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优质课《晏子使楚》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79559406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优质课《晏子使楚》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优质课《晏子使楚》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优质课《晏子使楚》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优质课《晏子使楚》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优质课《晏子使楚》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优质课《晏子使楚》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优质课《晏子使楚》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优质课晏子使楚教学设计教案资料 【教学目标】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文言词汇,解释课文大意。2能结合课外资料和文本内容,说说对晏子的认识。3能通过表演感受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能言善辩的才智,并能在情境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重难点】1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2晏子巧辩方法的分析和运用。【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课前学习: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一课时一、听故事,品道理美国国务卿访华,国务卿一行人态度傲慢,常常出言不逊。有一次,国务卿带着蔑视的神色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

2、四座,显然这句话里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许多在场中国工作人员都愤愤不平,但是如果出面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那么必定会引起双方的不愉快,也势必会影响到以后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所以必须慎重对待,不可意气用事,但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周总理会怎样应对这个场面,怎样机智回答呢?(师请若干学生回答后继续说)就在这令人尴尬、为难的时刻,国务院总理、外交部长周恩来不慌不忙,面带微笑地说:“国务卿阁下,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你看,周总理的一句妙语不仅挽回了面子,弘扬了国威,而且不露痕迹地对美国国务卿的无礼进行了反唇相讥

3、。当下便博得了满大厅的笑声,一场外交冲突就在笑声之中化解了,刚才紧张的气氛又变得和谐融洽起来。可见巧妙的语言能让人转败为胜,由被动走向主动。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今天我们来学习晏子使楚这篇课文,请大家仔细品味晏子过人的智慧、犀利的语言。二、读课文,归内容1文言文学习,积累语感很重要。语感哪里来,语感要从经常不断的朗读积累中获得。朗诵就要注意读音的准确、语音的停顿,同时更要注意句子的语气,下面请你们对照页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并推敲下列句子各应读成哪种语气?(1)板书或

4、幻灯出示:吾欲辱之,何以也?齐人固善盗乎?所以然者何?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2)学生读书,教师巡回指导。(3)学生朗读展示,师生共同评点。(4)教师归纳要点:句是疑问语气,楚王的目的是栽赃陷害,当众侮辱晏子。责问的语气,楚王把矛头指向所有的齐国人,一个“固”字更是对齐国人的极大污蔑。句是晏子对生于淮南、淮北的橘“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产生原因的自问自答,是设问语气。句是晏子对晏子反问楚王“民生于齐不盗,入楚则盗”的原因,暗含“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之意,反问语气。表面上是要明确4个句子的语气,实质上要理解这4个句子分别在各个语言环境中的含义。2读一篇课文,首先要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把握,你们能否

5、用一句话归纳文章所写的故事吗?(学生口头准备或者书面准备。板书归纳的内容。师生点评。)三、译课文,演故事1在读顺了课文的基础上,让我们对照页下注释,弄懂课文大意。(1)学生对照注释翻译课文。(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3)教师补充重点词语和句子。参考:通假字:曷何 熙嬉古今异议:方坐 徒 其实 得无 避席特殊句式:何以也 何为者也 何坐2根据刚才对课文文意的梳理,我们对课文所写故事经过应该比较清楚了吧。文章所写的故事虽然简单,但是情节发展也有起伏,尤其使人物的个性特别鲜明,人物神态非常生动。下面请你们再读课文,准备创造性地来复述课文所写的故事。要求:故事情节完整,突出人物的表现,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动作、神态、心理和对话的描写。下面,请你们根据课文内容,适当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这个故事。(有条件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表演)(1)学生读书。(2)展开想象,准备复述故事。(3)学生代表发言。(4)师生评价。(着重看学生复述的故事内容是否完整,是否突出了人物的个性,有没有展开合理想象,有一定的心理、神态、动作等的描写。)(5)教师总结:四、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2)整理“之”在文中的不同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