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笔试:判断推理解题技巧(一)2014-03-25 10:32 深圳公务员考试网 作者: 深圳华图 来源:深圳公务员考试院【2014年深圳公务员考试最新面试备考专题】 在公务员考试中,有些判断推理的题目给出的确定条件较多根据这些条件,若能直观排除选项,则不必运用其他方法,而只要把这些给定的条件代入并排除与条件不符的选项,正确答案一目了然下面通过例题将这种方法进行详细的解析 【例1】高中同学聚会,甲、乙、丙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做出了一些成绩,成为了教授、作家和市长另外: ①他们分别毕业于数学系、物理系和中文系 ②作家称赞中文系毕业者身体健康 ③物理系毕业者请教授写了一个条幅 ④作家和物理系毕业者在一个市内工作 ⑤乙向数学系毕业者请教过统计问题 ⑥毕业后,物理系毕业者、乙都没再和丙联系过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丙是作家,甲毕业于物理系 B. 乙毕业于数学系 C. 甲毕业于数学系 D. 中文系毕业者是作家 [解析] (1)根据题中多个已确定条件可直接排除选项 据条件⑤“乙向数学系毕业者请教”,排除B项:乙毕业于数学系 据条件⑥“物理系毕业者、乙没和丙联系过”推出:甲 = 物理系,排除C项:甲毕业数学系。
据条件②“作家称赞中文系”排除D项:中文系毕业者是作家 (2)排除B、C、D后,答案为A 排除法除用于对照排除选项外,还可用于排除多余的条件多余的条件具有很强的干扰性把独立无关联的条件分离出去,肃清干扰,看似复杂的问题会骤然简明如: 【例2】宿舍住着四个研究生,分别是四川人、安徽人、河北人和北京人他们分别在中文、国政和法律三个系就学其中: ①北京籍研究生单独在国政系 ②河北籍研究生不在中文系 ③四川籍研究生和另外某个研究生同在一个系 ④安徽籍研究生不和四川籍研究生同在一个系 以上条件可以推出四川籍研究生所在的系为哪个系?() A. 中文系 B. 国政系 C. 法律系 D. 中文系或法律系 [解析] (1)文中“四个人”对应“三个系”,而条件①中“北京籍研究生单独在国政系”是无关联的孤立条件,排除这个条件,就简化为“三个人”对应“两个系”即:“四川、安徽、河北”研究生对应“中文、法律”系 (2)根据条件②“河北籍研究生不在中文系”推出:河北人在法律系 (3)根据条件③和条件④推出四川人和河北人在一个系,因此:四川人在法律系 答案为C 【例3】张、王、李、赵4人分别会钢琴、竖琴、长笛、小号四种乐器中的两种,他们有3个人擅长钢琴,但没有一种乐器是4人都擅长的,并且知道: ①张吹小号,而王不擅长 ②李不吹长笛,但张和赵擅长的不同乐器,李也擅长。
③没有人既会小号又会竖琴 ④没有一种乐器是王、李、赵都擅长的 根据题干条件,以下哪项是4人分别擅长的两种乐器?() A. 张擅长钢琴、小号,王擅长钢琴、竖琴,李擅长钢琴、长笛,赵擅长竖琴、长笛 B. 张擅长钢琴、小号,王擅长钢琴、长笛,李擅长钢琴、竖琴,赵擅长竖琴、长笛 C. 张擅长钢琴、长笛,王擅长钢琴、小号,李擅长钢琴、竖琴,赵擅长竖琴、长笛 D. 张擅长钢琴、长笛,王擅长钢琴、竖琴,李擅长竖琴、长笛,赵擅长钢琴和小号 [解析] (1)该题似乎复杂,但对照题干观察选项,运用代入排除法,简单易行 (2)将题干已知条件代入选项分析: 根据①“张吹小号,而王不会”选留A、B而排除C、D; 根据②“李不吹长笛”排除选项A,剩B是答案 有的试题,直观上只能排除1~2项,然后,要辅助推演或假设等其他方法再继续澄清 【例4】来自英、法、日、德的甲、乙、丙、丁四位旅客在一起,他们除了懂本国语言外,每人还会说其他三国语言中的一种 ①有一种语言是三个人会说的,但没有一种语言四个人都会 ②乙不说英语,但甲与丙交谈时,他却能给他们当翻译 ③甲是日本人,丁不会说日语,但他俩却能毫无困难地交谈。
④乙、丙、丁交谈时找不到共同的语言 ⑤四个人中,没有一个人既能说日语,又能说法语 问:这四人的国籍和所会外语为() A. 甲日/德语、乙法/德语、丙英/德语、丁英/法语 B. 甲日/德语、乙法/德语、丙英/法语、丁英/德语 C. 甲日/法语、乙英/德语、丙英/德语、丁日/英语 D. 甲日/法语、乙英/德语、丙法/德语、丁日/德语 [解析] (1)审视题干,确定性条件较多,首先考虑排除选项法因为,题干条件是确定的,选项中所有的对应或组合也都是明确的这就有诸多机会断定:哪些选项符合题中条件或不符合条件 其中条件⑤“四个人中,没人既能说日语,又能说法语”最适用度量或评估选项 (2)直观可珻、D选项中甲同时说“日、法”语,与条件⑤不符,排除C、D 亦可:根据条件③“丁不说日语”,直接排除C、D (3)剩余A、B都锁定了“甲日/德语”,再寻找与“甲日”或“德语”相关条件推演 (4)与其相关的是条件③“甲是日本人,丁不说日语,他俩能交谈” (5)在A、B中,B符合条件:甲、丁的共同语言是德语答案为B 针对上题,还有更快的排除法:根据条件③“甲(日)和丁(-日)有共同语言”,分别排除A、C、D(丁= -日,不同语),直接得解。
可见,运用排除法颇具机动灵活性针对不同的个体试题,可能有不同着眼点或切入点,有的简明、有的相对稍繁,但是,对于应试来说,针对个别试题的个别手段往往没有普适性,应从宏观上把握: 华图名师点拨:确定条件诸多,未必细读分明; 快解:首选排除方法,辅助推演澄清 华图教育深圳分校教研组祝您公考成功!公务员考试笔试:判断推理解题技巧(二)2014-03-25 10:35 深圳公务员考试网 作者: 深圳华图 来源:深圳公务员考试院【2014年深圳公务员考试最新面试备考专题】 在判断推理中,经常出现一种叫做真假推理的题型,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就是题干中会给出若干的论断,并且不知道谁真谁假,题目要求我们根据已知的一个真或者一个假来推断出正确的选项解答这类题目有个最常用的技巧,就是找矛盾关系所谓矛盾关系就是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因此这种关系最容易帮助我们解答真假推理题下面我们来通过例题详细阐释一下利用矛盾关系的解题技巧 【例1】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个会游泳甲说:“我会”,乙说:“我不会”,丙说:“甲不会”如果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会游泳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无法判断 这类试题中的条件都没有确定,但其中的矛盾显而易见,这就是典型的利用矛盾解析的试题。
