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268924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 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并无一定格式,但是从众多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成果中不难发现,心理学家在探寻心理与行为知识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走弯路以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大多都遵循下列三项基本原则。(一)可公开检验原则可公开检验原则(principle of public verifiability)是指科学发现是可以由任何人重验、批评、否定或继续发展的。任何科学知识都是可以公开接受检验的,心理学的知识也不例外。要使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公开接受检验就必须对所研究的概念(某种心理现象)下一个操作性定义。所谓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就是以可观察、可测量的操作给一个

2、概念下定义。例如,智力就是由智力测验所测到的东西来定义的;焦虑就是由焦虑评定量表所测到的东西来定义的。把要研究的概念与可观测的事件相联系,这是确保一项研究成果能否公开接受检验的基础。因为对概念下操作性定义,使得该概念公开化了,可以任由所有的人去重复验证。任何人都可以对其进行批判、验证、改进或否定。因此,在进行心理学研究设计时起码要注意以下四个要点。第一,要弄清楚研究课题中的关键概念是否具有操作性定义,以及该操作性定义是否具有良好的可重验性,而不采用文义性定义(literary definition)。因为文义性定义追求的是概念的本质含义,而本质含义是无法与可观测事件联系起来的。要给出一个具有良

3、好的可重验性的操作性定义,就必须要想清楚怎样用外界可观测的事件或任务来界定这个概念。第二,研究课题中的概念可以由一个单一行为事件或任务来定义,但要科学地研究它则需要由一组操作来定义。这一点非常重要。例如,对于“记忆”这个概念,可以用识记多少、保持时间长短、回忆量多少来定义,也可以用记住形象东西的数量、语词的数量或动作的数量来定义。又例如,对于“焦虑”这个概念,可以用焦虑自评量表来定义,也可以用社交焦虑量表、演讲焦虑量表、考试焦虑量表等来定义。透过一组操作,各自都在观测同一个概念,但是手段略有不同,这样就可以逐渐达成对一个概念的科学认识。第三,心理学研究中的概念很少是完全用由现实生活中直接可观测

4、的操作来定义的;大多数要研究的概念都是用与之有间接联系的操作来定义的,还有一些概念则是用与其他可观测的概念相联系来定义的。例如,“时间管理倾向”是由一组子概念(如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能力和把握时间的自信心等)来定义的,而每一个定义时间管理倾向特征的子概念本身也需要下一个操作性定义,如时间监控能力这个子概念则是与对计划性、坚持性等概念的测量来定义的(黄希庭、张志杰,2001)。又如,A型行为模式是由一组子概念(强烈的竞争性、潜在的攻击性、急性子、高成就动机等)来定义的(Dembroski & Costa,1987),而每一个定义A型行为模式特征的子概念本身也要用操作性定义来界定。第四,科学研究中

5、概念的定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对其观测的不断积累、丰富而与时俱进的。如果一个概念原始的操作性定义在理论上被证明是无效的,那就要换用另外一组操作来定义它。因此,随着相关知识的不断积累,心理学中的科学概念也在不断发展并逐步趋向抽象化,从而能够更精确地反映心理世界的本来面貌。(二)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的原则(principle of scientific integration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data)是指在对人的心理研究中必须要考虑把所收集到的客观资料与主观资料科学地整合起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有机体(人或其他动物)的心理与行为。我

6、们把作为参与实验研究者的有机体称为被试者或被试(subject)。人类被试的心理,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说人的心理是主观的东西,主要是因为它是个人内部私隐的,其他人都不知道,也不能用仪器或其他装置进行直接观测。说人的心理是客观的东西,主要是因为人的心理现象是由客观刺激所引起,通过个体内部的一系列生理心理的变化而表现在行为上的。怎样才能做到把主客观的资料科学地整合起来呢?应当在以下两方面进行周密的设计。首先,要周密考虑到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客观的量化,即通过对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反应变量的观测,考察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客观地、公开地加以研究。所谓变量(variable)是指在量上或质上可以有变异

7、的因素或特征。心理学研究的问题虽然很多,但它都要涉及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反应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刺激变量(stimulus variables)是指能够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具有多种形式:(1)自然性刺激和社会性刺激,前者如声、光、电、温度、气味等刺激,后者如由言语、表情和动作所代表的社会意义(如蔑视、关怀、期待、命令等);(2)具体性刺激和抽象性刺激,前者如具体的人、事、物及其变化,后者如文字、符号、讯号等;(3)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前者来自机体外部环境,后者来自机体内部的变化,如内分泌激素的变化、使用药物对机体的影响以及头脑中浮现出来的思想、观念、欲望等。机体变量(organi

8、smic variables)是指个体自身的特征。个体包含两类特征:物种特征和个体特征。一个物种的所有个体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的形态特征和遗传上的性状综合,在生理上和行为上也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例如,同样的刺激,一只猴和一条狗的行为反应有很大差异,但是如果是几只猴或几条狗各自相比较,其行为反应则很相似。这是物种差异之故。同一物种中个体之间也有差异,这种差异称为个体差异,如人们在性别、年龄、学历、经历、健康状况、智力水平、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和自我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这些个体特征有些是生理上的,有些是心理上的;有些是比较持久的,有些是经常变动的。反应变量(response variables)

