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武汉和合肥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286531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杂谈武汉和合肥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杂谈武汉和合肥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杂谈武汉和合肥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杂谈武汉和合肥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杂谈武汉和合肥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杂谈武汉和合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杂谈武汉和合肥(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距合肥有多远?百度一下,两座城市的直线距离约为300公里。“98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去合肥,路上整整走了13个小时。卧铺车出汉口,过麻城,穿大别山,然后经六安到合肥。道路曲折颠簸,一路上险象环生,既要替司机的技术捏把汗,还要提防遇上车匪路霸,别提有多辛苦了!因为颠簸的时间太长,到合肥之后身体出现了幻觉,睡觉的时候老觉得床在晃悠。”经常往返于肥汉之间的赵先生谈起当年的情形依然记忆犹新,他笑称自己是两城交通发展的见证人。“后来我发现坐汽车太危险,于是改乘火车。傍晚的时候在汉口站登上汉口发往连云港的绿皮车北上,凌晨两点左右在安徽阜阳站下车,然后等上个把小时,再登上从郑州过来的绿皮车南下,天亮的时候可

2、以到合肥。一路九个多小时,辛苦得很。春运的时候,在阜阳转车还不一定挤得上去。大概是99年的时候,武汉和合肥才通了直达火车1616次/1618次,也是先北上后南下,借道阜阳,绕一个大圈子,全程565公里,约8个小时。刚开始的时候武汉到合肥是夕发朝至,合肥到武汉是朝发夕至,后来旅客提意见,铁路部门才把上行和下行均改为夕发朝至。再后来又多了一个选择,公路方面开通了南线大巴,即武汉黄石黄梅桐城合肥一线,全程耗时六个钟头。如今合武铁路已经正式通车运营,坐上动车组,两个小时就能从武汉到合肥。这两座城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近过。”说到合武高铁的开通,赵先生脸上洋溢着一股由衷的喜悦:“从十三个小时到两个小时,我

3、们只花了十年的时间,了不起!”兴奋之余,赵先生情不自禁吟诗一首:“朝辞武铁汉口站,千里合肥半日还。窗外风景看未够,动车已过大别山。”一条铁路,将这两座原本看似毫不相干的城市连在了一起,正如赵先生所说,武汉和合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近过。赵先生口中的“近”,主要是指时空的距离。我们似乎可以大胆地预测,这两座城市会越走越近,这里的“近”,落脚点则是经贸上的联系。既然注定要当伙伴,那么不妨让我们近距离地审视一下武汉和合肥的特质。把武汉和合肥放在一起比较,在某些人看来,似乎是一件疯狂的事情。一个号称大武汉,祖上身份显赫,三镇之一的汉口是曾经的直辖市;一个名叫小庐州,解放后才从安庆手中夺得省会的地位。一

4、个是副省级的计划单列市,近4000亿的GDP;一个是普通的地级市,三年前的口号还是“创千亿产值”;一个是铁路枢纽,两江穿城、九省通衢;一个是铁路死角四不靠,交通优势甚至还不如本省小兄弟蚌埠。一个是全国科教第三城,在校大学生人数104万,全国第一;一个是高等院校屈指可数,市区总人口才一百多万。一个是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国家综合改革的试验地,武汉城市圈的领头羊;一个还在奋力朝长三角靠拢,势力范围不断被周边强势城市如南京等所蚕食所有这些,似乎都在暗示完全没有比较的必要。然而,武汉真的全面盖过合肥吗?说天时武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都,是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是与京沪三足鼎立的科教基地。两江穿城而过,境内水

5、网发达,号称百湖之市。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牵南北,武汉交通发达,自古就是九省通衢之地。上天和历史赋予武汉的,是无比优厚的禀赋。国父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对武汉的规划是“略如纽约、伦敦之大”,并将之定位为“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和“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事实也证明,武汉的确有这个雄心和能力。清末民初开始,武汉就迎来了梦幻般的大发展。1861年汉口开埠,使得武汉从此由封闭走向开放。在19世纪末,武汉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米谷集散地和全国排名第三的外贸商埠,“驾乎津门,直逼沪上”。张之洞督鄂之后,大兴洋务运动,创办了大批近代工业企业,居全国之冠。新中国建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武汉一直是全国经济第

