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憬天下7#楼主体验收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15258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憬天下7#楼主体验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风憬天下7#楼主体验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风憬天下7#楼主体验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风憬天下7#楼主体验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风憬天下7#楼主体验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憬天下7#楼主体验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憬天下7#楼主体验收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体结构(1-15层)质量验收自评报告一、 工程概况:君昱风憬天下7#楼工程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府东一路,地下2层,地上33层,建筑面积40460.37 m2,建筑物总高度97.40m,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本工程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7度,建筑耐火等级一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二级,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24.545米。1-10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11-15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层高2.9米,外围及分户墙采用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其余电梯井、楼梯间、管道井、厨房、卫生间采用MU10承重多孔砖,用M5水泥砂浆。二、责任主体单位:1、建设单位:西安君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2、2、勘察单位:西安工程地质勘测公司3、设计单位:上海瀚联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4、监理单位:陕西天一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5、施工单位:西安三建建设有限公司三、施工依据:1、设计图纸及设计变更;2、施工单位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家现行建筑法及规范;4、国家现行颁布的强制性条文标准;5、风憬天下6#、7#楼工程施工合同;6、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GJG162-200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

3、B50300-200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四、工程施工情况:1、项目进度控制 项目部建立了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主体,由总工长、各专业工长、作业队长及班组长参与的项目进度控制体系,并根据项目进度控制目标进行了目标分解,将总目标分解为月进度,再将月进度进行分解为周进度,层层控制,天天对比,始终使工程进度处于动态受控状态,发现偏差,及时纠正。2、质量管理、项目部在质量控制方面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认证标

4、准及国家有关规范标准执行,实行多层管理,层层抓质量,人人管质量,即班组工人自检、专业工长自查、质量员复查、项目部质量组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报监理验收。在工作中,我们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及公司的质量方针,遵循PDCA循环的工作方法,持续改进。、确立了本项目质量目标,并对目标实施分解;建立奖罚制度并贯彻落实。、制定了严密细致的质量管理职责和质量过程控制体系,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设置质量管理小组,由专人控制各项施工质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每道工序,每个工种,每个操作人员做到质量工作的“三落实”。、项目部在质量检查方面,施工前每道工序都要进行技术交底。施工中由各专业工长跟班检查,对发现不

5、合格项及时填写质量问题整改通知单,并按质量问题整改通知单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对多次出现的不合格项制定纠正措施;对潜在的不合格项适时制定预防措施。3、安全管理 项目部在安全控制方面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指导思想,建立了本项目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项目安全目标的顺利实现,并确定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4、技术管理、项目施工本着以技术指导施工,以经济指标核对技术措施,在技术措施上多方论证,对不同的施工方案措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取最佳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重视施工工艺的创新,在保证质量、进度、安全的前提下想尽一切办法节约材料,加强对

6、施工现场的管理,把材料消耗降到最低标准。、项目部根据本项目规模和特点,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抓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并在公司总工和技术管理部门指导下建立了技术管理体系。针对工程实际情况,编制了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措施,且项目部根据工程特点自行制定了特殊及关键的技术管理制度,并报公司总工进行了审批。五、工程质量过程控制措施:1、测量放线本工程所使用仪器:全站仪型号为NTS-820,编号为53425;水准仪型号为E320,编号为10098744;经纬仪型号为DT-02,编号为T100054;50m钢卷尺、5m卷尺、工程测量检测尺等均有检测合格证,且在有效鉴定期内。施工测量放线,由专职施工员严格按照施工定位轴

7、线图和施工图翻样。自检合格后,由技术负责人组织质量员、施工员等进行定位轴线的复核,并填定测量放线复核记录,经复核无误后再报监理工程师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轴线位移和标高引测控制在规定范围内。2、钢筋工程2.1预防钢筋漏筋措施:(1)梁、板底受拉钢筋下要用规定厚度的预制垫块垫稳,不得用石子、碎砖代替,也不能用两块薄垫块合成一块使用。(2)严格控制梁、板的截面高度、特别是悬臂板根部的截面高度。(3)负弯矩钢筋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板内负弯矩钢筋可用撑筋,也可用铁丝吊在楞木上,负弯矩钢筋必须扎牢、放稳。(4)板内预埋管应穿在负弯矩钢筋之下、弯矩钢筋之上。(5)对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钢筋

