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陕北民歌的教学与研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668968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玲《陕北民歌的教学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李玲《陕北民歌的教学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李玲《陕北民歌的教学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李玲《陕北民歌的教学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李玲《陕北民歌的教学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玲《陕北民歌的教学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玲《陕北民歌的教学与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北民歌的教学与研究一、陕北民歌略究 陕北民歌是土生土长在大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朵艺术奇葩。其盛行于陕西省北部边界与内蒙、山西隔河相望的接壤地带。一曲曲高歌,声音直冲天际,回荡在大西北的沟沟壑壑中间,真让人心醉不已,难以忘怀。其也正是陕北人情感的寄托和宣泄;更是陕北人与大自然的对抗之声。陕北民歌产自大西北的荒瘠之上。从地理结构和自然环境来观,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地带,沟壑交错,实属贫瘠之地,也正是这种恶劣环境造就了陕北民歌的产生和发展。贫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文化和人事被自然吞噬。老陕北人并没有被严酷的自然环境压倒,而是将人们在困苦生活中感受和体会到的苦与乐、喜与悲等等一切情感用自己独特的乐器(嗓子)

2、表达出来,也即产生了我们声乐艺术的一个特别有形且地道的歌种。在陕北民歌的演绎中,我们能够清楚的听到各种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艺术声音。它们时而忧愁、时而喜悦;时而痛苦、时而幸福等等各种艺术的声音展现在我们眼前,真可谓是一幕幕大型的交响乐话啊!陕北民歌的从产生到现今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也在中发挥着不同的历史作用,这是无容置疑的。在极其原始的民歌艺术时期,陕北民歌无时无刻都在表达和宣泄人们的情感,无时无刻不在表达人们的疾苦生活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所形成的苦难遭遇(如走西口、揽工调、卖娃娃等)。此众多民歌也正反映出陕北人民受苦受难的真实写照,是这一地区社会历史事实的忠实记录,是千千万万个普普通通的劳

3、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生活的歌,更是他们追求幸福、争取自由的心灵呐喊;在封建势力沉重压迫的时期,其又主动的成为了反封建、反压迫的战斗号角(如反对旧礼教、压扁头歌三十里铺等等)。他们好比一首首战斗史诗、一个个战斗的武器,生动的描绘出当时火热的战斗生活和人民旺盛的革命热情,也表达了普天下人民盼望战斗胜利的急切心情。在如此艰苦的岁月里,人民群众的命运和党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非常难得的,更值得我们去继承和传颂;到祖国建设的大好时期,陕北民歌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我们国内外大型舞台上的一只独秀,真正的作为歌唱艺术的“主旋律”放声歌唱于世界的各个角落。一首首陕北民歌的流唱(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三十里铺

4、、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赶牲灵等等)真可谓是唱遍全世界(众多的国外友人和歌唱家都在钟情的歌唱)。特别是在各种赛场上义陕北民歌夺冠的职业歌手出现以后,陕北民歌似乎是空间的繁荣,学习咏唱陕北民歌的人们似乎一瞬间增长了很多。这也为我们这只艺术奇葩的传承和发展又一次奠定了基础(因为一种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是离不开“局外人”的参与的)。陕北民歌正是由于以上各种因素的结合,使得其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有了长足的发展空间。它有着自己特有的文化气质、独到的艺术魅力。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陕北民歌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在全球化形势下构建中华民族艺术文化具有独特的、深广的意义。也对我们传承和发展陕北

5、民歌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以上云云,我们作为广大音乐艺术工作者、研究者、爱好者中的一员,对于陕北民歌的研究和继承乃至出新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重任在肩,我们一定要齐心协力的让陕北民歌这一古老的艺术种类继续流广,且继续发展。陕北民歌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世世代代的、默默无闻的艺术工作者的辛勤劳作。在陕北这块不起眼的贫瘠的土地上世世代代都有着众多的艺术传承人在辛勤的耕耘着这个古老的艺术种类,使得陕北民歌能在这块沃土上生根和发芽且不断的壮大。也正是因为保护和传承陕北民歌艺术,陕西师范大学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张智斌(现任陕西民歌研究中心主任、民族声乐研究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

