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校联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60618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六校联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贵州省六校联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贵州省六校联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贵州省六校联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贵州省六校联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六校联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六校联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秘密考试结束前 【考试时间:12月13日14:3016:30】贵州省六校联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历 史命题学校:贵阳六中联考学校:贵阳六中 清华中学 遵义四中 凯里一中 都匀一中 都匀二中 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1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时,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卷(选择题共

2、48分)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答案】A【解析】考点:等级森严的分封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阐释了“领地国家

3、”时期,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在领地内拥有统治权,要向国王缴纳赋税。回顾已学知识可以直接判断这一制度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这时期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选A。 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明代政治制度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第一步第二步甲提出明代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观点找到明太祖颁布的几道圣旨作证据乙提出皇权有所限制的观点找到张居正的相关政治活动作证据丙查阅到明太祖封了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等九王的相关史料得出分封制在明朝仍然以一定形式存在的结论丁查阅到大明律的具体内容得出明代法

4、律至上的结论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B【解析】考点:明朝内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及逻辑思维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代内阁制的出现是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之一,因此甲的思维逻辑不严谨;张居正明代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由此乙的逻辑关系符合史实,丙的表述前后形成不了逻辑关系,因此不合史实,丁的表述不合史实,在古代封建社会,是人治,而大明律的制定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 3杨阳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认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和“谏议”制度。下列机构设置属于“封驳”和“谏议”制度的机构是A隋

5、朝中书省 B唐朝门下省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答案】B【解析】考点:唐朝三省六部制。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的准确理解。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中的“封驳”和“谏议”的准确理解,“封驳”和“谏议”即对皇帝的决策的审议。回顾所学史实可知中书省是决策机构,唐朝门下省是审议机构,明朝的内阁与军机处均是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此题正确选项是A。 4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在世界领先 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A B C D【答案】C【解析】考点:

6、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对外交流和手工业发展情况。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从丝绸到陶瓷到茶叶,对外交往中,中国主要输出手工业品,既说明我国古代手工业领先,也说明自然经济长期存在,没有根本性突破,由此分析可知正确;古代通过丝绸之路,我国手工业品大量外输,故不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古代中国外贸出超还是入超,故错误。故选C。5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地方官员与

7、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 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答案】B【解析】考点:资本主义萌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时间信息“1601年”可知发生在明朝,由“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可得出当时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最早出现在丝织中心苏州和杭州,“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故选B。6开元十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二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金刚经。唐玄宗的这

8、一做法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发展的体现C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 D违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答案】C【解析】考点:唐朝时期儒学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归纳分析的能力,由材料中“孝经注、御注道德经、注释的金刚经”可得出材料主要描述的是唐朝时不断颁布对儒家经典的释文作品,唐玄宗这一做法有利于弘扬儒学,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因此C符合题意。 7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中提到: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物,自不同于官绅生活的文化内涵。中国民间世俗文化以明清以来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最值得投入心智,探索研究。下列关于明清庶民文化的相关阐述正确的

9、是A庶民文化的发展与工商业繁荣有关 B庶民文化成为明清社会思想的主流C庶民文化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D小说、京剧和文人画都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答案】A【解析】考点:明清时期庶民文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的准确理解。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经济与文化联系紧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与史实,而庶民文化仍属于我国的民众文化,明清时期的文化主流仍然是儒家文化,同样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文人画不是明清庶民文化的典型代表。经济与文化联系紧密。所以BCD说法错误,A说法正确。故选A。 8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

10、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的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的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A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C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答案】A【解析】考点:通商口岸开放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及知识的运用能力,依据材料可得出通商口岸促进了城市的“繁荣”,据此B的表述不合题意;C、D的表述偏离材料主题,可以直接排除。材料主要阐述了通商口岸在繁荣城市的同时,造成了乡村的衰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更加突出,因此A符合题意。91

11、853年,马克思在听到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他期望中国不久会出现“REPUBLIQUECHINOISE(中华共和国)”,“LIBERTE,EGALITE,FRATERNTE(自由,平等,博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定都天京证明了马克思期望的准确 B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马克思的期望C.资政新篇实现了马克思的期望 D期望超越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答案】D【解析】考点:太平天国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准确理解分析能力,材料认为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可以建立中华共和国,实现自由、平等、博爱,即建立近代的资产阶级政体形式,实现民主权利,这是与当时中国实际情况不符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

12、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战争,受农民阶级本阶级局限性所限,不可能实现马克思所期望的那样。马克思所期望的那样的社会只有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可能实现,因此D符合题意。 A、B两项一是农民阶级政权,一是农民革命纲领,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是在1856年,排除。所以选D项。10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节选如下:“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据此推断,当时的中国社会A废止缠足,封建束缚破除 B女子入学,近代教育普及C恋爱自由,追求男女平等 D婚俗观

13、念,受到西方冲击【答案】D【解析】考点:婚姻习俗的变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通晓中西学术门径”“悉照文明通例”可知当时可以通过报刊征婚,并提出征婚对象须有近代文明素质和婚礼遵循近代文明方式。据此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 11英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憾世界一书中说: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一场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持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杰克贝尔登的看法A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 B揭示了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C是冷战思维的体现 D反映了抗日政权具有社

14、会主义性质【答案】B【解析】考点:中国政局的变动。本题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的阅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持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可以得出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建立属于人民自己的政权,揭示了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故选B。12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位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 (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这种形势的根本方法应该为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C倡导创办实业,进行实业救国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答案】A【解析】考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多种因素,其中帝国主义是最主要的因素,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日本向中国资本输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劳动力制造产品,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与在中国享受的优惠条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行挤压、打击,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完成翻地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