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教学语言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471862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教师的教学语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教师的教学语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教师的教学语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教师的教学语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教师的教学语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教师的教学语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教师的教学语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 谈 教 师 的 教 学 语 言湖南省岳阳县相思乡卢塅中学李世兵当今,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死板教学,使教师成为一名教书匠,而要使自己的的课堂活跃起来。这就要求教师都必须讲究教学的语言艺术。这一点对语文老师来说尤其重要。叶圣陶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除了思想教学的任务之外,都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的”。因此,语文教师就必须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并在任用语言方面作出表率,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熏陶。同时,教师的语言修养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因此,加强语言修养,讲究语言艺术,是上好语文课的一个

2、十分重要的条件。拙以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一、明白晓畅,言简意赅首先,作为语文教师,要把每句话的意思讲明白,让学生能听懂每句话的含义。这是对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无论是解释词句、分析课文,或是向学生提出问题,都要让学生能准确无误的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若教师的语言晦涩难懂、含糊其词,学生就会不知所云,不解其意。尤其在讲解内容比较深奥的课文及难以理解的语句时,教师更应运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课文中有些常见的词语,看上去似乎容易讲明白,其实不然。例如“天空”“田野”“草原”等等。“所有这些看起来都是很简单的东西,但是当我们试图创造

3、出每样东西的鲜明的、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形象时,就会发现这件事并不这么简单。”(苏霍姆林基)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去“找到鲜明的、准确的和经济的语言外壳”,让学生比较容易领会其含义。其次,教学语言要口语化。有的语文老师习惯在教学语言中运用书面语言,那是从教学参考资料上直接搬运过来的。书面语言不能代替口语。口语作用于人的听觉;书面语言易形成视觉形象,听起来往往不容易接受。教师讲课时,应把教案上的书面语言化为通俗易懂的口语。否则,学生听课就会感到呆板、枯燥。解释词语,也不应照搬词典上的解释。词典上运用的是书面语言,有些解释从概念到概念,如不化为口语,学生就会感到难以理解。当然,口语也要求“规范化”,用

4、词、造句都要求符合语法,不讲不通顺的话。外来语的倒装句式,也不宜在教学语言中使用。再次,教学语言要少而精。教师的语言精当,要言不烦,画龙点睛,学生就能抓住要领。教师说得多,不一定就能讲明白;说得少而精,讲在点子上,学生反而易于接受。叶圣陶说:“倾筐倒箧容易,画龙点睛艰难”是很有道理的。教学时教者语言简炼、精当,则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让学生读书、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二、生动形象,富有情感教学语言仅仅达到“明白”“简炼”,不一定就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要以语言的情趣来感染学生。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有文彩,当我们分析一篇情文并茂的课文时,若能用文学语言来讲,就会与课文相得益彰。有位教师在教

5、出师表时,用抒情的语言对学生讲:“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代名臣诸葛亮,与后主刘禅亦君臣,亦父子。不论刘禅如何不堪,他却总是抱着一颗忠诚之心,全心全意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那种苦口婆心,那种真挚的情感和包融一切的胸怀,深深的让人感动。或许他失望过、或许他犹豫过,面对白帝城托孤的信任,他把一切都埋在心里,如同一位家长,无论孩子如何不听话,他也总是千方百计的为他着想,为他的一切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这一段教学语言,既是一段演讲,又是一篇抒情散文,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中去了,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中思想感情的理解。语言形象生动,还必须借助于运用语言的技巧。根据不同的情

6、况,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例如,在起始课文的导语中常常运用设问的句式,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或造成悬念;讲述文章的重要部分,语言可以适当重复,或运用排比句,以便加强学生的印象。要使教学语言能感染学生,教师就必须于其中倾注真实的强烈的感情,情动于中才能言于表。只有教师真正领会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受了感动,教学语言才能打动学生的心。有一位农村教师在教孤独之旅时,他首先讲了自己的成长故事:“那是一次帮父亲为稻田喷洒农药。本来父母从来没有要我做过这样的事,但是那次父亲病了,而十多亩的稻子又到了非喷洒农药不行的地步。于是我决定帮父亲喷农药。当我打完了一壶农药,正准备又兑一壶农药时,突然发现父亲蹲在换药

7、水的地方。他已换完药水,正想站起来。也许是病了的原因吧,原本结实高大的父亲竟然一连起了三次都没有站起来。那一瞬间,我眼睛潮湿了,也突然感觉父亲老了。那天,我拼命的喷药,即使自己的双肩被勒的通红,但我仿佛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支撑着”。这位老师,结合孤独之旅这篇课文的内涵,参照农村学生认知的实际,再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把这个影响自己成长的一个小故事讲的是感情真挚、深入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憾,使他们不仅在感情上引起共鸣,而且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节奏和谐,娓娓动人有经验的语文老师,讲课时声音有高有低,速度快慢适当,娓娓动听,语言具有音乐美,能促使学生大

