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青春之歌》看十七年时期的文艺创作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908835 上传时间:2017-09-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电影《青春之歌》看十七年时期的文艺创作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电影《青春之歌》看十七年时期的文艺创作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电影《青春之歌》看十七年时期的文艺创作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电影《青春之歌》看十七年时期的文艺创作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电影《青春之歌》看十七年时期的文艺创作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电影《青春之歌》看十七年时期的文艺创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电影《青春之歌》看十七年时期的文艺创作(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电影青春之歌看十七年时期的文艺创作摘要:小说青春之歌是十七年文学中的重要作品,而影片青春之歌也是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影片之一。其小说版本在问世之初便广受欢迎,但收获赞扬的同时,也响起了一些批判的声音,于是,在汲取民意,并由原著作者杨沫亲自反复修改后,电影青春之歌才得以问世。总的来说,电影青春之歌是能够代表十七年时期(19491966)文艺作品的经典之作。将其放在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下, 青春之歌承载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但是当我们站在回顾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作品,以及这个作品的改编历程,则会发现一些艺术创作上的弊病,而这些弊病也是十七年时期特有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青春之歌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

2、及对电影本身的分析,来阐释十七年时期的文艺创作特征。关键词:青春之歌;十七年文学;创作引言青春之歌是我国文学家杨沫苦心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在 1958 年开始出版。作品真实生动的展现了从 1931 年到 1935 年我国革命运动的变化,通过林道静的成长,走上革命道路,向我们展示了在动乱的年代,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带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作品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感人,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影响下,作品被改编成电影,虽然与小说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特定的年代,产生了特殊的意义,在当今社会,对我国年轻一代的成长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一、 青春之歌的银幕之路小说青春之歌是当代著名女作

3、家杨沫根据自身经历写成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该小说主要反映了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到 1935 年“一二九” 1运动时期林道静走上革命道路的成长之路。以学生运动为背景,描写了青年学生林道静在革命斗争中“从一个个人主义的知识分子变成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艰难历程,林道静这个人物身上有着杨沫的影子。青春之歌在确定拍成电影之后,北影就开始着手进行筹备拍摄的工作,1杨沫. 青春之歌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9.经过最终的决定,让崔嵬做导演。崔嵬出身农民家庭,受到革命文艺的影响,参加过左联,演出过进步的戏剧,而且改编并主演过当时著名的放下你的鞭子 ,1956 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艺术委员会主

4、任兼导演。就在拍摄工作紧张而有序的进行时,情况发生了改变,1959 年第 2 期中国青年发表了略谈对林道静的描写中的缺点 ,开始首次对青春之歌进行公开、严厉的批评。主要的观点是青春之歌充满了小资产阶级情调,认为“作者是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把自己的作品当成资产阶级的自我表现来进行创作的,没有很好地描写工农群众,没有描写知识分子和工农的结合,没有认真地实际地描写知识分子改造的过程,没有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变化” 。 1特别是林道静,她从来就没有进行过思想深处的斗争,没有经历过从资产阶级到工人阶级的转变,只是社会进步过程中一个比较进步的小资产阶级,给他共产党员的身份,严重歪曲了共产党员的形象。在对

5、青春之歌以及林道静的批评中,给正在积极准备拍摄的北影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时,我国的反右运动刚过去不久,像青春之歌这样以知识份子为主的作品能不能拍还要面临巨大的挑战与压力。为了统一思想,把青春之歌拍摄进行下去,北影决定听取群众的反映,会议由崔嵬主持,曾对青春之歌进行公开批判的郭开同志也在场,他对小说拍成电影也提出了宝贵意见。这一场面让作为编、导的杨沫和崔嵬、陈怀皑受到莫大鼓舞,崔嵬在会议结束时激动地表示:不管怎么批判,我们拍青春之歌拍定了!我们一定要拍好,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全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在这次会议之后,崔嵬虚心的接受大家的意见,对青春之歌的拍摄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与丰富,但是在进行补充与

6、丰富的过程中,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有专家认为在特定的年代要进行特殊的对待,但是有专家认为这样降低一电影的艺术水平,政治氛围过于浓厚。二、 青春之歌的时代意义林道静是在一个封建家庭里长大的知识女性。在封建社会里,林道静根本感受不到温暖,封建社会带给她的只是痛苦与绝望,当她离开自己家庭的时候,她就像一个逃出笼子的小鸟,进入到了广阔的天地能够自由的飞翔。她在阅读1李杨.50-70 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 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1. 文献作品时,不断的获得知识,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对世界也产生了美好的憧憬。在逃婚之后,她就在不断追求自己的价值与爱情,当爱情来到她的身边,她陶醉在爱情之中。后来

7、,发现余永泽骗她的时候,毅然离开了他的身边,直到走上革命的道路,才真正明白生活的意义,而且这种勇气与力量在当今时代任然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对我国当代青年具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思想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历程。林道静的成长经历就是如此。在封建社会中她饱尝了冷落与孤独,之所以最终走上革命的道路,主要是在生活中不断的接触了革命的思想,这种思想给了她无穷的力量,最终从封建社会的牢笼中走出来,走向了革命的道路。因此,在我国青年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思想的教育作用,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这样才能够促进青年的成长,发挥青春之歌在当代的教

