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人口年龄结构研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027605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市人口年龄结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南昌市人口年龄结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南昌市人口年龄结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南昌市人口年龄结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南昌市人口年龄结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昌市人口年龄结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市人口年龄结构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昌市人口年龄结构研究日期:2012-07-25 15:52:00 作者: 点击数: 25为分析研究南昌市的人口结构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及说明其人口发展的进程,本文利用南昌市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少儿系数、老年系数、老少比、年龄中位数,各种负担系数等指标和改进的桑德巴氏的人口再生产年龄结构类型判别等方法分析人口的年龄结构。同时,人口年龄结构是人口系统基本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口过程的根本点和出发点。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现状的形成,受到整个世界,本国和本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变动的影响。因此,研究人口的年龄结构,对于控制人口增长,制定人口发展规划,发展各种教育、

2、卫生事业等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南昌市的人口概况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11月1日零时,南昌市常住人口总数为5042566人(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居住在市内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员),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43416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608406人,增长13.72%,平均每年增加60840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29%。全市共有家庭户1299903户,家庭户人口为4409240人,占总人口的87.44%,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3.3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8人减少了0.29人。全市常住人口的性别构成是:男性

3、为2633844人,占总人口的52.23%;女性为2408721人,占总人口的47.7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9.35,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性别比持平。全市常住人口的主要年龄结构是:0-14岁的人口为931135人,占总人口的18.47%;15-64岁的人口为3722485人,占总人口的73.82%;65岁及以上人口为388945人;占总人口的7.7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8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5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27个百分点。全市常住人口的民

4、族构成是:汉族人口为5022564人,占总人口的99.60%;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0002人,占总人口的0.40%;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598378人,增长了13.53%,占总人口比重减少了0.18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0029人,增长了100.56%,占总人口比重增加了0.18个百分点。全市常住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情况是: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的95024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受教育程度的797908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1633932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1142519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

5、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由7450人上升为18845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由14933人上升为15823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由33149人下降为32402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由30337人下降为22657人。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3090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相比,文盲人口减少63383人,文盲率由5.92%下降为2.60%,下降了3.32个百分点。全市常住人口的城乡结构是:居住在城镇的人口3313689人,占总人口的65.7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1728876人,占总人口34.29%,同2000年第五次全

6、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6.83个百分点。二、南昌市人口的年龄结构类型情况及分析为研究人口的年龄类型,通常对年龄进行分组,按国际上通用的划分标准,将年龄划分为下列三组,0-14岁(少年人口组)、15-64岁(成年人口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组)。分组的目的是为了评定一个地区的人口结构处于何种发展阶段,从中看出人口发展变化的进程。分析时,根据国际上常用的各种判定人口类型的标准进行分析。主要方法有二种:一是瑞典人口学家桑德巴氏的人口再生产年龄结构划分类型标准,判定人口类型的标准的指标是:少年系数(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老年系数(5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老年

7、比(老年系数比少年系数)三项指标,见下表1:表1:人口再生产年龄结构类型分类指标类型名称少年系数(%)老年系数(%)老年比(%)强增加型42以上8以下19以下增加型38.01-42.008.01-12.0019.01-31.55弱增加型34.01-38.0012.01-16.0031.56-47.04弱稳定型 30.01-34.0016.01-20.0047.05-53.34稳定型26.01-30.0020.01-24.0053.35-76.92弱减少型22.01-26.0024.01-28.0076.93-109.08减少型18.01-22.0028.01-32.00109.09-177.7

8、7强减少型18以下32以上177.78以上对照上述标准来分析南昌市的人口发展趋势。2000年南昌市的人口中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4.28%,属于弱减少型,5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46%,属于弱稳定型,50岁及以上人口与15岁以下人口之比为71.96%,属于稳定型,2010年南昌市的人口中,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47%,属于减少型,50岁及以上人口占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2.47%,属于稳定型,50岁及以上人口与15岁以下人口之比为120.48%,属于减少型。这说明南昌市人口由稳定型过渡到了减少型,今后南昌市的人口增长幅度将会随之减缓,甚至减少。表2:南昌市年龄

9、构成及人口分型主要指标年份0-14岁(%)50及50以上老少比(%)2000年24.2817.4671.962010年18.4722.47120.48二是目前通用的人口年龄类型划分标准,判定人口类型的标准的指标是:少年系数(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老年人口系数(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老少比(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15岁以下人口数之比),年龄中位数四项指标,见下表3。表3:通用的人口年龄类型划分标准类型名称少年系数(%)老年人口系数(%)老少比(%)年龄中位 数年轻型40%以上5%以下15%以下20岁以下成年型30-40%5-10%15-30%20-30岁老年型30%以下10%以上