8、脑兴奋,始终处于最佳思维状态。教学语言的音量要适当,声音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能让全班同学听到就行。教学语言声音的高低,还应视教学内容而定,不能老是采用一种语调。否则,有节奏的单调的重复也会让人厌倦。拉扎诺夫曾做过一种实验。他在念材料时交替使用“正常语调”、“轻声耳语”、“大声命令”三种不同的语调,消除了因节奏单调而造成的弊端。这一方法也值得在语文教学中借鉴。语文教师运用的语言语调亦应随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而变化,或舒缓徐慢;或气势磅礴,飞流直下。语调高低,因人而异,因情而变,学生的思想情感就会随之而起伏。讲到关键处,可以加重语气,放慢速度。有些内容只需教师讲述时加重语气,无需讲解,学生就能心

9、领神会。教学语言的速度,也不宜太快或太慢。教师放“连珠炮”,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没有思考的余地;教师讲话慢吞吞,则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来说,语文教师的讲课速度应比平常讲话稍慢些,而比话剧演员念台词要快些。教学语言还应该讲究平仄相间,抑扬顿挫,富有音韵美。语言大师老舍说过:“我的报告当中,上句末一个字用了一个仄声字,如他去了,下一句我就用平声字,如你也去吗,让句子念起来叮当地响。”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有“念起来叮当作响”的要求,因为节奏和谐、悦耳动听、富有音乐美的语言,是学生最乐于听取的语言。四、幽默风趣,引人入胜每天一堂接一堂40分钟的课,即使知识容量再大,对于生性好动、好奇、正处于青春期

10、的中学生来说,仍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便只有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有一个学生是班上的体育明星,但在课堂上太喜欢开小差。有一次,他在下面玩得正起劲,我故意点他起来回答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并及时表扬了他:“你真棒,我相信你在课堂上会和在运动场上同样出色。”这个学生听出了我的言外之意,当时脸红了。后来,他在课堂上果真表现非常好。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课堂语言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11、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均可引入课堂,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幽默的语言有助于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前苏联教育家斯雅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平时的授课中我力求语言幽默风趣。教春一文时,我让学生描述我们生活中的春天,有一学生就说到春天百花盛开,有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李子花,金黄的油菜花,还有满山遍野的野菊花。

12、我笑着纠正:“我们都希望能看到你培育出的春天开放的野菊花。”一言既出,全场欢笑雀跃起来,后来的课都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教师的风趣幽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随着西方文化通过媒体领域的渐渐“入侵”,语言幽默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教师在授课中,往往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零碎却生动幽默的插话。这种“碎语”往往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五、字字珠玑,发人深思作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他的语言还应富有启发性。这个启发性包含着三层意思:一是用语言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启发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因

13、为由“生疑”到“解疑”的过程,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精选带有重点、关键,学生感到困惑、易错的地方,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去启发。教师贵在开导学生思路,且不可越俎代庖,先把结论交给学生,而是鼓励见难解疑,思索争辩,训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细心捕捉,及时点燃处于朦胧状态的智慧火花。教者不能代替学生领会运用知识,只有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引导他们在智慧的峰峦上不断攀登,经过他们自己的思考咀嚼,才能化为他们自己的精神财富。启发要抓在关节处,还要善于引渡,才能帮助学生达到活跃思想、开拓思路及发展思维的目的。二是用教师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感情。以情感人是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

14、讲台固然不是舞台,教师也不是演员,但教者不能饱含深情,其语言必然是苍白无力的,其态度必然是冷漠无情的,不能感染学生就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充分借助于教材的形象魅力,吸引学生细心体验和品味其中的情思,以陶冶他们的情操。把他们感情的琴弦拨响,全神贯注地进入作品,把美感种子深埋在心里。三是用教师的语言来丰富学生的想像。当前的语文教材中确有不少文情并茂的文学作品。教师的任务就是在作品和学生之间巧妙地建立联系,给学生开辟一条通道,架起由此及彼的桥梁,寻找与学生生活的相通点,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增补想像作品所提供的生活画面、形象、形态和意境等,让具体形象在脑中“活”起来。让学生能张

15、开想像的“双翅”漫游中外,在历史的长河中跨越古今。高明的语文教师总是善于用自己的语言使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心弦合拍,开阔视野,想像不断丰富。这对培养审美情趣,创造美的才能,都具有深远意义。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由于语文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教师的语言功夫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因此,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教学语言的要求和技巧,训练自己的思维。同时,语文教师还要抽出时间多看书,不断吸取新的营养,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特别注意多看一些诗、词和文学作品。如果能坚持不懈的追求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就一定能很好地协助语文教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愿更多的语文教师能关注到这一至关重要的领域中来,愿更多的语文教师不断的追求卓越的课堂语言,使之最终成为缤纷教坛一朵常开不败的夺目奇葩!通讯地址:湖南省岳阳县相思乡卢塅中学邮政编码:414116电话:13874052238-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