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最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范围(必中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514302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3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最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范围(必中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3最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范围(必中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3最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范围(必中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3最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范围(必中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3最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范围(必中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最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范围(必中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最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范围(必中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范围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渊源答: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答: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与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3、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答: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感觉所复写,摄

2、影,放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 (ppt上)1、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反映论,同不可知性和唯心主义先验论划清了界限;3、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同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教材上)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4、意识、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性表现答:意

3、识:意识是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的能动性表现:(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6、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作为宇宙的根本规律,是辩证法核心和实质。(1)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a、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相辅相成。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第二,它是事物发展的内容之一, 它使矛盾的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得到发展;第三,它规定事物转化的可能性和发展的基本趋势。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第二,

5、在事物质变过程中,矛盾斗争性的作用更加明显。(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内涵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共性、绝对性、无条件性。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时时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个性、相对性、有条件性。有三种情形: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矛盾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复杂性: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基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并规定事物本质和发展方向。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支配地

6、位与决定作用。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事物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级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又贯穿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普遍性统摄着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

7、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同时又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在这里,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方法论要求?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所谓重点论是指在处理问题时,要在事物的矛盾体系中抓住主要矛盾;在每一矛盾统一体中抓住矛盾主要方面。坚持重点论才能解决好主导全局的关键问题,并由此带动

8、全面工作的开展。所谓两点论,就是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要注意次要矛盾,既要抓住矛盾主要方面,又要注意矛盾次要方面。这里的“两”不是机械的数字,可以是“两”,也可以是多。总之,解决问题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全局,防止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形而上学的“一点论”以点代面,抓了重点丢了全面;“均衡论”不分轻重缓急,平均使用力量。两种方法都会导致工作的失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1、质、量、度含义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范围、水平以及事物所由构成的成分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度是保持事物特定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9、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2、量变、质变的含义量变:事物数量增减和次序变动,是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前提下的不显著变化。两种情形: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构成事物成分在排列顺序和结构方式上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3、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量变-质变-新的量变”,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现实发展过程。4、质变和量变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1)这一规律是我们认识和分析

10、事物的重要的方法。质、量、度的哲学范畴转化为方法论就是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以及最佳适度分析。(2)这一规律要求我们把握度的实践意义,掌握最佳适度原则,即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3)理论意义:第一,量变一定要引起事物的质变,这是普遍必然的。因此,应当认识质变的必然性,为质变做好准备,即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在事物质变的条件已经成熟时,应该当机立断促使其质变。反对右倾保守。第二,质变依靠量的积累,在质变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为了使事物发生合乎规律的质变,应创造条件使事物保持质的稳定性。反对左倾冒进。(4)质量互变规律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第一,把崇高的理想和求

11、实精神结合起来。第二,既然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那么工作和学习上都应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三,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就应该有远大的战略目光和勇于开拓的精神。总之,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待有益的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飞跃,而对于某些事情则必须坚持适度原则,防止盲目蛮干的思想和行为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1、肯定 和否定的含义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在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成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

12、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持其积极因素。3、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完整过程与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4、否定之否定的方法论意义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正确对待前进与曲折;要具体分析事物的发展过程,合理地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1、对一切事物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而应根据客观事物自身的肯定因素或否定因素谁占主导地位,对事物进行基本肯定或基本否定。它启示我们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和方法,在考察事物时,必须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

13、切或否定一切。2、对一切古今中外的文化遗产和文明成果,都应坚持扬弃的原则和态度,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的继承。3、防止和反对和批判一切形而上学的错误。一要反对崇洋媚外与闭关自守;二要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动力根源是贯穿其他规律 、范畴的中心线索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7、运动、静止、质变、量变的含义(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a)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一方面,物质离不开运动;另一方面,运动也离不开物质。如割裂两者的关系会导致如下

14、错误观点 :(a)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b)唯心主义的运动观(2)(a)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 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运动状态。(b)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的暂时稳定或平衡状态。物质运动是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对立统一。把握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意义。(3)量变:事物数量增减和次序变动,是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前提下的不显著变化。两种情形:数量的增减和场所变更、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顺序和结构方式上的变化。(4)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8

15、、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答案要点:(原理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级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又贯穿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普遍性统摄着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是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同时又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在这里,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9、辩证唯物主义论和旧唯物主义论的区别?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泛指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