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教专--小学儿童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期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13935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教专--小学儿童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教专--小学儿童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教专--小学儿童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教专--小学儿童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期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教专--小学儿童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期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教专--小学儿童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教专--小学儿童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期(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教专-小学儿童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期日期:2008-7-2来源: 作者:字体:大 中 小 罗洪兰: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网上期末辅导与答疑。今天活动的主题是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期末辅导与答疑。课程性质和考核依据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本课程主要阐述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着眼于提高学员的教育和心理学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性和应用性的课程。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文字教材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郭德俊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以及课程考核说明是指导复习与考

2、试命题的依据。考核方式本课程由中央电大组织考核,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平时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总成绩满60分为及格成绩。期末考试采取当堂闭卷笔试。课程考核要求学习本课程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要求考生初步了解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中提出的对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自觉运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本课程的考试分为识记、了解、理解、掌握四个层次进行命题。各层次的含义如下:识记:是对于基本概念、

3、基础知识能恰当地表述。了解:了解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程的理论,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正确的阐释。掌握:是指能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去分析和解释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基本问题。命题原则、题型及结构命题原则:(1)符合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符合文字教材的教学内容。(2)考试命题范围和试卷内容覆盖本课程教材的全部12章。(3)试卷应反映学习目标的各个层次要求;试题应难易适中,一般可分为容易、适中、较难三个程度,所占比例大致为:容易占30%,适中占50%,较难占20%。每道试题应彼此独立,不能互为答案或相互暗示。考试题型共有五种:(1)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题,每题

4、2分,共20分);(2)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3)判断题(每题1分,共6分);(4)简答题(从4个题中选3个完成,共24分);(5)论述题(共30分)。考试时限试卷满分为100分。 闭卷考试时限为90分钟。特别强调:依据考核说明认真研读教材,认真独立地完成形成性考核册。这对于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有针对性的复习和迎接考试会有直接的帮助,各章具体考核要求第一章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考核要求识记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和个案法。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了解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及研

5、究原则。了解五种常用研究方法的特点。理解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考核要求识记概念:认知、注意(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记忆(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偶发现象、思维、情绪和情感、社会性、社会认知、个体差异、认知风格、人格、气质、性格了解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表现和促进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主要因素。理解小学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着重理解小学生的注意、记忆、言语、思维和想象的发展;皮亚杰的思维发展四个阶段。理解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理解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包括(1)小学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体

6、验),小学儿童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对权威关系的认识、对友谊的认识,如赛尔曼的儿童友谊发展的五阶段。);(2)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亲子交往、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同伴团体的特点及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师生交往)理解小学儿童个体差异的表现,包括认知差异;人格差异和性别差异。理解“因材施教”的必要性。第三章 学习心理考核要求识记概念:学习、顿悟、意义学习。了解人类学习的特点,理解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与类型。了解有代表性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包括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了解格式塔的顿悟说、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接受学习理论。联

7、系实际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联系实际理解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的学习理论、马斯洛的学习理论)。第四章 知识的获得与应用考核要求识记概念:知识、陈述性知识、图式、程序性知识、概念、概念学习、概念形成、概念同化、原理、原理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正迁移和负迁移。识记概念的种类,概念学习的形式,迁移的类型。了解知识的分类及表征(包括陈述性知识及其表征和程序性知识及其表征),了解有代表性的知识学习过程观点:加涅的学习与记忆信息加工模型,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型。了解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了解知识迁移与应用的有效条件。理解原理学习的主要形式(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掌握为

8、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或概念教学应该注意的方面);掌握影响原理学习的因素。掌握促进知识迁移与应用的教学原则。第五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考核要求识记概念:问题解决、定势、功能固着、创造性、原型启发、头脑风暴法。 识记问题解决的特点;创造性的特征。了解有代表性的问题解决理论(如信息加工理论和现代认知理论等)。联系实际,掌握问题解决的过程。了解创造性的组成成分。理解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掌握影响儿童创造性发展的因素及如何培养儿童创造性。第六章 技能的形成考核要求识记概念:技能、动作技能、智力技能、高原现象。了解技能学习的意义;了解技能的种类,了解动作技能的基本成分和种类,了解智力技

