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专题讲座(二)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88997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专题讲座(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专题讲座(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专题讲座(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专题讲座(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专题讲座(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专题讲座(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专题讲座(二)(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专题讲座(二)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复习策略一、掌握文学常识和文学体裁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内容1、重要作家。文学史上一些重要作家的字,号,所处的时代,主要文学成就。2、重要作品。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作品,其思想内容、表现技巧、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3、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形象的出处,对典型人物的分析。4、文学体裁。课本内外常见的体裁知识。考查热点是中国古代史书、诗、词、曲、小说、散文、戏剧的分类及其发展简史。二、复习文学常识和文学体裁的方法1、连线复习,分块掌握。作家作品部分内容庞杂,要想复习得有条有理,更富有针对性,连线分块的方法显得较为理想。分块:中国文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

2、国文学(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十七世纪文学、十八世纪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社会主义文学)。连线:作家-作品-体裁-时代(国别)-主人公。2、理清文学史(包括文学流派、文学体裁)。中外文学史的基本框架、不同时期文学潮流的基本走向也是文学常识中的重要内容。复习时要认真掌握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几篇文学知识短文:我国的古代文学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我国的现代文学。3、非入选课文的重要作家作品也应加以重视。三、突破策略文学常识内容都靠日积月累而来,复习时要注意梳理,加厚和加深。复习文学常识要自己动手整理“中国文学史上作家作品一览表”,按年代顺序,列出朝代、姓名

3、、字号、代表作等项目,边填写边识记。还可整理“外国作家作品一览表”,以学过的作品为主,以先国籍、后年代为序一一排出,适当留些余地,添上一些教材未提及的作家,如英国的莎士比亚和他的四大悲剧,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和他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1、准确记忆记忆尽管是较低层次的能力,但它是获取知识的前提,准确记忆又是知识不易混淆的重要条件。近年高考试题涉及的文学常识有:作品的分类、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词牌及诗的对仗、诗词鉴赏及名家名作。所有这些都要求考生清晰、准确地记忆。如果记忆模糊不清或似是而非,要想正确解答这类知识性的题目是不可能的。2、分门别类文学常识内容繁多,涉及面广,为了便于准确记忆,可以分门别类

4、。在复习时可以分为若干个历史时期,如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也可以按文学体裁分类,如先秦文学中的散文、汉末魏初的建安文学和汉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3、重视课本从多年高考语文命题来看,考查的文学常识基本上还是以课内的知识为主。由于高考的竞争性与选拔性,命题又会涉及课外的一些知识。而这些课外的知识又往往是课内知识的迁移或延伸,这些体现了文学常识命题的特点:重要性、一流性。多年来高考语文在这方面的命题还未出现艰深、冷僻的偏题、怪题。但我们在平时的阅读和生活中,还是要留心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文学知识,随时记录下来,日积月累,自己所掌握的文学知识就会越来越丰富。在做

5、文学常识类题目的时候,不要慌张,应首先辨识清楚其考察的内容,然后再去回忆有关内容的基本知识,最后顺利地找到答题的关键。四、“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纵观最近几年高考,“名句名篇”在考查内容、范围上呈现出以下趋势:中国古代为主,中国现当代及外国为辅。诗词散文为主,其他文体为辅。课内为主,课外为辅。名句名篇,注重全篇。“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复习与应试时要注意几个问题:1)领悟含义,圈点强记,边诵边写。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如“为人性僻耽(d

6、n,入迷)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中的“耽”和“死”。对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引起注意,重点把握。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中的“至”和“弛”。在记忆时,可以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和句子中的关键字。2)要突破生僻难写字,规范书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句名篇,很多同学都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不能得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生僻难写字的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失分。要克服懒惰思想,勤于动笔,突破重点,在考试中才能准确无误地书写出生僻难写字。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

7、序)以上句子中,“羁”和“鹜”就极易误写,必须在复习中反复多写几遍,达到熟能生巧、强化记忆的目的。3)要注重同音异义词。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地存在着,这也是命题人“设伏”的热点。这就要求考生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词,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既知其音,又知其义。例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司马迁史记)以上三句中,“幽”的意思是“隐蔽的、隐藏的”,易误写作“忧”;“柳暗”中“暗”的意思是“绿柳成阴”,易误写作“岸”;“销”的意思是“溶化”,易误写作“消”。4)要关

8、注同义异形词。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例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以上句子中,“长”容易误写成与其同义的“常”、“材”容易误写成与它同义的“才”。5)要留意具体语境。名句名篇的背诵与默写,不应该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得我们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例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