9、是指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应种类和特征。人的行为反应可分为言语行为反应和动作行为反应。反应变量是极其多样化的,我们可以从下列几方面来分析。反应速度上的差异,如人们完成一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或一定时间里完成作业数量上的不同等。反应正确性上的差异,如计算的正误次数、击中靶的次数或离中心的距离的不同等。反应难度上的差异,即对不同难度的作业(如记忆广度、智力量表)人们所能达到的水平的不同,以及反应次数和强度上的差异等。很明显,刺激变量和反应变量大多是能够客观地公开观测到的。有些机体变量如性别、年龄、学历、健康状况也是比较容易客观观测到的。另一些属于心理层面的机体变量如自我意识、需要、期待、抱负、动

10、机以及认知、情绪等心理现象虽然无法直接观测,但是通过刺激变量和反应变量进行间接推论,也是可以客观研究的。例如,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要求儿童把一系列数字(刺激变量)加起来,观察他们给出什么答案,在多少时间里得出结果(反应变量),就可以间接推知其智力发展水平情况(机体变量)。如果让儿童在做题时说出头脑里进行的所有活动,详细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解到儿童在解题时所使用的策略。例如,让儿童算7793=?从口语记录中就可以知道有些儿童用的是累加法,有些儿童则可能是使用另外的策略:7+3=10,79=16,1016=26。因此,通过对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反应变量相互关系的考察,是能够客观地研究人

11、的心理的。对于人的心理还可以通过上述三种变量各种关系加以客观、公开的研究。其次,还要周密考虑到被试的内省资料(introspective data),也就是说用内省法(introspective method)要求被试报告他自己感受过的、体验过的内隐心理活动时所获得的资料。这种资料在各种心理学研究中均有其价值。因为人的心理的主观性和私密性,被试的许多内隐的心理活动不易转变为可直接观测的行为。同时人的心理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往往有不同的关系:有时有什么样的心理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时心理与行为不那么一致,有时则可以完全相反。因此,单靠从外部观察一个人的行为是不够的。心理学研究不但离不开内省,而且使用

12、内省资料,对实验结果的全面分析或对改进原先的实验设计都会有相当大的帮助。如果能够把内省资料进行标准化计量并与从外部观察到的资料进行相互印证,那将会进一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但是,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不能仅靠内省法的资料来下结论。因为个人对自己某种心理活动的体察,总是在这种心理活动停止以后进行回忆的,而回忆往往是不那么准确的。同时个人对自己的一些体验有时也很难用确切的言语表达出来。最重要的是内省所得到的资料,其他人无法客观公开地加以验证。因此,怎样把内省法所获得的资料与其他客观方法所获得的资料科学地整合起来,就成了心理学研究设计的一项基本原则。(三)人文关怀原则人文关怀原则(principle of

13、humanistic concern)是指心理学研究者在科学研究中应遵守心理学家的职业道德,尊重被试,关爱被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个有生命的、主体性的有机体(人和动物)。在对他们的心理与行为进行科学研究时,必须遵循人文关怀原则,这已成为心理学家工作的一种传统。自1953年以来,美国心理学会定期修订为从业者和研究人员编制的心理学家道德规范(APA,1992)。中国心理学会下属的专业委员会也有类似的条例公布。虽然同行专业学会对心理学家职业道德规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下列要求是相同的。在进行以人为被试的研究前,研究人员要有人文关怀精神,仔细评估被试可能面临的风险程度,即实验中被试可能会遇到哪些危

14、及身心健康的潜在因素。即使这种潜在风险微不足道,也必须仔细考虑到。心理学研究人员必须遵循下列职业道德。(1)确保被试的个人隐私不被泄露。甚至连被试的名字都不能公布,一般以代码标记。无论要求被试做什么或说什么,必须使他们确信除了研究者之外,没有人会知道他们的答案。(2)被试参与研究是自愿的,不能强迫其参加。即使在实验研究开始之后,被试仍有自由选择退出的权利。(3)在实验研究开始前要让被试知道实验中将做什么,征得其同意后,才能让他们参加。如果不得已要对被试隐瞒实验的真实意图(即使不是欺骗),在实验结束后应当对全体被试进行解释,说明这项实验的真实目的和基本内容。在可能的情况下给每位被试一份实验结果的复印件。 如果实验被试是动物,研究人员应训练有素且能人道地照料动物。要尽力避免或减少动物可能受到的不安、疾病和疼痛。即使实验目的具有科学和应用的上价值,会使动物受到伤害、疼痛或紧张的实验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所有涉及脊椎动物的实验都必须经过专门委员会的审批。总之,研究人员的高尚职业道德是顺利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