历年至今,“矛盾”类试题在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中反复出现解析这类试题,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断定,必有一个真,一个假(不必明确哪个真、哪个假)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 两个矛盾的命题必然一真、一假那么,无论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的情况,这“一真”和“一假”都包含于矛盾命题中,其余命题的真、假就完全明确了如:在只有“一真的”情况下,这个“真”包含在矛盾中,其余的命题就都是假的无疑;反之亦然 掌握了这些常识,就可以用“锁定”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题 [解析] (1)题中“甲说‘我会’”和“丙说‘甲不会’”矛盾,必有一句真、一句假在只有“一句真”的条件下,真话就在甲、丙二人间,剩余的乙肯定是假话 (2)从乙的假话“我不会”推知:乙会游泳答案为B 同样思路,请看广东试题: 【例2】在向南方雪灾受灾地区的捐款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一笔10000元的匿名捐款,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捐的。
慈善组织成员对他们进行求证时,发现他们的说法相互矛盾: 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 乙说:我估计这钱肯定是丁捐的 丙说: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 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 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捐款者呢?() A. 甲B.乙 C. 丙 D. 丁 [解析] (1)题中乙和丁说话矛盾,四人唯一的真话在两者中,其余二人的话都假 (2)从甲的假话“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即刻推出:钱是甲捐的正确答案为A 在增加难度的“矛盾”试题中,往往出现“两真、两假”条件,这就不仅要利用矛盾,还要结合假设才能快速解答如: 【例3】四名潜水队员是好朋友,预测他们参加深海探察预选情况: 张东:我估计咱们四个人谁也没有条件入选 刘霞:别人条件再强,我看咱们几个也能有入选的 大勇:这次深海探察不能一个女队员没有啊!刘霞和晶晶最少能入选一个 晶晶:是啊,我条件合格,应该入选 最后证明其中有两人猜对了实际情况是() A. 张东猜对,没人入选 B. 刘霞猜对,大勇入选 C. 大勇猜对,刘霞入选 D. 晶晶猜对,晶晶入选考试大收集 [解析] (1)这四个好友,两人猜对、两人猜错。
(2)张东和刘霞的猜测有矛盾 张东:四人都不能入选 刘霞:我们有人入选 张东和刘霞两人矛盾,必然一个猜对、一个猜错剩余大勇、晶晶两人中也无疑一个猜对、一个猜错(因为有两个对、两个错) (3)以上只找到一对矛盾,推理线索似乎中断了条件不确定,假设是关键”在条件不明确的情况下,运用假设因为已经推出“大勇和晶晶”一对、一错,假设“晶晶猜对”(晶晶入选),那么,大勇也猜对了(刘霞、晶晶最少选一个),这与一对、一错不符因此,晶晶猜对不成立,即:晶晶猜错了(她没入选),大勇猜对了 (4)根据大勇猜对(刘霞、晶晶最少选一个),推出刘霞入选了 答案为C即:大勇猜对,刘霞入选 华图名师点拨:遇到真假变化,不必详读分清 快解:揪出逻辑矛盾,剩余真假自明; 倘若真假未明,辅助假设可行 矛盾分析,在解析其他类型的测试中,亦有广泛应用逻辑矛盾形式有一定的量(复合矛盾、量化矛盾、模态矛盾等),全国各地试题变化灵活,考生要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地区的题型进行练习公务员考试笔试:判断推理解题技巧(三)2014-03-26 10:10 深圳公务员考试网 作者: 深圳华图 来源:深圳公务员考试院【2014年深圳公务员考试最新面试备考专题】 在公务员考试中,分析推理的题型经常出现,这种题型又可以分为题干信息肯定型和题干信息真假不定,也就说题干中给的信息不能确定那一句是真的,哪一句是假的,那么这种题目应该怎样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呢?这时就可以运用“假设法”来解决。
比如下面这道题 【例1】甲说乙说谎,乙说丙说谎,丙说甲和乙都说谎,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A. 甲和乙诚实,丙是说谎者 B. 甲和丙说谎,乙是诚实者C. 乙和丙说谎,甲是诚实者 D. 乙和丙诚实,甲是说谎者 题干给出的三个条件没有一个是确切的,要运用假设辅助解答假设的思路是:假设某个条件为“真”的推演无矛盾,即假设成立,那么这个“假设真”就是确定的真条件或答案了若“假设真”的推演出现矛盾,就可断定这个条件是“假”的,“条件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