6、三城,其地位可见一斑。然后改革开放以后,在国家大力发展沿海地区的时代大背景下,沿海地区迅速崛起,武汉被众多远不如她的城市所超越,武汉在中国城市实力排行榜上的名次不断下滑。多年以来,荆楚儿女对湖北的衰落和武汉的沉沦无不扼腕叹息、心情悲愤。然而这种悲愤即将化成无数股力量,迎来武汉新一轮的大发展。国家的发展按梯度依次推进,先有南方经济特区的设立,后有上海浦东大开发、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以至后来的振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天津滨海新区开发。一系列的大动作之后,国家终于在2004年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身处华夏天元之位的武汉在沉寂二十多年后终于再一次从幕后走上前台。就在同一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武汉

7、城市圈的设想和建设方案。2007年年底,国家正式批复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至此,武汉正式吹响了向中国经济第四极迈进的号角。“两型社会”获批后,武汉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突飞猛进,可谓“天天有进步,月月有惊喜”,特别是武汉铁路局的恢复,更使得武汉如虎添翼、气势如虹。借此利好消息,美国及时在武汉设立总领事馆,日本和韩国也相继表达了设立总领事馆的意愿。武汉和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2008年底在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疯狂蔓延,很快就发展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在国际需求锐减的不利形势下,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沿海发达地区出口受阻,经济遭受重创。面对低迷的国际市场

8、,党中央、国务院英明果断,适时提出了“扩内需,促增长”的应对措施。以武汉城市圈为代表的中部地区,其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远远小于沿海开放城市。在消费上,中部有潜力可挖;在生产,中部有后劲可发。2009年4月初,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以及国务院多个部委的负责同志先后密集赴武汉城市圈考察调研、指导发展大计。国家对武汉再一次寄予厚望,可以预见,内需时代,武汉将大有可为!合肥古称庐州,位于江淮之间、巢湖之滨。合肥自古以来就是一座默默无闻的城市,但是这并不影响她人才辈出。合肥是包拯故里,那里还出了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以及饱受争议的清末宰相李鸿章,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也生于合肥。合

9、肥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太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合肥的发展却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合肥的第一个发展机遇是被毛主席钦定为安徽省的省会,此前的很多年,安徽省治一直在安庆府,1952年省会迁址合肥的时候,她尚是一座人口刚满5万的寒酸小城。短短的50多年,合肥已经一跃而成人口直逼200万的繁华都市,这在内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安徽人民从来都不乏改写历史的勇气与智慧,当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发源于朱元璋老家安徽凤阳的小岗村。合肥居皖中腹地,目光超前、敢为人先,重科技、学科技和用科技是合肥发展的法宝之一。这样一座小城,拥有包括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在内的各类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260家。2006年,中国

10、科学院和安徽省政府签订协议,携手将合肥打造成科技城。市内的中国科技大学,创办了全国第一家研究生院。美菱冰箱和荣事达洗衣机笑傲行业几十年,高起点引进的凯斯鲍尔客车也曾经是中国豪华大巴唯一的高端产品,立足自主创新的江淮汽车开发出全国首套客车专用底盘,结束了我国客车底盘只能由货车底盘改装的历史,今天江淮汽车仍然牢牢占据着全国轻客底盘40%的市场份额。土生土长的立安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的火灾安全企业,其产品和服务甚至开拓到了中南海。另一家土生土长的的IT企业讯飞公司,是国内唯一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语音技术企业,牢牢掌握着国内中文语音技术市场60%以上的市场份额,语音合成产品份额达到70%

11、以上,在电信、金融、电力、社保等主流行业的份额更是高达80%以上所有这些,都是合肥在默默无闻中孕育出的辉煌。合肥是内向型经济,在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不利大气候下,合肥逆势发力,弯道超车,其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在6个中部省会城市中已经连续10个月排名第一。合肥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没有武汉那么多的历史包袱。内需时代,合肥也将大显身手。说天时,旗鼓相当。论地利武汉地区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和航空都是国家规划的四大枢纽之一。特别是两江穿城而过,廉价的黄金水道把武汉载向全世界,使其成为真正的“内陆海港、腹地国门”。“十一五”期间,铁道部500亿元投资布局武汉地区,目前,已确定的新建和改建项目达到

