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考题答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47886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概论考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艺术概论考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艺术概论考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概论考题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句话,出自唐朝的画家张璪,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名句。简单的说,造化是指大自然,心源指的是内心的感悟。意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内心的感悟,然后才可创作出好的作品。熟悉的陌生人别林斯基强调典型性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认为科学是从现实中抽出其本质,而艺术则是向现实借用材料,把它们提高到普遍的、类的、典型的意义上来,使它们成为严密的整体。在一位真正的有才能的艺术家那里,每一个人物都是典型,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 茅盾同志所说:“这一人物说他是实在有的一位然而面熟得很,我们的熟人们中间就由他的影子,都由一点像他;但并不是就是他。各人都有点像他,然而又不全象他;到处

2、都可以碰见他,然而又不能错认他是谁某。”那些原本跟你无关的路人,他们释放出的能量,可能会改变你的生活,你和谁有着联系,与你是谁同样重要。“熟悉的陌生人”,揭示了文学典型独特审美价值的原因在于它的独创性,在于它是鲜明独特的个性与充分强烈的共性的完美统一。“熟悉”是因为它来自生活,概括了读者曾经感受和意识到的现实关系中的某些普遍现象和规律;“陌生”是因为具有这样个性特征的“人”从来没有过,是新的对象、新的生命,寄托着作家启人深思、引人向往的审美理想,因而能给人以新的美感满足。其次,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文学典型的创造既是作家对过去创作经验的独特运用,又以自己的独特创造提供了新的艺术经验,闪耀着审美

3、创造的智慧之光,足以拓展人们的审美视野并值得学习、效仿。因此,独特的审美价值又表现为它是一种审美贡献。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描述了阅读中的一种现实,即对同一文本的阅读,读者的阅读结果各不相同。从阅读结果的角度讲,这一句话非常正确。因为读者的内因和外因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读者得到的阅读结果必须不相。但是不幸的是,现在很多人把它当成了一种放之于阅读的任何阶段都正确的绝对真理 不同的人受的教育和知识文化程度不同,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也不同,对事物的看法肯定也是大相径庭的,所以一千个人读者看哈姆雷特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感受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涉及到的是艺术传达过程中的

4、艺术接受的问题,简单说就是艺术欣赏的问题。艺术接受是艺术传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艺术家完成艺术作品的创作只是完成了艺术意象物化的过程,而欣赏的过程是通过对物化的艺术符号的解析,重新在观众脑中建构艺术意象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无法实现艺术作品的功能。艺术接受的主体是每一个观众,主体差异性多样性必然会导致接受过程的个体差异性。具体来说:首先:相同时代背景下,由于每一个接受主体所在地域人文环境的差异、以及接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性格差异,都会造成不同的欣赏习惯和对事物不同的理解方式和理解深度。这会影响到主体在欣赏的过程中对艺术品的表面(艺术符号)理解在深度和准确性上产生差异,从而影

5、响到重建艺术意象。由于人和人的差异,是没有人能够作到象作者一样去理解作者的,所以,重构而成的艺术意象,事实上已经不完全是作者心目中的那一个了。这是由艺术传达的特性决定的。其次: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艺思潮和领导一个时代的哲学思潮,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对其它时代的文艺作品,会形成整体性的错位欣赏口味,每个时代对古代艺术品的欣赏都会打上深刻的本时代的烙印。不同时代会赋予哈姆由英国艺术家克来夫.贝尔在他的艺术一书中提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发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视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艺术的

6、共同本质。”“意味”是指那种不同与对自然物的美的感情,而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不可名状的审美情感,“形式”是艺术的核心,是艺术品内的各个部分和质素构成的一种纯粹的关系,意味与形式存则俱存,亡则俱亡。什克洛夫斯基指出,文学的功能在于产生“陌生化”效果。他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文中这样阐述:“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从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化,使得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然设法延长。艺术是具体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 ”可见,什氏的着眼点既非客观事物,也不是文字符号本身,而在于读者对所指物的感知。什克洛夫斯基的这一理论对于小说同样适用。他在托尔斯泰的小说中发现了大量运用陌生化手法的例子,并且还进而指出了两个影响广泛的小说概念,即“本事”和“情节”。所谓“本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因果关系排列的所有事件,而“情节”则指对这些素材进行的艺术处理或形式上的加工,特别指在时间上对故事事件的重新安排。作为素材的事件即“本事”变成小说“情节”时,必须经过作家的创造性变形,具有陌生的新面貌,作家越自觉地使用这种手法,作品的艺术性就越高。什氏的这一理论为20世纪现代派文学的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