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19年3月课程考试《美学与美育》作业考核试题

上传人:lyj****12 文档编号:78415748 上传时间:2019-0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19年3月课程考试《美学与美育》作业考核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19年3月课程考试《美学与美育》作业考核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19年3月课程考试《美学与美育》作业考核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美学与美育期末考试A卷 姓名: 专业:学号: 学习中心:一、简答题(16分,每小题8分)1构成美感的心理功能有哪些?选其中一种举例简述其特征。答:心理功能包括:1.审美感知2.审美想象3.审美情感4.审美理解审美感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审美感知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感觉以反映对象的个别属性为特点,这是我们对各种感官作用研究的理论抽象。在实际感受中,各感官的感觉绝非孤立地进行,人们总是将对象作为整体来知觉的。西方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们做了种种实验,证明知觉并不是各种感觉要素的复合,所谓知觉并不是先感知到个别成分而后注意整体,而是先感知到整体的现象

2、,而后才注意到构成整体的诸成分。他们认为,知觉的完整性取决于人在知觉活动中将杂乱无章的对象改造成一定结构、一定形状的“完形”的能力。他们强调知觉的整体性特点,反对把知觉看成感觉的总和,反对把整体看成是部分机械相加或凑合,认为部分只有放在整体中来感知才能见出意义。这些见解都是合理的。我们以唐代诗人张继佳作枫桥夜泊为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里有落月、枫树、渔火、寺庙、船舶等视觉形象,又有乌啼、钟声等听觉形象,还有霜满天的触觉形象。可见作者是自然而然地整体地感知枫桥夜景,各种感觉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完整的、立体的画面,即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

3、色。审美知觉作为对事物感性面貌的整体把握,突出地表现着“统觉”的作用。统觉,指的是知觉内容的总和,包涵着人们已有的经验、知识、兴趣、态度,因而不再限于对事物个别属性的感知。因为有统觉作用,主体就能将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兴趣、意志的目的指向性融于眼前对象的知觉之中,使知觉内容不再限于事物感性面貌本身,而融进特定的观念和情绪意义。当我们面对浑浊的滔滔江水,如果有人指出这是黄河,我们情感会骤然发生强烈变化,这信息会唤起我们以往对黄河的知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回顾,并融入当下的江水的知觉中,对眼前江水的崇敬、热爱、赞美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她不是一条普通的河,而是我们的母亲河,是培育数千年中

4、华文明的母亲河,我们会一遍又一遍地把眼下的河流看个够,感受的内容会极大丰富起来,这与未传递给我们黄河的信息之前是截然相反的。其次,审美感知具有敏锐的选择力。审美感知将对象作为整体来感知,并不意味着主体毫不选择地能将对象一切属性一览无余。对象的感性形式是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当主体专注于一定对象时,审美感知凭借敏锐的选择能力,能善于捕捉对象在每一瞬间所给予的某些印象,以及对象在运动中的某些精微变化。我们相信,张继夜泊枫桥时,肯定还有许多东西他不在意,即使感知到了也毫无印象。凭诗人的敏锐的选择能力,就有诗中富有诗意那些意象。而元代作家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中,非常突出审美知觉的选择性:“枯藤老树昏

5、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一幅意境相当美的秋郊夕阳图,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当然,作者当时感受到的绝非尽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瘦马之类衰败的东西,这是作者选择的结果。主体的这种选择能力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第三,审美感知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审美主体对对象选择性的整体感知过程,始终受情感推动。马致远的选择与他的期望和这种期望的内在图式(心理结构)有关,即与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长期生活所形成的先在心理结构,特别是他的由此产生的情感息息相关。作者感知选择的东西是受“断肠人在天涯”,即出旅人飘泊生活所形成的悲凉情感支配的。2

