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培养创新 活动中发展思维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783225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中培养创新 活动中发展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探究中培养创新 活动中发展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探究中培养创新 活动中发展思维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探究中培养创新 活动中发展思维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中培养创新 活动中发展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中培养创新 活动中发展思维(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中培养创新 活动中发展思维中学数学实验教材(上册)实验总结 牡丹江市一中 金京彦我校2003级高中一年级二十二个教学班全部使用实验教材,新实验教材的使用,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教学质量也大幅度提高,全体教师从中收益,特别是青年教师得到培养和锻炼,有六人次参加全校优质课。其中第七届课改活动月中,教研室主任梁玉俊老师和他所带的徒弟朱天玲老师的课较为突出,受到省教研员吴丽华教授的高度评价。她认为这两节课,不仅引导学生掌握多角度的解题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重视创设培养数学素养的情境,让学生有一个充分的感受、体验、思维、探讨、交流的空间。她称赞说:“这才是真正的数学课”。(引

2、自牡一中第九期家教报)我们所使用的中学数学实验教材促使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改革围绕着如何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法而展开,使学生探究中有所创新,课堂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思维。一、在学生探究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学数学实验教材的使用,使我们在创新教育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等形式来参与教学,一个概念让学生讨论如何理解和记忆,一个难题让学生讨论如何求解,改变条件又怎么样等等,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只有教学方法的多样与丰富才有学习形式上的丰富与多样。在教学中,我们根据中学数学实验教材特点,用恰当的方法去组织教学。要求学生、教师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下组织教学。当然,让学

3、生参与教学形式是很多的,如教师的提问,学生对教学中出现问题提出质疑,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等。而且,也积极争取让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结构合理起来。又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上,做了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层次上的学生做了适当的调整,在选择教学方法上也做了研究,分层教学,分组教学,以及个别化教学都是较好的形式。数学学习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个发明创造的过程,我们高一数学教研组,在集体背课时充分挖掘中学数学实验教材,大胆改革,在探究教学模式前提下,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个体优势,以适应高考中数学学科对“个体品质”的考察要求,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使学生养成爱思考、爱

4、提问、爱探究的好习惯,从而学会创新。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思维中学数学实验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并不是以明显的方式呈现于教材之中,在多数情况下是隐含于数学知识或解题过程中。另一方面,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它的形成与发展是主体在不断地进行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循环上升的前进过程中产生的。于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具体内容加以反复孕育、多次渗透、阶梯式地循环渐进,使学生最终能将数学思想方法纳入自己认知结构中去。众所周知,教学中,学生思维活动过于顺利,其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因为过于顺利就会引起学生思维过程的疲软。因而解题中就会出现屡解屡错的现象。中学数学实验教材冲破了思维的平静,摆脱了

5、思维的疲软,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进而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良好的状之中,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思准性和严谨性。三、教材打破陈规,教师挑战自我中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上)1。集合于逻辑初步;2。不等式;3。函数;第二册(下)4。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5。三角函数;6。数列。其中不等式内容的提前,使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变化,知道不等关系远远多于相等关系,也给我们教师今后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应用问题的单节出现使知识体系趋近于完善。想一想、思考题、练习题、习题、研究性课题、阅读材料充满情趣,贴近高考,学生看、做都得心应手。对未教过中学数学实验教材的教师来说,这次也是一种挑战。因此,我们每周都安排集体教研,

6、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进度,使我们的教学有序进行。尤为可喜的是,年轻教师通过备课、听课、研讨进步较快;老教师也由开始的怀疑,到最后的爱不释手,认为中学数学实验教材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通过一年的实践,每位教师都参加编写了一本校本教材。四、中学数学实验教材不足之处1 我个人认为,有些章节容量过大,造成不必要的学生心理负担,不必要的课时浪费。比如:半角公式、万能公式、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等。2 有些概念追求高度的逻辑性,而失去学生的接受性。3 通过适当的方法增加或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等知识。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更高,我们通过这次中学数学实验教材的一年实践,多总结经验,多探索教学模式,要适应现代教学,以便完成更高的教学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