8、育作用。林道静的成长经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她出生在资产阶级,但是在自己是人生中,从资产阶级逐渐成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这个过程中她付出是巨大的,不仅有自己的努力与成长艰辛,而且有优秀共产党员的帮助。在接受知识教育的过程中,开始接触革命的思想,在对共产党进行仔细的了解后,坚定了革命的意志,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不顾一切走向革命,接受人生的洗礼。她的这种思想与意志,在我国当代社会任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从林道静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思想教育在青年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假如林道静没有接受过教育,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她就会自然地接受家族的安排成婚生子” , 1继续延续她母亲的生活;假如

9、林道静没有遇到余永泽,而是向校长低头,她就会生活得比她母亲更加凄惨,更加暗无天日;假如她没有遇到卢嘉川,她就依然会享受余永泽所设计的爱情和家庭生活,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林道静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土。青春之歌对我国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具有很大的影响。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爆炸的时代,青年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有了很大的改观,虽然接受了大量的知识,但他们在思想上却日趋不成熟,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爱情的认识都存在问题。而多元文化又给他们带来负面的影响,1蓝爱国.解构十七年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使他们缺乏对人生、对世界的清醒认识,他们很难自主地把个体的发展完全融入社会,和社会的

10、进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而对社会的许多现象缺乏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他们看了青春之歌之后,都会被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意气风发的青春所感染,会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究竟是什么,诱发年轻人更多的激情和热情。用青春之歌的如火热情教育青年为理想而奋斗,为祖国多作贡献。目前,我国对年轻一代思想教育所存在的弊端是:重理论而不重实践,重灌输不重启发。这就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味的学习和考试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毛泽东思想 ,不充分地把思想教育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很难让青年理解这三大理论的精髓。而理论的教育又多是课堂的灌输,学生死记硬背,既无法理解理论的精髓,也无法和社会现实挂钩。如果更多的以看

11、青春之歌这样的形式进行思想教育,青年会更乐意接受和理解,更能激发他们的热情,更能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而奋斗。三、 青春之歌的艺术弊病(一)缺乏真实性文艺既然要为工农兵服务,就要歌颂社会与时代的正面人物,同时,对社会中的反面人物也要进行严肃的批判,这样才能够起到对人民进行教育,对敌人进行打击的效果。所以,杨沫在小说中塑造了江华、林红等优秀的共产党员形象,同时也刻画了一系列反面人物形象,如余永泽、戴愉、白莉萍,他们懦弱、自私、落后。特别是在戴愉叛变革命后,对革命的破坏,在这个阶段的表现中夸大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能力,而贬低了共产党的能力与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显得不够真实。而且在特定的年代,电影的拍

12、摄具有一定的时代要求与宣传教育作用,所以一切工作都是“为工农兵服务,以及如何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1所以,不管是在拍摄还是在改编剧本的过程中都以此为标准,缺乏一定的真实性也是可以理解的。(二)表现手法单一小说作为以文字形式表现的文学,不仅通过人物的刻画,而且通过文字的表述来展现小说作为文学艺术的魅力。但是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如小说有1杨沫.我一生中的三个爱人C.青蓝园:杨沫母女共写家事和女性世界.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 很大的不同,它只能通过直观的想象来表现作品的艺术魅力,从而达到艺术的效果。 青春之歌产生的年代刚好是我国建国初期,一切都百废待兴,电影事业发展与国外的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

13、距,同时要承担一定的政治教育作用,这就让建国初期的电影艺术表现手法比较单一。在电影中,为了时代的需要,删除了很多小说中的内容,根据情结的需要,用较大的篇幅展现了林道静到北戴河的原因以及她在杨庄的不幸遭遇。而且,用了很大的篇幅展现了林道静与其它的青年在除夕之夜的谈话,体现了他们思想的活越性和对革命的向往。但是由于电影技术与时代的要求,电影的技术和表现能力比较单一、比较直观,缺乏波浪起伏的情结与场面。结语:十七年文学是我国当代文学中具有特殊时期的文学时代,为了积极贯彻落实毛泽东延安讲话精神,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是“为人民,以及如何为人民” 1的主题。小说青春之歌是十七年文学中的重要作品,而影片青春之

14、歌也是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影片之一。在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下, 青春之歌承载着重大的历史意义,虽然有一些艺术创作上的弊病,而这些弊病也是十七年时期特有的问题。在当今时代,对我国青年的健康成长仍然有巨大的作用和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杨沫.青春之歌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2李杨.50-70 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 3蓝爱国.解构十七年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杨沫.我一生中的三个爱人C.青蓝园:杨沫母女共写家事和女性世界.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 5戴锦华.青春之歌历史视域中的重读J.大众文艺,2011(4). 1戴锦华.青春之歌历史视域中的重读 J.大众文艺,2011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