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认识》《海鸥姑娘》《太空授课》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010658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的认识》《海鸥姑娘》《太空授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鱼的认识》《海鸥姑娘》《太空授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鱼的认识》《海鸥姑娘》《太空授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鱼的认识》《海鸥姑娘》《太空授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鱼的认识》《海鸥姑娘》《太空授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鱼的认识》《海鸥姑娘》《太空授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的认识》《海鸥姑娘》《太空授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鱼鳞鱼皮的一部分,鱼的身体很柔软,十分容易受伤,需要有坚硬的鱼鳞来保护。如果没有鱼鳞,水会不断地渗入淡水鱼的体内,而海水鱼身体的水分又会跑出来,鱼就活不下去了。所以鱼是有鳞的。鱼是用鳃呼吸的,同时,鱼鳃只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不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如果鱼离开了水,鱼的身体就无法补充进氧气,所以,鱼离开水就会死亡。所有的动物都需要睡眠和休息,否则就会变得很虚弱,甚至死亡。鱼也不例外,只是因为它没有眼睑,所以,当我们看见鱼停在鱼缸底下睁着眼睛一动不动时,它很有一些保护自己及求生的办法,海里有很多特别小的鱼,它们没什么武器能抵抗敌人的袭击,如果零星活动,随时都会被吃掉;如果成群结队地游在一起,就是

2、遇到敌人袭击,其中一部分小鱼仍然可以逃脱。鱼是利用身上的鳍在水中沿着曲线游动的。它的身体是十分标准的流线型,全身有黏液,再加上水中的引力小,鱼只要把尾巴一摆,就会很快地向前游动。因为鱼肚里有鱼鳔,而鱼通过收缩和放松肌肉,使鱼鳔变小或变大,吸入空气出随着变化,又由于空气比水轻,所以鱼用鱼鳔来控制沉浮。鱼跳出水面是因为:一是鱼儿喜欢戏水;二是为了躲避敌害;三是为了呼吸到更多的空气。小海鸥十分美丽,她特别爱美。 早晨,小海鸥拍打着翅膀飞到大海上。 大海是小海鸥的镜子,她每天都到这儿来梳洗打扮。 小海鸥对着这面镜子瞧啊,照啊,她一会儿扭动身躯,一会儿梳理羽毛,自以为是天底下最美的姑娘。 正在小海鸥十分

3、得意的时候,几句刺耳的话从海岸的岩石那边儿飞过来:“臭美:臭美:”造燕窝的小雨燕七嘴八舌地议论,“不劳动,没人喜欢你!” “哼,你们嫉妒我!”小海鸥不服地扭过身子,继续照镜子。 中午,小海鸥飞到海礁上,啄食岸边晾晒的鱼虾。突然,海燕跑过来说:“懒家伙,不许吃,那是我们捕的鱼虾!” 小海鸥坐在岸边的礁石上哭了,哭得好伤心哟!镜子里的她一点儿也不美。 大海妈妈对她说:“劳动,是最高尚的美德,你为什么不和Ta们一起劳动呢?” 小海鸥点了点头。 后来,海鸟劳动者的队伍里又多了一只美丽的海鸟,她就是小海鸥。 太空授课 一、授课时间:2013 年6 月20 日上午十点零四分零秒到十点五十五分零秒 共五十一

4、分钟。二、授课人员:主讲:王亚萍;助教:聂海胜;摄像:张晓光。三、授课背景:太空授课,是指在太空中进行科普教育活动,通过天地互动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现象。授课目的是让广大地面朋友一起去感知、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获取知识和快乐。2013 年6 月中旬,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女飞行员)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 器天宫一号上为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为了做好本次科普教育活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协和中央电视台等部门对活动进行了系统、周密的策划,完成了课件、教具制作和地面课堂的准备工作,航天员也进行相关训练。授课活动具体时间将综合考虑飞行任务安排、航天员作息情况和测控

