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哲学学好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269846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把哲学学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怎样把哲学学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怎样把哲学学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怎样把哲学学好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把哲学学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把哲学学好(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把哲学学好 学习哲学存在很多问题,这就特别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其他哲学家和思想家的名言、哲学故事、典型观点和哲学思想对它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理论观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可以使他们感受到哲学思维的境界。一、引用哲学家的经典名句,强化信度经典哲学名言是人类认识上的宝贵财富,其思想是非常深刻的。哲学教材中大量的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其他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的名言。引用这些言论,有的是为了印证教材的观点,提高教材的可信度;有的是为了对教材观点的引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使用教材所提供的哲学名言,强化教学

2、的信度。如在教学“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内容的时候,可以引用马克思的哲学名句:“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来进一步论证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无论是利用自然界还是改造自然界,其基础只能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不是人的意识;在教学意识的内容时,可选用恩格思的哲学名句:“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来加深学生对意识本质的理解;在教学矛盾的特殊性的时候,可引用列宁的名句:“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订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来说明对具体问题不做具体分析是极其错误的;在学

3、习量变与质变的原理时,可引用荀子的名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让学生明白重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又如在教学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时,可选用毛泽东的哲学名句:“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来说明整体和部分是互相联系的 ,整体由部分构成,局部隶属于全局,弄清局部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 ,从而充分发挥局部的作用。哲学课本上每一章节及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都大量的引用了马克思、恩格思、列宁,毛泽东等古今中外哲学家的名言。用好这些教学资源 ,可使枯燥的理论富有趣味,

4、乏味的东西变得生动,也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挖掘学生创新潜能。二、介绍哲学家的基本思想,启发思维中学哲学课教学过程就是要根据高中学生的常识水平,把深刻的哲学道理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常识”。而哲学则是把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丰富的哲学思想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因而它的概念和原理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刚刚接触哲学的学生来说,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感受哲学的思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把课本内容适当加以扩张,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些哲学家的思想,这样就可以把晦涩的内容形象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在亲近哲学家的过程中感悟哲学家的思想,理解基本哲学概念。如在教学矛盾的概念时,可以介绍两位古代哲学家的

5、思想:一位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他是道家的创始人,他指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既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各以其对立面为自己的存在的前提。另一位是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他认为,“相互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战争使一些人成为神,使一些人成为人,使一些人成为奴隶,使一些人成为自由人”。对这两为哲学家的思想简要介绍后,启发学生思考并分析,有利于学生理解矛盾的概念。这些源源流长的哲学思想,对于学生理解基本哲学概念具有独特的启发意义。三、列举哲学家的典型观点,泾渭分明比

6、较是贯用的教学手法之一,比较方法运用得当,能启迪学生思维,开拓学生思路,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使新课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哲学教学中,会遇到许多相似的概念、不同的哲学观点和派别,教师可以在简单明了的对比中,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强化对唯物主义的理解。如在教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时,可以列举下列两组不同哲学家的观点:第一组:唯物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荀子:“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王充:“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夫子:“气者,理之依也。”第二组: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孟子:“万物皆于我。”陆九洲:“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王

7、守仁:“心外无物。”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通过以上两组不同代表人物及哲学观点的比较,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出,第一组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第二组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这样就可以轻松的总结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而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根据哲学的基本问题可以将哲学划分为两大基本派别。在教学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时,可以列举下列三组哲学家的观点:第一组:荀况:“力不若牛,走不若

8、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郭象:“生到死,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第二组:韩非:“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董仲舒:“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第三组:黑格尔:“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是因为自身具有矛盾,它才会运动,才具有动力和活动。”杜林:“矛盾不能归属于现实,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通过对这三组不同哲学家的观点的比较,可以概括归纳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既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如荀况)、发展的(如韩非)、矛盾的(如黑格尔)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郭象)、静止的(董仲舒)、片面的(如杜林)观点看问题。通过对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比较,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比较来认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正确性、科学性,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性和片面性,从而在行动上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注意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近”哲学家的思想,便会激发他们学习哲学的理论兴趣,拓宽他们的理论视野,撞击他们的理论思维。那时,我们就会发现哲学家其实就在我们的课堂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