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化报纸的选题策划 ——以青岛地区为例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由于要生存,要发展,报纸在社会转型、经济体制转轨、狭小的市场空间、强势的西方文化的冲击等各种背景下不断的向大众化方向发展,并且在其发展进程中显示了重要的意义这类报道着力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以关注人们日常生活为主的,缓解了人们工作的疲劳,大大满足了现代人们强烈的主体意识本论文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对大众化报纸的选题进行论述:大众化报纸的界定;大众化报纸的选题特点;大众化报纸应如何科学理性的进行选题关键字:报纸 大众化 选题正文:报纸的大众化,即报纸所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世俗性事件,让人们关注当下的生活,在参与或接受大众文化是获得的是一种快乐的体验,而非冷静地思考,是报纸这种媒体所传递的市民所接受的文化,是普通市民所创造并欣赏的一种普及文化,它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新闻改革之后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概而言之,报刊的大众化正是用厚重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百姓情结”铸就报刊灵魂的随即,人文视野中当代中国文化表现趋向成为广受瞩目的焦点。
例如青岛地区的《半岛都市报》,这是一份典型的大众化报刊,它所报道的全是市民身边的大事小事新鲜事,为市民所喜闻乐见随着全国第六次火车提速,关系着人们的日常出行,在2007年4月24日的半岛报的A6版就紧跟了这样的报道《动车组上可补延乘车票》、《动车组激活旅游老线路》,它从人们的切身利益出发,不是报道动车组开启的理论意义,而是切切实实的报道了人们真正关心的问题,解决了老百姓的很多疑虑由此可以看出,报纸大众化的大众情结在此,我们有必要提及一下报纸的精英化报纸的精英化,是报纸大众化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它是指报纸在执行分析现实、探索未来的功能同时,对社会大众道德伦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进行教化、规范,引导人们走向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南方周末》,这是一份典型的精英化报纸,它不像大众化报纸那样通俗,它对社会上的重大事件拥有更深度的思考,引导人们去思考,从而推动国民的精神进步大众化报纸的选题与精英化报纸的选题不同,它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文字内容的通俗性大众化报纸的选题讲求的就是通俗,这是它的最大特点大众化贴近与市民生活,易于与市民亲和,也便于在市民中传播用文化学的语言,大众化的主题是市民日常生活,是市民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
视觉和触觉伸到市民生活中去,关注市民的喜怒哀乐,这便是报纸大众化的通俗性例如2007年4月27日《半岛都市报》A14版的《垃圾箱“闹鬼”惊煞晨练者》,只看标题,其报道内容便不言自明,大众化的报纸提供给市民的是身边的新鲜事,能够给市民带来娱乐、神秘感,能够吸引广大市民读者前来阅读这与精英化的学术性形成鲜明对比报纸的精英化是人文知识分子创造、传播和分享的文化,讲求的是一个“雅”字,当中体现了精英文化创造者敏捷的思维能力以及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情感立报新一代报纸的本质应该是新闻纸、文化纸和生活纸的结合,并在文化特色上更加突出在新闻人性化的思潮中,报纸将大众化更多的解读为“人性情感化”,报纸体现了人性的天真,它开启了人的心灵之窗,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诉说内心隐私的公共空间,充分发挥了媒介的社会化功能其实,情感只要真实,倾诉只要有度,诉说只要得体,就有展示和传播的价值,因为“和谐社会”的本质在于“和而不同”,从不同中求和谐,就应该从人性入手,从情感入手,就能在广大市民读者中得到情感的共鸣,从而成全报纸的大众化倾向读者的平民性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报纸的读者层次上《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研究表明:大众化报纸的核心读者层主要是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务员阶层以及产业工人阶层。