5、通信等保障条件来确定。四、授一只小壁虎被蛇要住了尾巴,它拼命的挣扎,尾巴断了,小壁虎得以逃命。一位农夫见了,对小壁虎说:“你这可怜的小东西,刚断了尾巴,是不是很痛啊?”小壁虎含泪点了点头。 “来,我给你包扎上,这草药是止痛的。”农夫拿出一包草药说。“不,我很感谢这疼痛,因为是痛让我知道自己还活着,而且,你包扎了我得伤口,它怎么能长出尾巴来呢。”小壁虎带着钻心的疼痛爬走了。我看到这个故事后给我了很多的启发,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像小壁虎这样的遭遇,但是有很多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小壁虎那么坚强。痛苦会让很多人留下阴影,而无法振作。其实想想这些痛苦根本都算不成,他还是最宝贵的财富,子要你懂得去运用。在痛苦

6、中也是孕育希望的,能感觉到痛苦,就说明还有知觉,还有活下去的希望,这个时候,能够痛苦岂不是一件好事情吗7 水妈妈的孩子一天,风伯伯对孩子们说:“你们每人去找一个水妈妈的孩子来,可不能找泉水、溪水,也不能找江水、河水、湖水和海水。”娃娃们点点头,一齐出了门。大娃回来了,抱着一朵乌云。二娃回来了,围着一条彩虹。三娃回来了,捧着一团浓雾。四娃回来了,采来一颗露珠。五娃回来了,披了一层白霜。六娃回来了,摘来一片雪花。七娃回来了,背着一座冰山。风伯伯看了,高兴地说:“你们都找对了,真是聪明的孩子。”课内容: 在实验开始,神舟十号指令长聂海胜首先做了一个“太空打坐”。原因:由于没有重力,所以,只需轻轻地用

7、力就可以使人体处于漂浮状态。 (一)实验一:质量测量在失重的太空,地面的测重不再奏效。“那么,航天员想知道自己是胖了还是瘦了?怎么称重呢?”太空教师王亚平问。在天宫一号,有一样专门的“质量测量仪”。“太空授课”的助教聂海胜将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亚平将连接运动机构的弹簧拉到指定位置。松手后,拉力使弹簧回到初始位置。这样,就测出了聂海胜的质量-74 千克。 原理解读:牛顿第二定律对这个问题,王亚平就有解释,“其实,就是牛顿第二定律F=ma。” 也就是,物体受到的力=质量加速度。如果知道力和加速度,就可算出质量,“弹簧凸轮机构,产生恒定的力。也就是,刚才将助教拉回至初始位置的力。此外,还设计一个光

8、栅测速系统,可测出身体运动的加速度。” 用光栅测速装置测量出支架复位的速度v 和时间t,计算出加速度 (a=v/t),就能够计算出物体的质量(m=F/a)。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在一切惯性空间内普遍适用的基本物理定律,不因物体的引力环境、运动速度而改变,因此在太空和地面都是成立的。 (二)实验二:单摆运动 T 形支架上,细绳拴着一颗小球。这是物理课上常见的实验装置 -单摆。王亚平将小球拉升至一定高度后放掉,小球像着了魔似的,用很慢的速度摆动。随后,王亚平用手指轻推小球,小球开始绕着支架的轴心不停地做圆周运动。 原理解读:太空失重在地面,单摆的运动周期与摆的长度、重力和加速有关。但在失重的状态,没有

9、了回复力,钢球就静止在原始位置。这时,细绳并没有给球拉力。手推小球,相当于给了小球一个初始速度,同时细绳又给小球提供了拉力,细绳拉力平衡离心力,小球便绕着支架的轴心做圆周运动。如果没有细绳的拉力,小球就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在地面,空气的阻力使物体的速度越来越慢,重力则使物体向下掉。 (三)实验三:陀螺运动王亚平取出一个陀螺,用手轻推,陀螺竟然翻滚着向前,行进路线变幻莫测。随后,她又取出一个陀螺,抽动它后,再用手轻推,陀螺沿着固定的轴向向前飞去。 原理解读:角动量守恒转动的陀螺具有定轴性。何为“定轴性”?就是当陀螺转子以高速旋转时,在没有任何外力矩作用在陀螺仪上时,陀螺仪的自转轴在惯性空间中的指向

