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人教版选修4课件:疑难规律方法 第二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558454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PPTX 页数:15 大小:57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人教版选修4课件:疑难规律方法 第二章 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7-2018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人教版选修4课件:疑难规律方法 第二章 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7-2018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人教版选修4课件:疑难规律方法 第二章 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7-2018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人教版选修4课件:疑难规律方法 第二章 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7-2018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人教版选修4课件:疑难规律方法 第二章 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人教版选修4课件:疑难规律方法 第二章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人教版选修4课件:疑难规律方法 第二章 (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一、城市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思维发散 影响城市地域形态的因素有时是单独起作用,有时则是综合起作用,从而塑造出各种各样的城市地域形态。应重点从地理环境对城市形态的形成所起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除地形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外,水系、交通干线等对城市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也有较大影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不要忽视。,练习1 下图是“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城市空间形态是什么类型?优点是什么?,答案,答案 集中团块型。城市布局紧凑,有利于生产部门的协作和管理,节省用地,使基础设施建设更加经济。,(2)城市空间形态是什么类型?优点是什么?,答案,答案 组团

2、型。城市比较接近自然,可以相对减少市内的绿地建设用地,而且比较容易处理城市近期和远期发展之间的关系。,(3)城市空间形态是什么类型?优点是什么?,答案,解析,答案 放射型。城市各部分均能接近周围自然生态环境,空间形态的平面布局和交通流向呈现沿河道放射状延伸的趋势。,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空间形态。既考查了对空间形态图示的判别能力,又考查了对其特点的理解和记忆。,二、判定城市等级高低的方法,1.根据图例来判定 一般图上不同等级城市图例不一样,可根据图例和注记确定城市等级。 2.根据城市服务范围来确定 城市服务范围大,等级高;反之,等级低。不同级别的行政中心服务范围差异明显。 3.根据提供服务的

3、种类和级别来判定 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先判定城市服务职能(商品的档次)的高低,再确定城市等级。,4.根据城市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来判定 如果根据以上条件不能判定,可大体根据城市位置的优越性和资源条件,判定城市发展的等级高低。,练习2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东省济宁市市域城镇体系是以济宁兖州邹城为中心的放射状结构,形成三角形复合中心是规划构思的核心。市域近期和远期开发重点是兖济煤田,兖州是市域的机械、商品工业中心。邹城是兖济煤田综合性开发基地,正好位于三城市之间。,材料二 济宁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1)目前,济宁市市域城镇体系

4、的中心城市是_;在规划中,有_个一级中心地。,答案,解析,解析 判断某城市的主导职能要根据其在区域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来确定;判断某市域规划是否合理,关键看体系中各城市的职能能否相互补充,各有侧重。目前,济宁是该区域的行政中心,也是区域的中心城市;在该规划中,济宁市市域将形成一个三角形复合中心城镇体系,说明该区域有三个一级中心地。,济宁,3,(2)在济宁市市域城镇体系的规划中,邹城的主要职能是_。,答案,解析,解析 “邹城是兖济煤田综合性开发基地”,说明邹城在市域内的主要经济活动是煤炭开采和电力供应。,煤炭、电力,(3)在济宁市市域城镇体系的规划中,三角形复合中心的规划构思合理吗?说明理由。,答案,解析,解析 这三个城市中,济宁是行政中心,但交通条件不如兖州和邹城;兖州属于区域的交通枢纽和机械、商品工业中心;邹城是煤炭综合开发基地,它们的职能虽各有侧重,但可以相互补充。,答案 合理。济宁是区域的行政中心,但其交通通达性差,发展受限,无力带动市域各县发展;兖州、邹城交通便利,三个城市的主要职能各有侧重、相互补充,构成三角形的复合中心城镇后可以弥补中心实力的不足,带动市域的发展。,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