6、简述审美理论与审美经验的关系? 答:审美经验的问题是审美活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美学研究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层面。在古希腊的美学思想中,有关审美经验的研究并不占重要的地位,因为古希腊哲学的核心是本体论问题,古希腊美学的核心也是美的本质问题。柏拉图用“迷狂说”来描述和解释审美活动达到高峰时的经验状态,“回忆说”则涉及到了审美经验的一般规律。中世纪美学在根本上乃是神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奥古斯丁认为,审美经验的真正内涵便是对于上帝的爱。他揭示了审美经验的超验性维度。随着西方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西方美学的研究重心也转向了审美经验的探讨。现代西方美学是作为对近代美学的反叛而出现的,但在审美经验问题

7、上却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形成了很多流派,总体上可划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类型。科学主义美学的思想基础是逻辑经验主义或逻辑实证主义,其基本倾向是试图通过实证或科学的方法来解释审美经验。而人本主义则极力排斥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试图把美学建立在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叔本华、柏格森和胡塞尔。自然主义美浓、直观主义美学、解释学美学等。当代西方美学仍然把审美经验问题作为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总而言之,从古希腊到现当代,审美经验问题一直是西方美学家所谈论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它构成美学学科的重要内容。二、论述题(32分,每小题16分)1分析戏剧的美育功能并举例说明。答:一、培养

8、形象直观能力 戏剧的直观性特点决定它是培养观众形象直观能力的最好艺术门类。戏剧的视觉直观优于绘画、雕塑之处,就是它为观众提供的不是静态的形象,而是活生生的、不断动作着的人物形象, 因而更接近现实,更为生动感人,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除了演员动作之外,还有服装的色彩、样式,舞台的布景、灯光等,也对观众的视觉产生刺激和兴趣,戏剧还有听觉的直观性的特点,观众可以直接欣赏演员的念白、唱腔、后台的器乐锣鼓演奏技巧。戏剧听觉直观性与纯音乐不同, 它总是与动作结合在一起, 与视觉直观性有机融合,与情节的展开联系在一起,因而更易引起观众兴趣。对于提高观众审美能力而言,主体对于形象的直观能力的提高是其基础,舞台上

9、的一人、一物、一景、一言、一歌、一动、一招、一式,总是首先被观众感知产生映象,然后才会吸引其长久的注意力,激发情感和能动想像,获取理解。戏剧为我们提供综合的、全面的、丰富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使人们目不暇接、悦耳动情,从而在整体上调动起自己多种心理因素。二、培养丰富的想像力 戏剧虽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但毕竟一切都充塞在一个小小的舞台上。它可以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也可以是荒无人烟的山野,还可以是万马奔腾的战场它可以把几个年代的事迹都挤塞在一个时辰里,也可以把一个时辰的事迹分解成几场戏连续演它几个日夜。这些都需要想像力。戏剧为我们想像力的发挥,提供了相当广阔的空间,但对个

10、体而言,还取决于他日常生活表象的积累和对戏剧题材内容、象征意义、典故,尤其是戏剧程式的把握程度。在中国戏曲中,不论走路、饮茶、写字、骑马、打仗都提炼为程式,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程式,而且每种程式又可以分为许多类型,如骑马的程式动作是由带马(或拉马)、扶鞍、执鞭、踩蹬、上马、扬鞭、勒马、 圆场等一系列动作所组成。 戏曲通常是舞蹈动作程式和音乐程式综合运用,例如戏曲中主要人物的第一次上场,是特别被强调的。上场的方式,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必须符合上场的任务,必须给予艺术的夸张和充分的渲染。主帅出场,多用唢呐曲牌水龙吟伴奏,先由龙套上场,造成气氛, 然后主帅出场, 念大引子可唱点绛唇、粉蝶儿

11、等曲牌,再奏合头至主帅归座、念定场诗等等。由于任何一种程式都源于生活,有现实的依据,因此,我们在欣赏戏剧时,完全可以从程式和程式的编排、组合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想像力,调动以往的记忆表象积累,可以把舞台想像成现实存在的社会生活各种画面。三、直观社会风貌和了解时代本质 我们对于古代社会的直观认识主要来源于戏剧,影视虽然也出现不少,但毕竟远远迟于戏剧,并且它本身也是源于戏剧,是戏剧给我们提供了过去社会生动的、可感的、波澜壮阔画面。 例如,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作品内容,它最普遍、最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并且灌注着强烈的时代激情,关汉卿的戏剧几乎无所不包,有千年流传的历史故事,更有发生在眼前的现实内容

