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318线川藏公路松宗至古乡段整治工程一次定测、两阶段设计工作大纲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769066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道318线川藏公路松宗至古乡段整治工程一次定测、两阶段设计工作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国道318线川藏公路松宗至古乡段整治工程一次定测、两阶段设计工作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国道318线川藏公路松宗至古乡段整治工程一次定测、两阶段设计工作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国道318线川藏公路松宗至古乡段整治工程一次定测、两阶段设计工作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国道318线川藏公路松宗至古乡段整治工程一次定测、两阶段设计工作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道318线川藏公路松宗至古乡段整治工程一次定测、两阶段设计工作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道318线川藏公路松宗至古乡段整治工程一次定测、两阶段设计工作大纲(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道318线川藏公路松宗至古乡段整治工程 工作大纲国道318线川藏公路松宗至古乡段整治工程一次定测、两阶段设计工作大纲一、概 述国道318线川藏公路松宗至古乡段整治工程(以下简称松古项目)位于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境内。该项目是西藏自治区“三纵两横六个通道”主骨架公路规划网中“一横”的重要组成部分。拟建项目东起林芝地区波密县松宗镇格尼村,与已完成的中坝至松宗项目终点相接,西至波密县古村古乡泥石流西侧,与已完成的古乡至通麦项目起点相接。本项目的建设,是完善区域路网布局,发挥路网整体效益的需要;是促进西藏民族团结、维护西藏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的需要;是实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国防战略通道、巩

2、固西南边防的需要。松古项目路线全长约78.673km,我院于今年3月受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委托完成本项目的可研、初步设计及施工图的设计任务。路线地理位置图二、项目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地貌本项目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波密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的藏南谷地与藏东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过渡段,峡谷纵横,切割深度超过2000米,属深切高山河谷地貌,境内群山重叠,雪峰林立,沟谷纵横,水流湍急,四周均为山地,中部为河谷区,山坡平均坡度为3040,最大可达8085。拟建项目沿帕隆藏布北岸布设,波密县以东呈“V”型河谷,波密县以西呈“U”型谷,河谷堆积侵蚀地貌发育主要为河床、河漫滩和河流阶地地貌,局部地段发育高阶地

3、,可见级;河谷两侧中高山林立,河谷北侧为念青唐古拉山及其余脉,河谷南侧为冈底斯山的东支,山麓斜坡堆积地貌发育。根据区内地形特征、组成物质及地貌成因,可将该路线走廊带地形地貌类型划分为河流阶地、河床河漫滩、中高山、中高山坡麓地貌等4个地貌单元。 图2 河床地貌 图3 河漫滩地貌2、地质构造、地震本区域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缝合交接部位,地震多沿活动断裂集中分布,波密县处于多条构造活动带的周围,尤其是受纳木错仲沙构造活动带、嘉黎然乌构造活动带及墨脱察隅构造活动带作用明显。据有关资料统计,该区域内近50年来发生6级以上的强烈地震达9次之多,4.75.9级地震约40余次。而且这些地震均为浅源地震,其

4、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并为项目区内滑坡、泥石流、崩塌、水毁等地质病害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诱导和推动作用。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50年超越概率10%)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0g,地震基本烈度度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各类工程构筑物设计时应依据地震基本烈度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及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等国家标准进行抗震设防。3、地层岩性项目区沿线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下伏中新生代喜马拉雅早期燕山晚期岩浆岩和变质岩,主要分布于帕隆藏布沿岸陡坡及海拔2700m以上的中高

5、山地带,受长期构造影响和外应力作用,岩体节理裂隙发育。4、不良地质项目区沿线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极差,山高谷深,地形陡峻,为一强裂深切地区,其自然地理环境、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断裂构造特别是韧、脆性断裂十分发育,岩石类型繁多,冰川分布广泛,由于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及岩浆侵入、变质、冰川作用、气候条件及水文网的侵蚀作用影响,为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成环境,使得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极为活跃。全线的地质灾害路段较多,灾害类型齐全,分布范围广,暴发频率高,危害程度大。通过调查分析,全线的主要病害可分为以下几类:泥石流;滑坡;崩(坍)塌;水毁;路基沉陷等五类。这些规模大小各异的地质灾害,常

