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4-4-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8247984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4-4-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4-4-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4-4-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4-4-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4-4-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4-4-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4-4-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 班级来源:学优高考网教师龚瑞琳备课时间课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教材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实际是求各化学式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分子质量与化学式前边化学计算数的乘积比是属于纯净物之间的质量比,因此在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除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必须准确无误外,在计算时还必须将纯量代入方程式学情分析学生的基础状况一般明晰目标1、知识与技能 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

2、、分析、计算能重点难点重点来源:gkstk.Com来源:gkstk.Com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需用教具或器材教学流程复习提问: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1)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 (2)氢气还原氧化铜 引入新课:(情景设计)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可 表示为: 讲解:这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质量比是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生成物(或反应物

3、)的质量。 讲授新课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1:加热分解5.8克氯酸钾,可得到多少克的氧气? 提问:怎样计算?(在引入的基础上学生回答) 讲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1、根据物质的组成,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实际是求各化学式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分子质量与化学式前边化学计算数的乘积比是属于纯净物之间的质量比,因此在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除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必须准确无误外,在计算时还必须将纯量代入方程式。2、注意解题格式的书写要规范化。 3、注意单位和精确度要求。 小结:三个要领:1、步骤要完整; 2、格式要规范 3、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1、准确书写化学式 2、化学方程式

4、要配平 3、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例题2:实验室用5g锌粒与5ml稀硫酸反应,反应完毕后剩余锌粒3.7g ,问可生成氢气多少克?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标况下,氢气的密度是0.09g/L) 分析:解题思路,特别强调为什么将(53.7)g锌粒的质 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不能将5ml稀硫酸代入计算的原因。作业或练习设计1.计算NH4HCO3中N、H、C、O四种元素的质量比。 2.计算12.25 g KClO3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 3.计算120 g NH4NO3中含N元素的质量与多少克CO(NH2)2中所含N元素的质量相等板书设计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根据化学式计算组成物质的元素质量比 3.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质量分数又称为质量百分含量) 4.根据化学式的其他计算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化学以来第一次进行计算,学生比较好奇。教学过程中都是呈现比较简单的练习题。通过简单运算了解了化学物质组成的特点,知道了物质组成中元素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