10、保持稳定不变的特性,也称为稳定性。转子的转动惯量愈大,稳定性愈好;转子角速度愈大,稳定性愈好。定轴性遵守角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矩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角动量会保持恒定。航天员瞬时施加的干扰力不能产生持续的力矩,由于角动量守恒,高速旋转陀螺的旋转轴就不会发生很大改变。而这一点在地面上之所以很难实现,并不是因为角动量守恒定理不成立,而是因为陀螺与地面摩擦产生的干扰力矩等因素改变了陀螺的角动量,使其旋转速度逐渐降低,不能很好地保持旋转方向。 (四)实验四和实验五:制作水膜和水球这是人们最感兴趣,也是最神奇的实验。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并抽出后,形成了一个水膜。这在地面,难以实现,因为重力会将水膜四

11、分五裂。那么,这个水膜结实吗?轻晃金属圈,水膜并未破裂,而是甩出了一个小水滴。再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更奇迹的时刻:在第二个水膜上,用饮水袋不断注水,水膜很快长成一个晶莹剔透的大水球。水球内有连串的气泡,用针筒取出,水球却不受任何破坏。最后,王亚平注入红色液体,红色慢慢扩散,水球变成了一枚美丽的“红灯笼”。 原理解读:液体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层内分子间存在着的相互吸引力就是表面张力,它能使液面自动收缩。表面张力是由液体分子间很大的内聚力引起的,在太空与地面液滴产生表面张力的原理以及表面张力大小都是一样的。只是,在失重的状态下,表面张力表现更为明显。失重时,水珠之间

12、没有了重力的挤压,液滴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都形成了最完美的球形。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导致表面就像一张绷紧的橡皮膜,这种促使液体表面收缩的绷紧的力,就是表面张力。微观表现为分子引力,宏观体现即液体表面的张力。当针尖戳入水球时,水的表面张力依然存在,故水球不被破坏。五、老师学生“天地对话” 为配合此次太空授课活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在 2013 年5 月 24 日至6 月10 日期间举办了“我问航天员”-太空授课大型问题征集活动,收集中小学生朋友对载人航天科技、航天飞行、空间科学及航天

13、员太空工作、生活等领域的提问。征集到数千个相关问题,这些问题,除了部分由参与过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或航天专家在活动后期以访谈、文字或“微访谈”方式回答外,还在本次太空授课中提交给神舟十号的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予以解答。此外,还挑选3 名热心提问的中学生在太空授课的地面课堂,与 340 公里之外的“太空老师”进行互动。地面课堂设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包括少数民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港澳台地区学生代表在内的330 名学生参加了地面课堂活动,全面 8 万余所中学6000 余万名师生通过电视直播同步收看。本次太空授课将持续 45 分钟,课程内容为展示并讲解太空中的失重现象等。此次授课将

14、通过天链数据“中转站”传送双向实时授课画面,实现天地之间的视频提问和回答。六、授课意义:本次航天任务中的“太空授课”环节旨在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使中小学生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作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完成太空授课的国家,此次太空授课不仅将提升全民对航天的兴趣,还会从应用上推动天地大容量信息处理产业的发展,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成为天地大容量信息处理产业发展的契机。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国已经拥有对地外航天器可以进行至少40 分钟的实时监控,这意味中国已经拥有对洲际导弹进行全程的调整和监控能力。七、国外授课:1986 年,美国女教师麦考利夫就被选中,参与挑战者号航

15、天飞机“教师在太空”计划,但不幸机毁人亡。此后美国颁布“普通民众不得再参与航天飞机任务”的禁令。2007 年,当年一同参加选拔的另一名美国教师芭芭拉摩根,终随“奋进号”飞上太空,肩负着航天员、教师和“麦考利夫的继承者”三重身份,弥补了 21 年前的遗憾。太空中,55 岁的摩根给孩子上了一堂25 分钟的“太空课”,其他航天员成了她的“助教”,18 名4 至8 年级学生在地面听讲。 除了负责完成部分专业任务外,摩根还开设“太空课堂”,与地面上的学生“天地连线”,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了在太空运动、喝水等情景,成为那次任务的最大亮点。八、小结评价:此次神十的太空授课是人类航天史上的第二次太空授课,也是收看人数最多的一次太空授课。和芭芭拉摩根进行的太空授课相比,中国航天员的这堂太空授课不仅单次时间更长,难度也更高。美国摩根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太空生活,而我们女航天员王亚萍太空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物理概念,所以中国太空授课科技含量较高,难度也较大。 相关文档更多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