6、使公路中断毁坏、路基下沉或掩埋等,阻断交通,影响通行;其中以泥石流分布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表1 沿线不良地质统计表 灾害类型泥石流滑坡崩(坍)塌路基沉陷水毁小计危害段落(处)1811718660危害长度(m)2824186272614836497868占路线比例()3.620.243.501.900.8310.095、气象、水文波密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喜马拉雅山脉与念青唐古拉山脉交汇地,四周为山地,中部为河谷,由于受印度洋海洋性西南季风影响,属于藏东南温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一年分雨、旱两季。年平均气温为8.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0.2,最热月(7月)平均

7、气温为16.4,年极端最低温度-10.1,出现在1997年1月13日,年极端最高温度31.2,出现在2001年7月8日,年降雨量977.1毫米,310月降水占全年约93.5%,11月2月降水仅占全年的6.5%,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51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2%,无霜期176天。气候总的来说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足、日照时间长(1360.6h/年)、昼夜温差大、气候宜人,素有“西藏的江南”之称。项目区内水系主要为雅鲁藏布江一级二级支流,主要河流为帕隆藏布与波得藏布。帕隆藏布是雅鲁藏布江五大支流中流量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昌都地区八宿县然乌乡然乌湖,在阿木贡拉山北坡冰舍末端,源头海拔4900米

8、,长266公里,平均流量100立方米/秒,水流落差极大,是帕隆峡谷的主河道。在通麦与易贡藏布江汇合后流经排龙,在岗郎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28939平方公里,流域东西长约430公里,南北宽约110公里,平均纵坡12.6,冲刷切割强烈,绝大多数支流分布于北岸,一次左右流域面积极不对称,北岸的流域面积达26069平方公里,占全流域91%,流域不对称系数值为1.64。流域内的地势起伏较大,四周多为高山,现代冰川密集,因此冰雪融水成为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其次为大气降水及地下水,受气候影响,流量随季节变化。波得藏布系帕隆藏布上游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的高原冰川,河源段称那拉藏布,呈北

9、南流向,至那青村附近接近左岸支流林珠藏布和右岸支流则普曲后始称波得藏布。经玉许乡转为西北东南流向,至倾多镇附近朱西村左岸支流亚龙藏布后,折向南流,于卡达村附近汇入帕隆藏布,交汇口高程为2669米。波得藏布流域面积4240平方公里,总河长105公里,天然落差1930米,平均坡降约18.38,流域呈条带状。流域内植被良好,多为原始森林。 图4 区域水系分布图三、工程概况1、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本项目路线总体呈东西走向,路线全部在林芝地区波密县境内。路线起于林芝地区波密县松宗镇格尼村,与已完成的中坝至松宗项目终点相接,向西经栋亚村、通木村、东绕村、康木村,穿越波密县城继续沿现有的国道318线行至扎木

10、镇卡达村,之后偏离旧路设卡达大桥跨越波得藏布,之后继续沿旧路布设经古乡乡政府、古村到达项目终点,与已完成的古乡至通麦项目起点相接,路线全长78.673km。主要控制点:路线起点、栋亚村、通木村、东绕村、康木村、波密县城、卡达村、卡达大桥、古乡乡政府、古村、古乡泥石流、路线终点。2、设计标准根据本项目在公路网中的功能和作用、交通量预测结果以及沿线的地形条件等因素,本段路线采用三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30km/h,双向单车道,路基宽度7.5m,全线设计汽车荷载为公路级,设计洪水频率为:大、中桥1/50、余为1/25。对于大型构造物(如隧道、卡达大桥等)提高一个服务水平进行设计。其余指标按部颁公路工程