12、17个,建设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5年后,它们将使武汉铁路形成网状放射格局:京广线、京广客运专线贯通南北,武九线、汉丹线和沪汉蓉客运通道承东启西。武汉将衔接起北京、广州、上海、成都、九江和襄樊等呈“米”字型的6个线路方向,形成特大铁路枢纽。以武汉为中心,5小时内可到达的城市几乎囊括了大半个中国,其中副省级以上城市有16个之多,构成国内独一无二的5小时都市圈。这意味着武汉向世界大都市迈进有了一个独特的外部交通大平台,武汉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必将得到极大增强。然而武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庞大的城区却给武汉内部交通带了不小的麻烦,虽然武汉已经拥有7座长江大桥和1条过江隧道,但是堵车仍然是武汉人心中

13、的痛。相信等到武汉地铁系统的逐步开通,这一症状将得到极大缓解。与武汉相比,合肥胜在市内交通,而外部交通则逊色不少。合肥是一座新兴的工业新城,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她没有繁重的旧城改造任务,地势平坦,没有天堑,城市规划一向是高起点、高标准且具有前瞻性,加之合肥的城市人口尚不及武汉的一半,这一切都使得合肥的市内交通极其方便,城内任意两点都能控制在一小时之内到达。这无疑极大的节约了社会的运行成本,方便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优化了投资环境。合肥曾经是中国铁路网的死角,其交通优势甚至不如省内的小兄弟蚌埠,和皖江经济带的马鞍山、芜湖、铜陵和安庆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然而近几年,合肥的交通区位优势逐步显现。几年前

14、开通的宁西铁路串起了南京、合肥、西安及众多的沿线城市。今年4月1日开通的合武铁路和即将开通的沪汉蓉全线一举将合肥纳入沿江经济带的范畴,沪汉蓉的开通将彻底清除合肥在东西方向上的交通障碍。按照铁道部的规划,即将于2010年开建的京福高铁(北京到福州,远景计划到台北)将经过合肥。这样一来,合肥在南北方向上也将畅通无阻。置身于两条大动脉构成的十字架交点上,合肥交通一下子由丑小鸭蜕变成了白天鹅。航空方面,合肥正在建设中的新桥国际机场是4E级大型机场,建成后的合肥新机场就将成为国内的主要干线机场之一。水运一直是合肥交通的短板,合肥地处江淮之间,与淮河和长江的距离都在百公里左右,身处交通劣势的合肥对这两条水

15、系充满了渴望。合肥地处巢湖之滨,借湖入江,一直是合肥人的梦想,而这一梦想极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安徽省政府很早就提出了江淮运河的设想并一直为此积极奔走,这条运河将借道已有水系并适当开挖新渠以沟通长江、巢湖和淮河。江淮运河的建设,不但能极大地改善江淮地区特别是合肥市的水运交通状况,并且对于长江和淮河的防洪以及巢湖的生态恢复也意义重大。让我们共同祝愿这条运河早日立项上马。合肥有个很尴尬的地方就是“背靠巢湖没水喝”,其水资源优势远不如武汉。巢湖的连江通道裕溪河多年前被人为切断,使得巢湖已经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一潭死水,加之沿湖企业多年来乱排乱放,巢湖水体已经污浊不堪,被列为劣五类水质,已经不能作为

16、生活用水使用。多年来安徽省已累计投入数百亿的治理资金,但是成效不大。武汉市为改善市区主要湖泊水体的水质,大胆启动“引江入湖、六湖连江”工程,具体成效如何,留给时间来检验。或许,江淮运河,也是巢湖问题唯一的解。论地利,武汉胜出。讲人和有一段时间网上盛行虚拟班级座次排名,如果把世界看成一个班,美国是班长,如果把中国看成一个班,那无疑北京是班长。各个省的网友争相效仿,纷纷给自己所在省的各个城市安排安排职位。作为省会,武汉和合肥都毫无悬念地当选为班长,但是虽然同为班长,二者的处境却有天壤之别。2008年武汉市GDP将近4000个亿,占到湖北省GDP总量的40%,武汉城市圈的GDP总量更是占到全省的60%。武汉在省内一城独大,下面的小兄弟们都服服帖帖,主动接受大武汉的辐射。然而武汉作为计划单列市,享受着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财政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省政府对武汉的节制相当有限,这难免使得省里心怀戒心。省市两级政府的内耗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直到俞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