与之相比,精英化报纸的核心读者层主要是国家与社会的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例如以青岛地区为例,广大市民每天主要是以阅读《半岛都市报》为主,而《青岛日报》则成为政府人员的每天必读之物大众化报纸的选题出发于它的平民性,由此广大市民需要的是轻松、活泼、愉悦的“快餐文化”,而不是文人墨客圈子里的“阳春白雪”例如2007年4月15日《青岛早报》有这样一则新闻《“美眉”抢眼,民工伤脚》,说的是一民工为一睹美眉芳蓉,忘记了手中的乙烯割枪,结果脚被灼伤读者接受到这样一则趣味性较浓的的新闻后,只是当作笑柄娱乐一下,而不是进行深度的思考,这便是报纸大众化的娱乐功能报纸的大众化,就整体而言,因为文化层次浅,更善于形象思维,而难于抽象思维;因为读者的个人事业,更注重于微观,而忽略宏观这就决定了向市民传播的新闻要具体、实在与之相比较,报纸的精英化,更看重的是深层的信息挖掘,不但要告诉读者“what”和“when”,还得告诉他们“how”和“why”例如前面提到的《南方周末》,所体现的实际上就是一种精英情结,它从更广阔的的角度、更全面的构思来看待传播的人和事,更深层次的分析他们背后的故事,以至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引出对整个社会的思考。
厚黑化”方向发展这里的厚是指,一方面报纸的版数越来越多,日常出48版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日常出超过60版(四开小报)甚至上百版的报纸在全国也不在少数,相应的,国际新闻、国内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和自采新闻都有所增加;另一方面,报纸的广告也越来越厚,这使得本来厚起来的新闻打了些折扣这里的黑是指,一方面报纸所要用的字体越来越黑,从小标宋到大标宋到大黑到粗黑到超黑到超过120磅的超黑,无所不用其极;另一方面是报纸的用色越来越浓,除了浓墨重彩之外,越来越多的版面开始采用黑反白的标题,甚至整个的全文都铺黑底虽然大众化报纸的选题能够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但报纸大众化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大众化报纸在极大的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满足现代人对信息和知识的渴求的同时,也给社会增添了不少负面影响:过于迎合数量巨大的中低读者的需求,极易腐蚀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受众批判精神的丧失,给读者以非常态的引导,也出现了很多低俗、谄媚、不利于社会的信息在大众化报道的今天,由于媒体从业人员和某些学者对大众化报道的这些误读误解,报纸的大众化已经走向了这一思潮初衷的反面,因此对“大众化”的走向给予匡正,对“大众化”的理念进行时代化、现实化的反思是非常有必要。
社会和公众方面,在面临报纸大众化道路的弊端问题上,社会和公众应坚决站起来,对其进行舆论监督例如曾经被炒作的很厉害的阿娇被偷拍事件,各大报纸纷纷进行报道:香港著名明星组合Twins在马来西亚开演唱会时,其成员之一阿娇钟欣童在更衣室换衣时被偷拍一些娱乐报纸借此事大肆渲染,以提高它的发行量这对当事人造成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伤害著名明星成龙、刘德华、梁朝伟等纷纷站起来为阿娇打抱不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抗议偷拍和报纸恶意炒作这种龌龊的行为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到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而作为“社会主义代表”的报纸媒介本应该报警,协助警方严惩这种犯罪行为,然而他们却以独家新闻、封面故事的形势竟事情肆意夸大像香港《壹周刊》的报道最为肆虐对于任何人来说,这种事情都是一种不堪承受的痛苦经历,香港报业评议会指责这些非健康的娱乐报纸是公开侮辱当事人,他们不顾受害人的感受,连最普通的道德也谈不上,更不要说新闻道德由此,面对这样的报纸,我们更应该拿起权利武器保障自己的权益报纸媒体本身方面,大众化报纸在进行选题时要坚持“受众本位”,增进与读者的感情,消除与读者的落差,谋求与读者的互动而不是一味的迎合读者,讨好市场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崭新的执政理念,新闻媒介作为党的“喉舌”,坚持受众本位理念成为报纸的媒体宣传定位。
随着新闻宣传“同质化”竞争的日益激烈,新媒介的发展势不可挡,读者选择余地空间很大,迫切需要媒体把受众摆到“为本”的位置,真正实现报纸的大众化现在,全国有39家报业集团,报纸2119家,杂志9038种,新闻广播电视播出机构1969家,媒介间争资源、争市场、争受众面对这重严峻形势,迫切需要媒介从业者特别是决策层更新观念,转换视角,变“媒体本位”为“受众本位”例如2007年5月12日《半岛都市报》,吃,是人们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A4版《速冻食品下月起禁“裸卖”》报道的就是老百姓切切实实关心的问题,告诉消费者为自身的健康拒绝未经包装的速冻食品再如2007年5月1日《青岛日报》3版的《昨日及时雨让农田喊爽》,对于农民而言,庄稼丰收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久旱逢甘露根是一大乐事,早报的这篇报道让读者看了不禁心头一喜,更加体现了“报道就在身边”参考文献:[1] 陈力丹.《报纸改革的17个问题》[J].中华传媒网.2004.[2] 孟彦.《军事记者》[J]. 北京:长征出版社.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