6、员、中央电视台特邀演员、陕西省教育厅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提出在陕西师范大学建立“陕北原生态民歌艺术传承人培养基地”的设想并成功建立,实乃值得可喜可贺。同时工作在一线的著名陕北民歌演唱和教学的还有众多人员,如:西安音乐学院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硕士研究生导师阎志才副教授;中国著名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银铃的贠恩凤(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理事、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名誉团长)。他(他)们先后在西安、北京等地举办过数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并获得了高度赞誉。他(她)对我国陕北民歌艺术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也有众多工作在基层一线(如:地方文工团、戏曲班子社、地方歌舞团等)

7、的陕北民歌艺术工作者,在此不一一提起。以上诸位都是在教学工作岗位上为民歌事业奉献的著名歌唱家。就陕北民歌而论,我个人觉的更值得一提的是那些脚踩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民歌手,他们对陕北民歌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绝对性的作用,从学术的角度来审视陕北民歌的话,他们才是真正的“第一手材料”、才是陕北民歌的艺术实践传承人,生活在山山构沟里面的小老百姓对陕北民歌的热爱绝不会掺杂一点点私欲,他们传唱陕北民歌纯属于热爱民歌艺术;更有少部分人是时代相传的演唱陕北民歌,他们不求名、不求利,用陕北的一句土话来形容就是“唱歌我从小就会唱,不唱不能,不喊两嗓子我干什么都没精神”,这话看似极其平凡、土气,但是仔细一想也正是他们的

8、这种精神才能够使得这种古老的艺术品种能够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才能在这片沃土上扎根如此深厚、才能使得陕北民歌能够唱响中国、唱响世界。他们看似生活在一个平凡的地方、过着平凡的生活、唱着时代相传的平凡的山歌,但是我们能说他们是很平凡吗?这里我想说几个默默无闻的陕北民歌十余传承人,如:榆林市民间艺术团独唱演员,著名民歌演唱家王向荣先生,被誉为“西部歌王”。 他演唱的陕北民歌曲调丰富,内容广泛,行腔自如,风格独特。曾多次获国家、陕西省奖励,数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演出活动,并出访欧洲、日本、香港、台湾等地,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与好评。经典歌曲黄河船夫曲经他原唱后传遍全中国;贺玉堂,陕西省安塞县

9、文化局局长,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延安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还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星光大道上出来的我们陕西安塞土生土长的王二妮,她的演唱是一种真挚的生活写照,从她的歌声中我们便能感受到陕北人的生活情况、能够感受到陕北民歌的魅力所在。以上云云,在民间默默的为民歌艺术服务的工作者并非是我们能够统计到的,用陕北话说就是“人人会歌唱,歌唱人人会”,这真是陕北民歌艺术的一个最好的传承经典语录啊。我个人觉的更值得一提还有,中多的陕北民歌演唱者中并非我们想想的那些所谓的适合歌唱的年龄段得人在演唱,只要我们去过陕北体验过的人就可知,演唱陕北民歌的人们的群体几乎超出了我们的想想,人之多暂且不提。演唱陕北民歌的

10、人的年龄我们应该觉的是很难以想象的,更具我的采录绝对是“大到九十九,小道刚回走”、“人人皆歌,岁岁皆歌”,用陕北人的话说就是“什么时候死了我们就不唱了”。这些话时真的值得我们坐下来静静的体会其中的意思和内涵的。也正是有了我们这些民间艺人们不断的创作、演唱,以及我们各位民歌研究工作者的努力,才使得陕北民歌这种古老的艺术能过如此的发展。长期致力于陕北民歌研究生的陕西师范大学张智斌教授便是一个实例,在此不赘述,下文将会对其教学方法和新的以及个人成绩及这么多年学生的情况一一介绍。只有这样的理论和实践想结合,才能够使得我们陕北民歌发展迅速,才能使得陕北民歌这种古老的艺术种类继续的长存下去。综上所述,特俗

11、的地理位置、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陕北民歌这种特殊的艺术种类。既然这种艺术形式能够这么久远的流传下来,就必然有其魅力的一面。既然我们竭尽全力的把这种艺术传承了下了,我们就要把其继续的发扬光大,这是我们每位艺术工作者的使命,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这需要我们不论民间艺人也好,学院工作者也罢付出极大的艰辛的。只有我们去认真的、不懈的对待才能使得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能够继续的发展和壮大,我也衷心的祈祷陕北民歌这个魅力十足的艺术形式继续发挥着它应有的魅力和作用。二、陕北民歌之教学篇此次对陕北民歌的教学研究任务十分艰巨,但是我还是努力的把我的一些收获公写于此,希望能够为陕北民歌研究作出一点点微薄的贡献。

