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知识整理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277838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知识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学知识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学知识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学知识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学知识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知识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知识整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知识整理(一)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识记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 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是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有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 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因素 教育内容因素 教育手段因素 教育途径因素 教育环境因素(二)理解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特征:首先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

2、会的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征是: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教育和社会生活及生产劳动融合在一起; 言传身教和模仿是主要的教育手段;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 奴隶社会的教育: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巩固和维护奴隶社会统治的大小奴隶主;教育的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校教育鄙视和脱离生产劳动;欧洲奴隶社会有重视培养骁勇的军人和武士和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提出“缪司”教育的雅典教育;在这个阶段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校教育没有培养生产者的任务,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封建社会的教育:在我国封建社会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二馆是东宫的崇文馆

3、和门下省的弘文馆,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任”,教育内容是儒学,即四书五经,教学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对学生实行棍棒纪律,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欧洲的封建社会教育分为教会教育,教育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骑士教育,教育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艺;现代社会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特征:出现双重教育目的,既要培养资产阶级代理人,又要培养熟练的劳动力,增加了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方法,引进实验法,演示法等,以班级授课制取代个别教学,改进受教育权,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特征

4、: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共产党统一领导,创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对封建迷信;全社会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教育学的萌芽阶段:礼记学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西方的第一部教育著作 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名雄辩术原理,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建立;培根,夸美纽斯洛克 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福禄贝尔,斯宾塞,乌申斯基, 杜威;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a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

5、法;d批判教育学: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礼记学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学不足邋等”,即循序渐进。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问答法()、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西方的第一部教育著作 古罗马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名雄辩术原理西方近代的教育思想:英国 培根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捷克 夸美纽斯 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西方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英国 洛克 “白板说”法国 卢梭 瑞士 裴斯泰洛齐

6、德国 赫尔巴特 德国 福禄贝尔 英国 斯宾塞 俄国 乌申斯基 美国 杜威 主要观点: 夸美纽斯: (1)、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2)、提出了“泛智”思想,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3)、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四是提出了学年制思想,并首次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赫尔巴特()、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旧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杜威()、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7、2)、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组织的力量保证儿童的成长。()、在师生关系上,他主张儿童中心,强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在教学上他倡导“做中学”,提倡活动课程,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智慧与探究的统一。开创了“现代教育派”。当代教育学理论:赞科夫 教育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五大教学原则(高难度 高速度 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 理解学习过程 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美国 布鲁纳 教育过程 主要思想是 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德国 瓦根舍因 范例教学论瑞士 皮亚杰 论述智力发展的阶段 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苏联 苏霍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

8、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体现和谐教育思想巴拉诺夫 巴班斯基 提出教育过程最优化思想阿莫纳什维利 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凯洛夫主编教育学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提出了六个教学基本环节,对我国的教育学曾产生很大的影响()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批判了教育超政治、超阶级的观点和教育万能论(三)运用1、“教育

9、”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日益繁密;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教育内容的综合化;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网络化,多媒体化,越来越重视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研究,愈来愈强调教育技术应用模式的多样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比如说教师的行为转变,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宽容;在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交往;在对待自我上,强调设疑、反思、创新;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沟通、交流

10、。(1)“赏识教育”问题:赏识教育是周弘提出来的,它是从教育自己女儿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要求教育者改变心态尽量去“赏识”自己的教育对象,以期激励其上进。这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实际上是教育学上的“皮革马利翁效应”,运用恰当固然可以收到好的效果,但若过之,流弊无穷。要记住“教”字中即有“放”的意思,也有“小击”引导、组织、惩戒的意思,如果我们不用或放弃必要的“惩戒”手段,而只是一味的“赏识”,大多是会惯坏孩子的。治教其实和治国治政的道理是一样的,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法制、没有刑罚,对罪犯也采取“赏识”态度的国家会是什么样子。近来出现的因老师罚了一会站就自杀者,提示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

11、娇嫩,以至不能接受哪怕是轻微的“惩戒”。缺失了“惩戒”的教育必然是一种残缺的教育,而一种残缺的教育的前景是不难想象的。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可见必要的挫折对学生成才反倒是有好处的。由上可知,赏识教育并不具备普适性,不宜盲目仿效。(2)学习的动力问题:学习的动力究竟来自哪里?为什么有的学生孜孜不倦而有的学生则不思进取?为什么有的学生其家长几乎不管而他的学习却非常主动,有的学生让老师、家长操碎了心而他的学习却很被动?这些问题一直是困扰差生转化的大问题。如果按照上述教育的“三个层面”来分析,学生学习没有动力或失去主动性,乃因其不能“自化”,不能“自化”,乃因其不能“自食”,而不能“自食”之原

12、因可分为二:一是“无食可食”,这责之于老师的引导不得法,犹如牧人没有找到好的牧场,牛羊无草可食一样;二是“食不如味”,即老师所教与学生的基础脱节。而在以班级制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我国基础教育中,“食不如味”,是最容易发生的,长期的“食不如味”必然导致“无食可食”。这是在班级制教学中必然产生差生且差生不易转化之根本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势必要靠“个性化教学”来补偿。(3)模式化问题:一种教育方法一旦形成某种模式既是这种教法成熟的表现,同时也是这种教法僵化的表征,后继者大多只是模仿,效果未必就很好。教育其实很象中医看病,不同的病人吃的是不同的方子,而他们的病可能是相同的,但“证”是不同的。所谓“个性化教

13、育”其实就是这东西,古人用四个字就说清楚了,叫做“因材施教”。所以模式化是不宜强行推广的,它除了制造一些名师崇拜效应外,其实对大多数教师的创造性是有妨害的,对学生也未必是负责任的作法。二、教育目的与功能(一)识记1、教育目的概念:广义: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狭义: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3、我国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美、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4

14、、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1996年颁发的小学管理规程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遵守社会公德意识,集体意识,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德,活泼开朗的性格:自我管理,分辨是非的能力:具有阅读,书写,计算,表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社会常识:具有初步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合理锻炼,养护身体的方法: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初步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较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审美情趣。5、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内容:()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也包括人的道德发展()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