11、技术标准(JTGB012003)及其它有关规范条文执行,主要技术指标见表3-1。3、主要工程规模通过对工可线位的优化调整,推荐方案路线全长约78.673km,全线共设大桥695m/2座,中桥419m/11座,小桥153m/7座,涵洞184道;平面交叉81处。 项目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2序号指标名称单 位指 标1公路等级三级公路2地形山岭重丘区3设计速度Km/h305路基宽度m7.56行车道宽度m23.257土路肩宽度m20.508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259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m6510最小停车视距m3011最大纵坡/坡长%812最小坡长m10013一般竖曲线半径m40014竖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m6

12、015桥面净宽m净7.0m16桥涵设计车辆荷载公路-级17桥涵设计洪水频率1/25(大、中桥为1/50)18路面面层类型沥青混凝土四、项目特点与技术对策1、旧路整治改建,注重平面纵面设计本项目为国道318线的整治工程,为尽量减少对环境破坏,尽量合理利用旧路,降低工程造价,本项目在平面和纵面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的利用原有道路平纵线形,合理控制路基高度,特别注重对原有道路平纵面测量和拟合,同时处理好本项目与其它道路的的衔接方案。2、沿线土地资源珍贵,应注重节约土地资源项目区为山岭重丘区,又是少数民族和偏远落后地,区内土地资源匮乏,以林地为主,可耕地较少,设计阶段应重视道路总体设计,细化各专业工程方案设

13、计,采取综合措施,尽可能减少公路占地,最大限度地保护沿线土地资源。加强区域土地资源调查的深度和广度,详细调查区域土地开发的规划和土地类别,为路线方案比选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在路线方案比选中,将占用土地数量,特别是占用耕地数量作为路线方案比选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路线尽量沿相对贫瘠的土地进行布线,以期减少对良田的占用,尽量避让基本农田和经济作物区。取土场、预制厂、拌和场、施工便道等临时工程用地,要尽可能复垦。合理取土,尽可能结合当地房地产开发取得的土源或泥石流堆积扇物质作为路基填料。3、沿线地质病害频发,加强勘察工作,做好方案设计根据上一阶段工作成果,本项目的不良地质主要

14、为泥石流、崩塌、水毁、路基塌陷、滑坡,泥石流对本项目的影响最为严重,特别是古乡泥石流。在一次定测阶段,将采用综合的勘探试验手段,查明路线所经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掌握地基土质的物理、力学性质。对于泥石流要分析其类型,规模、危害程度、爆发规律等等情况。根据勘探成果,进行各类不良地质的评价,确定处治措施,暂初拟桥梁涵洞跨越泥石流、稳固沟槽、设置拦挡设施等等手段综合治理泥石流;对于水毁加强水文调查、进行水力计算,设置合适合理的护岸工程和调治构造物;对于崩塌路段针对其岩土体性质、规模、危害程度设置路堑墙、刷坡或柔性防护网;对于路基沉陷根据勘察结论暂拟换填方案处理;对于滑坡(本项目仅一处)根据勘查结果验算

15、其稳定性确定治理措施。4、全线旧路面均为沥青表处,应加强旧路面状况调查,确定路面方案本项目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进行了路面黑色化整治,主要工程就是铺筑路面,经过近20年的运营,现阶段路面坑槽、裂缝、露骨严重,路面服务水平较差,可研阶段对沿线的路面状况进行了病害统计,原有路基测定了路面弯沉值,本次定测核实以下工作:(1) 通过必要的勘察手段(钻探、挖探)揭示原有路面结构类型及厚度;(2) 核查沿线路基偏低路段,通过水文计算确定合理的路基高度;(3) 细分段落,经过路面验算确定路基结构类型和具体段落;(4) 加强路面所用材料调查,包括原材料和混合料;(5) 对所确定料场进行取样试验,确保路面质量。5、道路沿线风景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