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综合练习题库资源(有解析和答案)cmjo

自***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6.30KB
约7页
文档ID:78723086
高考综合练习题库资源(有解析和答案)cmjo_第1页
1/7

高考综合练习题库资源(有解析和答案)cMjO 阅读材料:(11分)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1)上述材料出自哪位历史人物?(1分)(2)材料一中的“舟”指什么,“水”指什么?(2分)(3)从材料一中我们看出此人认识到了什么?针对此他做了哪些措施?(5分)(4)由材料二可知此人因此被尊称为什么?(1分)他统治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称之为?(1分)(5)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1分)【答案】(1)唐太宗(2)皇帝,百姓(3)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合并州县;戒奢从简或轻徭薄赋,不可过分压榨农民,发展生产,廉洁奉公等(4)“天可汗”,“贞观之治”(5)开明的民族政策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材料中“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即唐太宗所语:“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简单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材料中“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意为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因此舟指的是皇帝,水指的是百姓。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通过第(1)(2)问的分析,可以得出唐太宗看出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为此唐太宗采取了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合并州县;戒奢从简或轻徭薄赋,不可过分压榨农民,发展生产,廉洁奉公等第(4)问,主要考查唐太宗时期的民族政策,依据材料信息及已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长称可汗,为对太宗表示拥戴,故尊之为“天可汗”,唐太宗统治时期被称之为“贞观之治”第(5)问,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的大意为“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朕),却对他们一视同仁!”体现了他比较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和同为一家”·唐朝的民族政策 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世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聚丰实一诗,描述的盛世景象出现在()A.汉武帝时B.光武帝时C.唐太宗时D.唐玄宗时【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开元盛世的准确识记,由材料中“开元”“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聚丰实”可以判断应该是开元盛世,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其在位时期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 (1)列举唐朝促进中外友好交往的人物2分)(2)在他们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分)(3)从中我们得到得什么启示?(1分)【答案】(1)鉴真、玄奘(2)不畏艰难、为了理想、信念坚持不懈,执著,有毅力等(3)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学生、生活、性格的培养等角度)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相关史实,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玄奘在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联系鉴真、玄奘在加强中外友好交往的过程分析归纳,如可以从他们为了达到目的不畏艰难、为了理想、信念坚持不懈,执著,有毅力等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结合第(2)问及自身的生活、学习等方面分析归纳,如生活与学习中我们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能吃苦耐劳等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对外友好往来·鉴真、玄奘 我们现在的高考由“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

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A.唐太宗统治时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科举制的准确识记,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是从隋朝以后的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唐朝时,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并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武则天时科举制的完善 下列关于唐朝人日常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饮茶之风盛行全国B.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C.在越窑可以买到最好的青瓷制品D.长安城的居民住在坊里【答案】B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关键词为“唐朝人日常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可知“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是在明代,因为明太祖时鼓励植棉,推广植棉,棉花的种植遍布南北各地棉布逐渐成为人民的主要衣料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 “今天这个日子不寻常,对我们藏族人民来说更不寻常2011年5月,在某次重大庆祝活动中,藏民边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者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

这次活动纪念的是()A.设置宣政院B.设置驻藏大臣C.西藏和平解放D.青藏公路建设通车【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藏和平解放的准确认识,由材料中“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等信息可以直接判断出材料主要是为了纪念西藏的和平解放,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西藏的和平解放 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A.有利于选拔人才B.有利于巩固专制制度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D.得到了不断完善【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相关史实,解题时抓住“根本原因”,应该从利于统治的角度分析,联系已学知识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把选拔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从而巩固专制统治,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原因 我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都把“三农”问题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9%,达到14000万吨,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B.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提高与改进C.工业极大发展,辅助了农业D.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提高【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的准确认识,依据材料“1951年”可以直接排除A,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C的表述均不合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50年,我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 “盛世时期”是封建社会少有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时期隋朝时期的盛世局面形成于( )A.隋文帝统治时期B.隋炀帝统治时期C.唐高祖统治时期D.唐太宗统治时期【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文帝时期的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据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而B虽然是隋朝但不和史实,CD是唐朝与题干时间不合,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一时的隋朝·开皇之治 2013年4月21日,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首演誓师大会在拉萨举行,该实景剧主要讲述了文成公主克服艰难险阻入藏联姻,促进汉藏经济文化相互交流的故事和文成公主联姻的是()A.松赞干布B.尺带珠丹C.呼韩邪D.禄东赞【答案】A 试题分析:题干中提到的“文成公主”名垂青史是因为在640年她奉唐太宗之命和亲吐蕃,当时吐蕃的统治者松赞干布在统一西藏后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向唐朝请婚,太宗将宗女文成公主下嫁给他两位人物为唐和吐蕃的友好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弟子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 任高官材料二:唐朝科举制传播邻国,新罗、日本都曾通过考试选官外国留学生也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还可做官 请回答:(1)以上材料反映的这种制度正式诞生于何时?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2)唐朝时期延续并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试举唐太宗、唐玄宗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材料二 中“唐朝科举制传播邻国,新罗、日本都曾通过考试选官”说明科举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3)请你就如何促进今天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提一条合理化建议2分)【答案】(1)隋朝分科考试;正式设置进士科2)扩大国学规模科举考试对邻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言之有理即可:不断完善考试制度;考试形式要多种多样,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教育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创新等 试题分析:第(1)题结合材料二中提到的“科举制”,可知两则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出现的背景和发展科举制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举制从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约一千三百年。

材料一反映了魏晋时期人才选拔的特征,当时由士家大族掌握统治权,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又设进士科,并以“试策”取士,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了第(2)题考查了科举制在唐朝得到了完善和推广隋朝灭亡后,唐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时扩大国学规模,增加人才数量;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录取很多很有才学的人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历史上其他一些周边的国家除了有学子赴中国参加科举考试外,也在该国设立科举制度,推动了本国文化的发展 第(3)题是将今天的高考和历史上的科举制度进行简单的比较,从中需要学生归纳当今考试制度还需要完善的地方今天的考试制度是为了筛选进行进一步教育的人才,而且考试制度相对较为全面、自由,但是只通过高考来选拔人才的途径还是比较单一,因此要不断完善考试制度,能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选择各种各样的人才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

对唐朝“市”的解释正确的是()A.住宅区B.手工业作坊C.商业区D.防洪大坝【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时的坊市制度,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唐朝,盛行坊市制度,这是一种由政府管制的集中市场,划定在一个方形的区域内,设有门墙,定时交易,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商业区,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唐朝市的发展 设置管理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的唐朝皇帝是()A.唐高祖和唐太宗B.唐太宗和唐玄宗 C.唐太宗和武则天D.武则天和唐玄宗【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对西域的管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将侯君集工区高昌,唐朝以其地置西州,并于交河城(今吐鲁番西雅尔和卓)设立安西都护府;702年,武则天又在天山以北设置了北庭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