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8357849 上传时间:2019-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学习目标导航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4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5知道声速在固体中最大、气体中最小。6.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7. 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有目的的观察课前预习方案温故1自然界中物体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种:固体 、液体和气体 。物体沿着直线或曲线的往返运动叫做周期性运动 ,往返一次就叫做振动了一次。22008年我国航天员_翟志刚_驾驶的“_神七_”

2、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在宇宙中航行5天的时间,并与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进行了交谈。知新3声是由物体的_振动_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_停止_。4常温时声音在_固体_中传播速度最大,在_气体_中传播速度最小。(填固体、液体、气体)。5. 常温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340m/s_ 。课堂导学方案教学点一:声音的世界教师:(播放录音)同学们,你们能听出刚才都是什么?同学回答: 声音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研究自然界中声音的有关知识。同学们,你们自己想知道哪些有关声音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回答: 1、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我们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3、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人耳的? 4、

3、为什么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却很难听?教学点二:声音的产生探究:声是怎样产生实验:(1)用手指按住自己的喉头两侧说话;说明:喉头在振动(2)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说明:橡皮筋发声并振动(3)用手搅动脸盆中的水说明:水在振动(4)吹笛子说明:有声音是空气在振动(5)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盆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说明:纸盆在振动(6)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你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水花吗?说明: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归纳结论:声是由物体的_振动_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_停止_。跟踪训练1. 如图1甲中的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喇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

4、_振动_。如图1乙,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空气_振动引起的。教学点三:声音的传播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实验:(1)把耳朵贴在桌面一端,请另一同学轻敲桌面另一端.说明:会听到两次声音。一是沿桌面、二是沿空气(2)用细棍轻轻敲击玻璃鱼缸的外壁,水中的鱼立即受惊游动说明:水也能传播声音(3)阅读教材真空罩实验,获取相关信息。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归纳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固体、 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跟踪训练2. 用两个纸盒和一根钢线可以制成“土电话”,两个人能在相距不太远的地方用它通话,如图所示,说明(C )A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B声音是通过钢

5、线传播的C只有钢线和纸盒子组合在一起才能传播声音D以上说法都不对教学点四:声音的传播的速度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38页小资料。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规律。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音的传播还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规律总结:1常温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340m/s_。2常温时声音在_固体_中传播速度最大,在_气体_中传播速度最小。(填固体、液体、气体)说明:钢、 水、空气教学点五:回声说明: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使原来的声音得到了加强),这种现象叫 回声 。当堂评价方案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通常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播到

6、人耳的, 空气 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2在生活中常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 、 液体 、 固体 都能发声; 空气 能传播声音。3某人在一根装满水的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后,在另一端的人能听到 3 次响声,第一次是由 钢管 传来的。4打雷时一人看到闪电后5 s 听到雷声,则此人到雷击处的距离为 1700 m。5.小槌敲击音叉,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嗡嗡的声音;用手接触一下,手有麻的感觉;放入水中,可以观察到水面有大量水珠被激起来,如图所示。以上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 振动 ;正在发声的音叉,用手按住后,发声停止,这是因为 振动停止 。课后作业方案夯实基础1通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靠_空气_传播

7、的2声音是靠物体的_振动_产生的,声音能在_固体_、_液体_、_气体_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真空_中传播3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而产生的,并经_传入人耳4如图3-1-5所示,图甲为人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振动_产生的;图乙为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_空气_5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液体(水)也能传声_6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_204_m(声音的速度是340m/s)6如图,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泡沫塑料接触发声的叉股时,泡沫球会被_弹起_,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

8、物体都在_振动_7东城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振动_产生的,再通过_空气_向四周传播开来8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340_m/s,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声音在大地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大_9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快_10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振动_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介质_11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_空气_ 发生 _振动_拓展能力12. 如

9、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B )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A1秒 B01秒 C001秒 D0001秒13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 C )A.一声 B.最多声 C.三声 D.四声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于光的传播速度B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金属中传播得快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在旷野里谈话比在屋子里响亮15. 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设声速v340米秒) ( A )A1025米,175米 B600米,600米C1000米,200米 D850米,350米16. 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后才按表计时,测得运动员的成绩为13.69s,求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是多少?(设当时气温为15,无风)提示:发令枪信号弹爆炸时形成烟雾和发出响声是同时的,但光速是声速的90万倍,在不太大的距离内,信息光(烟雾反射的光)传播所花的时间非常短,可忽略不计,而信息声(枪声)传播得慢,传播所花的时间要长,若也忽略不计,会使运动员的成绩与实际不符解: t2=s2/v2=100m/(340m/s)=0.29st总=t1+t2=13.69s+0.29s=13.98s答: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是13.98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