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1.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8262741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东省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山东省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5课 诗词曲五首1教案教学目标:(多媒体投影)1.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反复读诵,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今天,我们学习诗词曲五首,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二、学习过程 (一)学习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1、齐读古诗 2、老师范读,学生注意其节奏,重音。3、回顾刘禹锡作品特点: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秋日“我言秋日胜春朝”,可见刘禹锡的作品风格是什么?4、了解本诗写

2、作背景: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5、再读本诗,师生共同读品诗句。“巴山置身。” 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怀旧柯人。” 此处作者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

3、等的悼念,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沉舟木春。” 本是刘禹锡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由于它客观上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其意义就不仅局限于诗人的身世之感了。表达的哲理是,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的道理。“今日精神。” 点睛之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二)学习赤壁(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

4、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三)学习过零丁洋思考探究: (多媒体展示)(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明确:本诗是一首怀诗。这首诗的首联回顾作者一生的经历,颔联感怀国破家亡,首颔两联共表达了作者多国破家亡

5、的深挚沉痛;颈联语意双关,追忆过去的同时感叹眼前的处境,触景生情,表达了作者的悲愤忧郁之情;尾联则以死名志,激情慷慨。整首诗将文天祥的爱国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文天祥可谓丹心垂史,映照千古。(四)学习明月几时有 1、放录音歌曲明月几时有 2、齐读整首词 3、了解写作背景: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4、

6、品析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陡然发问,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紧承这一问,又有了下一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进了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也更深了。当然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上天而说“归去”,因为作者把美好皎洁的月亮看作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仙去,词人又有些犹豫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作者的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

7、别时圆?”这一问,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好像是对月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宕开一笔来说,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放达宽慰之语。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 (五)学习山坡羊 潼关怀古1、了解作者: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

8、。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2、介绍“曲:”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3、对曲内容的理解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1) 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明确:两个,上阕忆古,下阕抒发感慨(2) 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明确:“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3) 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明确: “聚”“怒”两字,不但写尽了潼关地势的险峻,而且在“聚”和“怒”的动态意象中,暗含着一幅千军聚集、万马怒吼的朝代争斗的历史画卷。因此开头三句可视为一种历史“空间”的制造和历史“意象”的再现。“望西都”,引起怀古之兴;“意踌躇”,陷入历史的沉湎之中。群雄逐鹿,朝代迭替,霸秦强汉,转眼焦土。三、小结 这一课我们学习了五首诗歌, 让我们虔诚地接受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吧,“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的诗情会更加勃发,精神将更加饱满,前行的脚步将更加稳健。 四、作业:1.背诵这五首诗词曲。2. 结合课后习题理解这五首诗词曲。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