10、30%以上30岁以上人口的年龄类型需要根据多项指标来综合判断。按照目前通用的人口年龄类型划分标准,根据南昌市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的人口年龄结构及其变化情况,可以计算出各种人口系数。(见下表4)与人口年龄类型判断标准(表3)相比可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南昌市的人口类型从少年系数(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老年人口系数(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老少比(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15岁以下人口数之比)、年龄中位数四项年龄类型划分标准判断,人口类型均为成年型,而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计算出南昌市人口少年系数、老年系数、老少比、年龄中位数均已经转变为老年型了,这说明南昌市人

11、口的年龄结构在进一步老化,可以认为南昌市的人口类型为老年型人口。表4:南昌市人口的年龄结构计算的各种人口系数年份少年系数(%)老年系数(%)老少比(%)年龄中位数2000年35.049.3017.4428.772010年26.4116.6341.7731.96三、适龄劳动人口与适龄被抚养人口的比例(负担系数)分析劳动人口与适龄劳动人口的概念不同,劳动人口是指正在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人口,这些人口中的一小部分人,其年龄可能大于或小于劳动适宜年龄范围。适龄劳动人口指的是劳动年龄范围内(国际标准是15-64岁)的人口,其中包括在校学生,病残而无劳动能力的人口,家庭妇女,城镇在家待业青年和在业劳动者。分

12、析适龄劳动人口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分析它与适龄被抚养人口的比例,可以了解南昌市的适龄劳动人口的负担程度和重要对象。如负担系数是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力人口的比值,是反映社会劳动人口负担程度的相对指标。负担系数一方面反映了青壮年人口的社会和经济压力,从而制约着人群的健康,另一方面表明高危人群的多少。按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计算,南昌市人口的总负担系数为43.0%。少儿负担系数为26.41%,老年负担系数为16.63%,少儿负担系数高于老年负担系数。2000年,南昌市人口的总负担系数为44.34%。少儿负担系数为35.04%,老年负担系数为9.30%。见表5表5:南昌市第五次

13、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负担系数年 份总负担系数(%)老年负担系数(%)少儿负担系数(%)2000年44.349.3035.042010年43.0416.6326.41这两次人口普查资料相比,少儿负担系数和总负担系数在减少,老年负担系数增大,对于南昌市的人口结构来说,人口年龄结构为减少型,其总负担系数低,这说明:一是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在延长,劳动人口的劳动年限也延长了,劳动经验更加丰富,一个人为社会创造财富也增多了;二是后备劳动力资源减少,对未来劳动力供应能否有足够的保证,值得注意。必须更加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以提高人口素质,重视发展技术密集型的生产;三是对老年人口的各种照顾,包括医疗服务、居住、交

14、通等等已经提到重要的日程上来了,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做好准备来面对老龄化问题。四、建议措施从南昌市人口年龄结构看,南昌市的人口已经到了老年型阶段,人口老龄化势在必行。然而老龄人口组比例的变化也意味着其他年龄组人口的变化,既总人口中少年人口比例的下降,年青人口比例的一时增大,中年人口比例的升降变化等。另外,人口老龄化与人口的低生育率相关联。低生育率与老龄化并不是人口学的二元现象,实际上,低生育率和老龄化是一种前后顺序的因果关系。如,南昌市的总和生育率2000年为14.79%,2010年下降为11.09%,其下降速度是比较大的,所以出现了老龄化现象。因此,低生育率不发生,就不会有老龄化发生。如果

15、不希望老龄化的发生或速度的加快,则可以提高生育率作为手段来达到目的。但是,高生育率向低生育率的转变实际上是生育观念、价值观念的转变,这一转变是不可逆转的。因此,低生育率社会的出现意味着我们必然迎接一个老龄化社会。一般而言,老年人口经济状况,健康水平及在家庭中的地位,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每况愈下,在社会中易遭受歧视。但是,在未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口的数量不仅会增加,而且人口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老年人对社会的贡献表现为发挥余热,积极参与、融入和建设我们的老年社会,共享社会发展的各种成果。总之,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过程,老龄社会的出现是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必然结果,面对老龄社会问题,要有充分的准备,勇于面对,提前谋化,合理布局,城乡有别,逐步实施。从目前情况看,对于人口老龄化的研究很多,尤其是城市人口养老保障机制正在逐步健立和完善,要注意把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城乡人口养老保障机制一体化。当前,要针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深刻剖析农村养老保障机制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政府应在农村老年人口养老的这一领域所应负有的责任和提供政策保障的必要性。目前,对于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