9、居易琵琶行)“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第一句如果不联系“卖炭的老人虽衣衫单薄,却愿意天气寒冷把炭卖个好价钱”的具体语境,就容易把“愿”错写成“怨”;第二句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在千呼万唤后才出来”的语言环境,就容易把“始”错写作“使”;第三句如果不联系“晴空”和“排云”这两个语境,就容易把“霄”错写作“宵”。6)要留心语句顺序。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部分学生往往就是观其大略,不求甚解,而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白白地丢掉了分数。例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

10、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以上三句,稍不注意,就很可能写错顺序:把“春色满园”错写为“满园春色”;把“淡妆浓抹”错写为“浓妆淡抹”;把“歌诗”错写为“诗歌”。7)要注意语句出处。很多的名句经过人们长期的流传,已经变成了耳熟能详的“大众名言”。但是,在演变流传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名句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又有了新的说法。这样,就必须在答题时看清句子后面的出处。例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赠萧瑀)像上面三个句子,已经标明了具体的出

11、处,就不能把“路曼曼”写成“路漫漫”了,虽然平常是写作“路漫漫”;也不能把“蝉噪林逾静”写成“蝉噪林愈静”了,虽然意思并没有改变;更不能在“疾风知劲草”的后面接“烈火识真金”,虽然这种说法已成俗语。8)注意审题,看清要求。1994-1997年,高考名言名句填空要求都是“任选三句”,考生在答题时可以全答,而且阅卷时也以答对的句数计分。1998年填空要求改为“只选三句”,2002年要求“只选两小题”,2003、2004、2005年要求“任选两小题”,评分原则改为如果多选,则按前两句计分,如果前两句有错,即使后几句写对了也不按两句之后的多选的句子给分。2007、2008、2009年全国多套高考题,每

12、个省份的要求有些不一样,但大都是选做模式,考生最好选把握大的句子填写,因为多填不给分,填错了反倒影响得分。 名句名篇主要靠的是点滴积累,聚沙成塔,只有厚积才有可能薄发。但是,在高三复习有限的时间里,多些方法,多些技巧,多些归纳,多些总结,抓住重点,各个击破,往往也能收到事半功倍、意想不到的效果。 典型例题一、要点提示“重要作家”指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品著名的作家。高考主要考初、高中教材涉及的重要作家,或在知识短文、课下注释中介绍的作家。“文学体裁”指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及其附类,如童话、寓言、神话、民间故事。考查热点是中国古代史书、诗、词、曲、小说、散文、戏剧的分类及其发展简史。这一考

13、点的能力层级是A级,识记。文学常识的识记应以课本与读本中出现的作家作品为重点,以中外文学的发展史为线索,以“重要”为标准,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识记一些重要的文学体裁常识。过去,高考考查文学体裁常识,大多采用选择题的方式,将文体常识与作家作品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分值一般为3分,比较典型的如2006年高考浙江卷。近几年“文学常识”考查开始淡化,只有少数省市在该考点上设题,而且分值较小,一般为1分,多采用填空题。有的是将文学体裁与古诗鉴赏结合起来考查,如2007年高考上海卷;有的是将文学体裁与名句默写结合起来考查,如2007年高考江西卷。答题注意根据横线

14、前后的限制或提示(包括标点)搞清题目要求,诸如是填国别还是填时(朝)代,是填名还是填字、号,是填代表作品还是填文学主张、风格流派,是归纳文学现象还是揭示体裁特点等等,看清了再写,因为这类题一旦书写错误,改起来就费时费力,也影响情绪。如果想不起来但又确信自己没忘时怎么办?首先要稳定情绪,明白这只是因为紧张而导致大脑片刻“短路”,冷静后就会想起;其次运用相关联想法,借助相关信息来寻找记忆的“火花”,比如由作家及作品,由同流派的其他作家而及某位作家,由作品内容而及作家或朝代,甚至可追忆你背诵这一知识点时的有关情况。书写规范、清晰,不写错别字。不要无谓失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所考内容朝代上侧重于先秦

15、和唐宋,文体上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内容上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仍旧是以课本上的名句名篇为主,兼考课外知名度高的名句或名篇。这一考点的能力层级也是A级,识记。二、题目分类(一)文学常识单独以客观题形式判断选项正误的考查方式的可能性比较小,出错的地方往往是最重要的知识点。(二)文学常识主观题考查的方式是大势所趋,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式。1、以单纯的填空题形式考查。这种形式的可能性比较小。例1、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是诗集_,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是诗集_。我国文学史上常以“_” 并称来指代这两部诗集,后来也用来指代“文学才华”,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_”。答案示例: 诗经楚辞风骚稍逊风骚2、放在诗歌鉴赏题中随机考查,以主观题方式出现。例2、(2009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15题。越调:小桃红元盍西村江岸水灯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作品描写的是传统节日_的盛况。解析: 本题将本考点与诗歌鉴赏联合考查,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