12、此次对陕北民歌教学的述写主要是对陕西师范大学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教授张智斌的造访的记录,希望能够对陕北民歌的教学与研究有所帮助。张智斌,男,1955年生人,陕西西安人。1981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后又在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徐州空军学院学习,本科学历。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民歌研究中心主任、民族声乐研究室主任、男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央电视台特邀演员、陕西省教育厅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其先后为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台及地方电台、电视台录制民歌100多首。多次在国内各类声乐比赛中获奖。1986年获“孔雀杯”民歌大奖赛铜奖;1990年获全国第四届“

13、五洲杯”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优秀奖;并十多次在西北及陕西省声乐比赛中获奖。应邀为天宝轶事、初夏、平静的山村、王贵于李香香、西行漫记、坡道、大漠英魂等多部影视作品演唱主题歌。其演唱的代表作品有:黄河滩放歌、送饭调、尔个咱陕北更红盛、唱起号子走江汉。在中央电视台“旋律舞台”和“中国风”等大型文艺节目中演唱了送饭调黄河滩放歌等作品。1990年,由陕西省文化厅、广播电视厅等十个单位联合举办了张志斌独唱音乐会,并陆续在各地推数场个人和师生音乐会。推出个人演唱专辑有:黄河魂西部情最美的旋律、黄河滩放歌。学术专著有:歌唱一点通、陕北民歌通论、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等。四十集电视声乐教学讲座歌唱一点通、声乐教学理论

14、与实践。科研论文人文地理学视野中的陕北、陕南民歌之比较阐释、陕北民歌产生的历史渊源极其调式特点、用心灵和技巧唱出陕北民歌的神韵、从原生态进入电视大奖赛谈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分别发表在国家级权威、核心期刊。并且数次担任陕西省声乐比赛评委。张志斌教授在多年的陕北民歌研究和教学以及演唱中总结出了众多的教学经验并且也有了丰厚的教学成果。其在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书中说出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本书的上篇专门从声乐艺术理论、声乐教学论谈、陕北民歌探讨极其演唱技巧、声乐教学改革论谈四个方面把陕北民歌的教学想法和自己心得体会作了分析。从歌唱艺术的“神、行”到歌唱艺术的“情感、呼吸、和咬字”再到声乐教学的思考,可谓是

15、吧歌唱艺术的精髓讲的透彻至极,此章节最值得注意的就是歌唱艺术的“神、行”方面。“神到”、“行到”虽为四个简单的字词,但是其中却涵盖了声乐艺术的始终,张志斌教授认为“神到”就是演唱时神态、表情的到位,其还更进一步的吧“神到”体会为两层含义,一式演唱前心中要有观众,面对观众要目中有人;二是演唱时要对所演唱的歌曲胸中有数。这么多年的声乐学习生涯我对此最有体会,似乎所谓专业的唱法大多时候是在注重声音的统一、气息的运用、等等专业技巧,但是却忽略了“神到”这两个看似十分简单的字词;张教授认为“行到”就是歌唱中动作姿态的运用到位。因为眼神、表情、动作、手势、姿态等飞语言符号主要用于强化歌曲的情感表达。我个人

16、认为张志斌教授提到的“神、行”不仅仅在陕北民歌演唱过程中需要十分重视,同样也值得我们学所谓的正规唱法的学者们注意。若稍稍注视国陕北民歌的话那就很容易发现它其中的“神”、“行”在整场演唱过程中的重要性了。如若陕北民歌的演唱把“神、行”二字剔除,那么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到其艺术形态的变味了。这也正是张志斌教授在这么多年来倾心研究陕北民歌、曾多次吃住于陕北贫瘠土梁上的卓越成就的体现。张志斌教授还在陕北民歌的教学中提出了众多的宝贵意见,说:“自我国成立音乐院校以来,在声乐教学课中,基本上都以西洋美声唱法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也有很少的院校进行中国民族唱法的教学。但是对原生态唱法,个音乐院校普遍都存在有“太自然、不科学”等诸多疑虑,而没有将原生态唱法正式列为教学内容,故至今很少有人对此进行专门的学习和研究。张教授认为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