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的护理

上传人:共*** 文档编号:78064699 上传时间:2019-02-1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的护理(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病人的护理,主要内容,概念 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护理及健康教育,概念,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在下肢的表现,病变特点是以累及大中动脉为主,多见于中老年病人。,危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害主要就是指患者出现不舒服的症状以及影响患者的生活的一些因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分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分为四级:,专业名词解释,何谓“间歇性跛行” 行走一段路程后下肢肌肉出现疼痛、酸胀无力,继续行走因症状加重而被迫止步,休息片刻后疼痛缓解可继续行走,同样条件下上述症状反复出现。

2、跛行距离和跛行时间常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间歇性跛行包括动脉缺血性跛行、静脉性跛行和神经源性跛行。 何谓“静息痛” 严重的血管病变,在静息状态下仍有持续性疼痛,称“静息痛”可分为动脉性静息痛、静脉性静息痛、炎症及缺血坏死性静息痛。,辅助检查,诊断标准,临床表现,缺血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踝肱指数(ABI)0.9,影像检查证据:彩超,DSA,CTA,MRA等检查。,专业名词解释,何谓“踝肱指数(ABI)” 足背或胫后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可以判断下肢动脉的阻塞程度。正常时ABI0.97, 间歇跛行患者在0.8ABI0.8, 静息痛时ABI0.4,肢体坏疽时0.1 。 ABI有助

3、于提示患者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预测肢体存活,治疗方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保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保守治疗是存在的,但有一定适用人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如果闭塞的不是很厉害,可以口服一些药物加步行的锻炼, 可以通过扩张血管药物改善症状,同时配合适当功能锻炼,增加肌肉耐受程度.,介入治疗,闭塞较严重的,出现皮肤颜色改变、毛发脱落甚至足部疼痛不能入睡的,建议进行介入治疗,另外还可以做传统的开放手术,比如血管支架搭桥,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是治疗下肢缺血的重要手段,药物治疗是治疗下肢缺血的重要手段,是无手术机会患者的唯一治

4、疗方法,同时也是手术治疗的必要支持和补充。 特殊药物治疗包括抗凝、祛聚、扩张血管、溶栓和镇痛治疗等。其目的是防止自体动脉或转流血管血栓形成,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 肢体缺血的患者多因患肢疼痛而不能入睡和不思饮食,应选择镇痛效果好、作用时间长和副作用小的药物,同时可加用催眠药物。,护理诊断/问题,病人术后并发症得到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病人抑郁程度减轻,病人活动耐力逐渐增加,病人患肢皮肤无破损,病人学会患肢的锻炼方法,并能正确自我 护理足部,病人患肢疼痛程度减轻,护理目标,护理目标,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护理措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措施包括:,(一)术前护理,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术

5、后并发症的观察:出血、远端栓塞、人工血管移位、移植血管闭塞、感染等,饮食护理:易消化、清淡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通畅,防止打弯折叠。,药物护理:使用抗凝溶栓药物者,观察出血征象,护理措施,(二)术后护理,体位:平卧位,术侧肢体制动24小时,病情监测:监测生命体征,鼓励病人多饮水,观察伤口渗血情况,观察术后肢体肿胀及肢体循环情况,局麻或者全麻后护理常规,专业名词解释,何谓“并发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并发症,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严重的会引发溃疡、破溃,或者是神经性的溃疡。等到出现溃疡后,又会合并感染,这时候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溃疡很难愈合。如果再加上感染和大部分组织坏死,

6、就会影响到肾、心功能,健康指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疾病很难逆转,只能通过改善生活习惯,通过适当运动来减缓动脉硬化的症状表现和发展时间。,饮食指导,活动指导,药物指导,居家保健及复查,健康指导,1、戒烟、禁食高脂、油腻、刺激、不易消化的食物,饮  食清淡低脂低糖易消化多含维生素食物,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2、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者积极控制原发病。监测病情,肥胖者应减轻体重。 3、患肢保暖,脚部保持干燥清洁,穿合适鞋袜,避免损伤。 4、走路步伐不易过快,以免引起缺血症状发作.适当运动可增加侧枝循环,不能搬运重物。 5、药物指导,症状继续服用抗凝药和活血药等,告知药物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6、定期复查,门诊随诊,复查凝血功能、血糖、血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