9、能的五个层次;了解有代表性的动作技能理论和智力技能理论。理解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理解技能的形成与知识的掌握的区别与联系。联系实际掌握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与标志;联系实际掌握如何培养动作技能。理解智力技能形成的特征,联系实际掌握如何培养智力技能。第七章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考核要求识记概念:品德、自律、他律、习俗水平。了解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特点;了解有代表性的品德发展理论(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理解品德因素(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发展;了解造成学生不良品德的因素(环境因素和主观因素);了解学生不良品德的类型。理解品德的特点,道德与品德的关系。

10、联系实际理解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心理学技术;理解道德行为的训练(包括道德行为的掌握、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意志的培养)。联系实际理解矫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学依据。第八章 学习策略考核要求识记学习策略、复述策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系列位置效应、精加工策略、位置记忆法、组织策略、计划和监控策略。了解几种有代表性的关于学习策略的成分及层次的观点(如迈克卡的学习策略分类系统等);了解常用的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了解学习策略教学的内容和措施。理解影响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的因素;理解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识记个人效能感。掌握为了保证有效复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方面;联系实际理解计划与监控策略。第九

11、章 学习的动力机制考核要求识记概念:动机、学习动机、成就目标、成就动机、情绪、好奇、兴趣、愉快、焦虑。了解学习动机的分类;了解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的三个成分;了解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情绪因素;理解动机的特征;理解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的关系;理解相关的动机理论(强化理论、成就目标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的具体内容及其代表人物;联系实际掌握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掌握情绪对学习的影响;联系实际掌握课堂教学中调节学生情绪的策略。第十章 教学设计的心理学问题考核要求识记概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表现性目标、个别化教学、合作学习、课堂评价、成长记录袋;了解教学目标分类理

12、论(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了解不同教学目标呈现的效果;了解教学内容的组织呈现(布鲁纳的螺旋式教学内容组织和加涅的层级教学内容组织);了解不同知识类型的教学设计的要求;了解课堂设计的形式以及影响课堂设计的因素;了解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了解如何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了解课堂评价功能、模式、形式及评价结果的报告形式(对课堂教学的量的评价和质的评价);了解成长记录袋的类型和特点;了解成长记录袋评价的优劣。联系实际理解教学目标设计的心理学技术;联系实际掌握成长记录袋的设计与生成;结合自己所教或所学的课程具体设计一节课。第十一章 课堂学习管理考核要求识记概念:课堂学习管理、课

13、堂气氛、微波效应、移情、期望、课堂纪律、课堂中的问题行为。了解课堂学习管理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功能;了解课堂气氛的类型; 了解教师的领导作风与课堂气氛 掌握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了解学生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了解引发课堂问题行为的因素及如何对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行为的调控。理解课堂学习管理的基本原则及影响课堂学习管理的因素。理解课堂纪律的功能和类型;联系实际掌握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第十二章 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考核要求识记概念心理健康、趋避式冲突、角色混淆、角色冲突、工作压力、工作倦怠、职业生涯。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了解教师小学生心理辅导活动应注意的内容;了解

14、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了解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了解角色冲突的类型;了解教师角色的内容;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掌握影响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理解保持和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和措施;理解如何矫正儿童退缩型问题行为。理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理解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困境;联系实际理解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刘红:健康最重要,心理健康更为重要!罗洪兰:考试中保持适度的焦虑水平非常重要。通过学习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应该更加明白考试保持适当的焦虑水平的意义,焦虑水平过高不利于复习和考试,焦虑水平过低当然也不行。作为考试的组织者,我们的宗旨是检查学员的学习情况,而

15、不是有意的难为学员,只要大家认真地学习、认真独立地完成形成性考核册,认真复习,通过考试肯定没问题。祝考试顺利!再见。阅读:551 次录入:bs_t【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 上一篇:小教专-美学与美育课程复习资料下一篇:小教专-自然科学基础期末复习综合练习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窗体顶端点评: 字数 姓名: (限会员登陆后发表评论)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窗体底端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百色市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