8、布置以及板内主、副筋的正反方向等易出错构件的钢筋布置,必须交底清楚,尽可能做好标记,避免产生差错。(6)钢筋绑扎、安装完成后,必须认真进行隐蔽工程验收,仔细检查弯矩钢筋及负弯矩钢筋的位置;浇捣混凝土前应进行复查,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浇捣混凝土时应配备专人“看钢筋”,如有移位应及时修复。混凝土工应该在操作过程中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移位、变形。浇混凝土时不准移动钢筋。2.2预防柱内纵向受力钢筋移位的措施(1)下柱伸出柱顶部分钢筋至少应加一道临时箍筋,箍筋尺寸应比上柱箍筋小,使上柱钢筋正好在外侧与下柱钢筋联接,再用木框或铁框卡住,牢靠地固定下柱伸出钢筋的位置。(2)上柱钢筋与下柱伸出钢筋应绑扎或焊接

9、牢固。上柱与已移位的下柱伸出钢筋联接时,应保持上柱钢筋的设计位置。(3)柱身钢筋应按要求每隔800mm左右用带铅丝、有凹槽的垫块扎牢,紧贴柱模板,固定位置。柱子纵筋与箍筋应按要求扎牢,经检查无误后再封柱子模板,柱子纵筋应保持顺直。(4)浇捣柱凝土时严禁拆除柱顶的固定框架及临时箍筋,不得强行弯折伸出钢筋,注意保持伸出钢筋的正确位置,不得用震动器强行撬震柱子纵筋,防止绑扎松扣及垫块脱落,2.3预防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的措施(1)垫块垫块的间距一般为800mm左右,以垫块间的钢筋不下垂为准。梁、柱的垫块应垫在纵筋处,板、槽的垫块应垫在钢筋交叉处。垫块应垫稳,柱中的垫块要扎牢,防止移位、脱落,严禁用碎

10、石、碎砖充作垫块。(2)浇捣混凝土前要检查垫块等措施是否完好,浇捣混凝土时要注意保护保护层的厚度。(3)严格控制保护层厚度的施工误差不大于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4)混凝土保护层也不得超厚,否则将产生有效高度减少的缺陷。2.4预防钢筋间距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歪斜不齐的措施(1)箍筋要通过计算确定肢数和间距,摆箍筋时应先在通长纵筋上划线,然后按线距摆开。(2)梁钢筋穿好以后,一般可按架立钢筋、弯起钢筋、受拉钢筋的顺序与箍筋绑扎,避免骨架歪斜不齐。(3)梁受拉区有两排以上钢筋,可用短钢筋垫在两排钢筋之间,使上排钢筋位置正确,控制上、下排钢筋的间距。(4)认真交底,特别是箍筋间距有变化时

11、要交代清楚。(5)认真操作、纵筋在两端处要对齐,间距均匀分布;板内纵横两个方向均应先划线,然后摆开钢筋,进行绑扎,两层钢筋间应加撑筋,保持间距。2.5预防钢筋接头和锚固的缺陷的措施(1)分清受拉区、受压区中“同一截面”内接头数量、搭接长度的规定。配筋表须经技术负责人审查签字。(2)认真交底,认真操作。(3)焊接机械、设备应符合使用要求,焊条品种、规格与钢筋搭配合宜,钢筋端头间隙适当,坡口面加工平顺,角度准确。焊工必须按规定持证止岗。2.6预防节点处钢筋布置不合理的措施(1)现浇肋梁楼盖主次梁、板的节点处上部钢筋的布置应为:主梁负弯矩钢筋在最下皮,次梁负弯矩钢筋中间,板钢筋在上面,双向板较小跨度

