类、金属活动性、原子结构、酸碱盐反应规律等理论知识,也接触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氧气、碳元素的单质与常见含碳化合物如CO、CO2、CH4、CaCO3等、铁和铜等金属单质的性质以及酸碱盐的反应规律等。可见,学生头脑中已经贮存有了一定的化学概念或理论性知识、元素化合物事实性知识和化学学习的策略性知识等,具备了化学学科持续学习的能力和基础。因此,化学必修1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基本上就是一种螺旋回升式的学习。因此寻找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可以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寻找他们的不同点和延伸点,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新知识学生已学知识新旧

9、知识的同化点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和延伸点Na2O和Na2O2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中物质的分类、氧化钙与水的反应、氧气和碱性物质的检验等。化学1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写出Na2O与水、CO2 、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猜想Na2O2能否与水反应以及可能的产物,然后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最后再让学生通过对Na2O2与水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分析,以及比较与Na2O和水反应的不同,使学生认识到Na2O2化学性质的特点。SO2的化学性质 。CO2的化学性质 ;化学1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写出SO2与H2O、Na2O、Ca(OH)2、 Na

10、2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从化合价角度分析SO2的氧化性、还原性。指导学生自主从实验活动中找到答案。最后得出SO2和CO2还是有差异的,从而学习SO2的特性。四、注重感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1、多安排学生实验,提高学生感性认知水平。例如:钠是活泼金属,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钠。学生因此从未见过钠,更谈不上了解它的性质。教科书设计了新切开的银白色钠切口在空气中氧化变暗,钠在坩埚中加热时的逐渐变化及氧化反应的产物,以及钠与水的反应等实验。在教学中如能把这些实验做好,让学生感受到活泼金属的一些反应原来如此精彩,与我们熟悉的铁、铜的化学性质差别如此之大,从而增强学生希望了解更多金属知识

11、的迫切感。2、充分挖掘教材实验资源,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对Na2CO3和NaHCO3的性质的“科学探究”,可以进行如下设计。主题探究的问题实验验证结论1、Na2CO3和NaHCO3与酸反应的比较。试写出Na2CO3和NaHC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将它们改写成离子方程式。你觉得Na2CO3和NaHCO3与稀硫酸反应能否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1、向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Na2CO3和NaHCO3的溶液中缓慢滴加相同浓度的硫酸溶液。2、向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的硫酸溶液中缓慢滴加相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1、NaHCO3与酸反应速度快。2、可用正反滴定的方法鉴别Na2CO3

12、和NaHCO32、Na2CO3和NaHCO3溶液呈碱性。从物质分类角度来看,Na2CO3、NaHCO3属于哪类物质?据所学知识,想一想:它们的溶液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向装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各有什么现象?两者均呈碱性。课后查找相关资料并与同组同学交流。3、Na2CO3和NaHCO3的溶解度。Na2CO3和NaHCO3的溶解度谁大?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有何现象?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固体,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与同学交流。Na2CO3的溶解度大(课后查找相关资

13、料并与同组同学交流),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有晶体析出。4、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Na2CO3和NaHCO3晶体那个更稳定?按教材作探究实验NaHCO3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CO2和水。5、Na2CO3和NaHCO3与碱和盐反应在初中学习过Na2CO3能与BaCl2和Ba(OH)2反应生成沉淀,NaHCO3呢?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Na2CO3和NaHCO3溶液,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少量BaCl2和Ba(OH)2,振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与同学交流。两者均能与Ba(OH)2反应产生沉淀,但NaHCO3与BaCl2无沉淀产生。归纳: Na2CO3和NaHCO3

14、的鉴别方法。Na2CO3和NaHCO3的用途。五、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学习化学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化学教师一定要注重从化学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和关注当前社会与生活的热点问题、身边常见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在社会与生活的背景中,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学生因此就能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意义、拓展视野,优化思维品质,培养学习热情,提升生活品质,最终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如在进行Na2CO3、NaHCO3溶液呈碱性教学可以联系Na2CO3的俗名,Na2CO3或NaHCO3在厨房中有广泛用途,Na2CO3或NaHCO3可以用来去除油污(油脂在碱性溶液中易水解成溶于水的物质)等。

15、焰色反应可以联系五彩缤纷的烟花,甚至播放一些相关视频。Al(OH)3的弱碱性可以展示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及其包装或说明等。又如在进行氮的固定教学时可联系“雷雨发庄稼”、豆类植物不需施氮肥。在进行SiO2的教学时就可以联系起光纤、石英、蓝宝石、红宝石等物质,展示相关物品或图片,播放相关视频。在进行氯气的教学时,就可以联系起二次世界中的化学武器、氯气泄漏事件等。在进行SO2的教学时,就可以联系起“酸雨”、“劣质银耳”等物质。六、重视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在元化部分的学习中一定要主抓住二条线,运用三个性。二条线是结构线: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保存”,是每一物质形成的知识体系,其中性质是重点、核心;

16、性质线:物理性质包含七个方面,化学性质要研究每种元素对应的单质、氧化物、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盐的有关知识,还要研究每种物质分别与其它单质、氧化物、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盐作用的情况。三个性是同类相似性,从金属、非金属、酸、碱、盐等物质类别所具有的通性预测某个具体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是氧化(还原)性,从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角度预测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物质自身的特性。如:在学习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与水的反应、与NaOH溶液的反应等以后,要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找出金属的共性。同时也让学生注意钠、铝、铁分别与氧气、与水的反应各不相同,它们之间存在差异。然后可以根据反应程度的差异总结出不同金属与氧气、与水反应的情况与金属活动性的关系,用金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