12、;既有分明阵垒的激烈抗争,又有青年男女的依依恋情。上自最高的封建统治者皇帝,下至被奴役的、被压迫的底层民众,社会各阶层、各种人等的生活,皆栩栩如生出现在他的戏剧中。这些人物的成功塑造, 都在戏剧冲突的展开和解决中完成。 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中主人公窦娥一生伴随着悲苦,长期在厄运的折磨下挣扎,最后无端遭受到飞来诬陷,昏庸官府不问皂白就将她问斩,临斩时她向颠倒黑白的天地发出严厉的斥问,实则对黑暗社会政体的强烈谴责和拼力抗争,这种不屈的精神化为鬼魂托梦诉说冤情,最终得以昭雪。作者对反面人物进行无情的揭露和鞭挞,用满腔的愤怒向我们揭示了那个封建专制时代的丑恶本质。2结合实例谈谈你对美本质的理解。答:美

13、是什么?前人作了多种多样的回答。要洞察美的本质,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紧密联系人类丰富的审美实践活动来思考这个难解的理论之谜。首先我想说美的本质是一个探索过程。对美的本质的理解我认为美的本质没有一个固定的完全的定义。在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意见分歧,归根到底是哲学观点上的分歧。美的本质历来存在着很多看法。我认为美是人的自由创造形象的生动表现,人的创造劳动生产并不是所有的都是美的他需要一个尺度就是所谓的“内在的尺度”即使人本身客观要求的尺度一方面认识客观规律,一方面符合人的本身需要,是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美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客体,客体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但必须存在。同时美是人类的一种特

14、殊情感,离开人这个主体,美也就不存在了。美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也不是主观和客观的融合或统一。是两个外在的东西的合一,是一种关系属性。这种结合时需要说明理由。例如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大卫的创作倾注着作者的思想,同时也是作者自己对艺术追求的一种表现,这来源于社会实践,也是美的根源,如车尔尼雪夫斯基:凡是能使我们想起和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则是美的。对于作者正是如此。从主客观关系上大卫是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当时的历史典故的贯通交融创作的能引起欣赏者得想象,具有感染力。从内容与形式上观者会被大卫这个肌肉发达,体格匀称英姿飒爽的青年形象所表现的美所感染是从内容与形式上的美的统一从风格上大卫

15、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代表作。这也说明了美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时代性、变化性以及普遍性和稳定性。同时美是一种发展的文化共识,所以美具有许多文化的特性,如社会性,阶级性,知识性,相对性等等总之需要我们明白的是美是存在的,切实存在的,应该明白美既不是单纯的客观性也不是单纯的主观性,是人的主观的感受,他具有上述的性质,就像对与错没有具体的定义,对的定义就是与错相对,那这样解释在我看来也是没有什么大的意义,对错需要辩证的看待需要主客观的分析,是一种主观感受,就像美的定义,有了感知存在的东西才有美不是么,就像大道之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艺术美的形象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反映,是艺术家的心灵创造的,因而能使这观念性内容和形式相互渗透、通体融贯,达到高度和谐的统一。以上是我对美的本质的理解,可能有不对的地方也可能理解较为粗浅,但我觉得美对于我们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也并不在于发现它的本质,而在于我们对他的理解,理解后对他的发现与运用为了更好的生活,让生活充满美。三、材料分析题(52分)阅读下边一段话,结合材料围绕美育与智育、德育的关系写出一篇完整的800字论说文。阐述需包含至少一个实例?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人生不外乎意志;人与人相互关系,莫大乎行为;故教育之目的,在使人人有适当之行为,即以德育为中心是也。顾欲求行为之适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