12、方向钢筋一般受力较大,应放在较大跨度方向钢筋下面。(2)连续梁中间支座或框架中间节点处的上部钢筋应贯穿支座或节点,不得在支座或节点内截断、接头。框架梁端节点处上部钢筋在节点内的锚固长度应符合有关规定,并伸过节点中心线,需要弯折时要保证其水平段长度,弯折后长度不应小于10d。(3)现浇上、下柱纵筋搭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框架顶部节点柱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较长,在柱内锚固有困难时,可弯折锚固在梁、板内。(4)锚固筋的长度、插入节点深度,不仅配筋时注意不要搞错,绑扎安装时也要按规定仔细检查。(5)所有应在节点处增加的箍筋、吊筋,均应按要求绑扎牢固。梁端第一个箍筋距离节点边缘不得大于50mm。

13、3、模板工程3.1轴线偏位的预防措施(1)精确弹线:每层都必须从同一基准点出发测出各条轴线,并按测量的要求进行复测,校核其精度是否达到要求。建筑物较长、轴线较多时,可在中间选择一二点进行复核。(2)成排的墙柱宜弹出通线,并将墙柱边线兜方。梁的轴线,边线宜先用墨斗在楼面上弹线,再引测到柱上,以作复核之用,防止发生梁模板位移。(3)下层伸出的竖向钢筋应无严重位移,如有极少数钢筋偏移至边线外时,应先采取校正措施。(4)柱脚处可用短钢筋或扁铁撑头焊在柱钢筋上,作为模板的限位。柱限位每边不少于两根,注意电焊时不得烧伤柱钢筋。3.2垂直偏差的预防措施(1)立柱模板时应用托线板或线锤严格校正其垂直度。成排柱

14、宜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复核无误后,顶部拉通麻线,再根据麻线立中间柱模。(2)合理设置模板和支撑系统。单根柱高度不超过4m时,宜采用木材、钢管或工具式斜撑,斜撑必须固定在牢靠的支点上,其底部水平角不宜大于45。高度超过4m,应采用1012工具式拉筋,用花篮螺栓收紧,邻近柱模板之间可用水平连杆、剪力撑、或交叉拉筋相连。边柱要求3面设置支撑,角柱模板除两边设支撑外,还应在其分角线位置上增设支撑,以防柱模倾斜或扭曲。(3)优先采用柱、梁同时立模的方案。此时,梁模板可兼起柱模顶部水平连杆的作用,同时柱箍、梁底支架、柱支撑可以相互连接在一起,增加了模板的整体稳定性。(4)梁侧模上口的通长围檩必须用斜撑固定在

15、立柱、顶撑上的横杆上,其底部水平倾角不得大于60,模板上口用搭头将两侧模板固定,梁的倾斜侧模应采用斜撑或楔形垫木加固,使其稳固。3.3标高不正确的预防措施(1)楼梯模板踏步标高应根据楼梯粉刷层及上、下平台楼地面的不同厚度进行调整,防止起步、收步与其他踏步高度不同。(2)正确进行水准测量,严格控制柱、梁、楼板的标高。3.4柱、梁模板胀模的预防措施(1)柱模外应设围檩和柱箍,柱箍间距应加密(间距不得大于40cm),以防凸肚或漏浆。柱边中部加拉螺栓。柱箍相对两边应大致处于同一水平上,不得翘裂,以免削弱其自身的刚度。柱上留设混凝土浇灌孔时,门子板应支撑牢固,必要时另加柱箍或斜撑。(2)木模板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木钉紧在支柱的横杆上。当梁侧模板上的通长围檩兼作楼板模板的桁架支座时,围檩下应加设短柱或短撑木。(3)对拉螺栓应垂直于模板表面,否则受力后将发生错动而失去作用。对拉螺栓的拧紧程度应适当,拧得太松,模板在受力后即外凸,起不了固定模板位置的作用;拧得太紧,易造成滑牙,最终也失去对拉螺栓的作用。(4)扣件的拧紧程序,对于钢筋支架的承载能力、稳定和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拧紧程度适当,可使扣件具有足够的抗滑、抗扭、抗拔能务。但不要用力过大,以防滑丝。(5)浇捣混凝土时,不得用震动器强震模板,不得任意拆除柱箍、支撑或梁上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