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87施工方案技术措施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668364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87施工方案技术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第六章87施工方案技术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第六章87施工方案技术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第六章87施工方案技术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第六章87施工方案技术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87施工方案技术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87施工方案技术措施(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4第六章 施工方案技术措施-105第一节 测量放线1、施工测量特点本工程建筑规模大,由 9 个单位工程组成,总建筑面积约 134451.47, 尤其是车库占地面积较大,分为三个段,9 个单位工程采取整体施工,相对关系严格,对量距精度的要求较高,施工测量要求有一个整体控制理念, 并应采取先进的电子测距手段。必须确保满足规划条件。测量工作需要制定严格的测量工作流程。施工测量既是各施工阶段的先行引导性工作,又是质量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工程项目取得优质施工质量的必要保证,尤其对于大型复杂工程来讲,测量效果的质量保证,是彰显施工单位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2、施测准备2.1人员准备配备具有一定资

2、质的测量放线队伍,所有测量放线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其中设测量放线工高级工、中级工各 1 名。2.2仪器准备序号 仪 器 名 称 型 号 精 度 指 标 数量(台)1 电子全站仪 2,(2+210-6D)mm 12 电子经纬仪 2 33 数字水准仪 0.4mm/km 14 自动安平水准仪 1mm/km 25 激光垂准仪 1/4 万 16 钢卷尺(50m) 误差5.1mm 2 盘7 钢卷尺(5.0m) 12 把8 钢卷尺(7.5m) 12 把9 计算机 110 打印机 111 传真机 12.3材料准备-106小型材料主要有(计算器、拉力器、太阳伞、线车子、墨斗、接收靶、对讲机、线坠、钢板尺、钢针、文

3、件柜、大锤、手锤、射钉、防盗柜、铁锹等) 。2.4技术准备2.4.1测量仪器设备计量检定(1)按照计量法及测量仪器检定规程的要求,对所有工作岗位上使用的 B 类仪器设备进行周期检定,光电仪器送国家光电检测中心、光学仪器送市级检定站、钢卷尺送市级长度检定中心检定;(2)按照企业管理标准,对 C 类测量器具进行对比检定;(3)在测量仪器检定周期内,每季度对仪器主要轴线关系进行自校准,确保测量数据准确、有效。2.4.2 熟悉、校核设计图纸(1)对建筑总图的定位条件进行校核,正确选择主要条件,对施工现场条件进行实测实量,核对实地与图纸尺寸是否一致,确保定位条件唯一、正确;(2)对各专业图纸中的测量放线

4、数据进行重点校核,包括:坐标与边长、夹角对应,角度、边长条件对应,曲线各要素对应,不同图纸中相同部位尺寸、标高一致等等,若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务必在施工之前妥善解决;(3)对设计高程与邻近路面、管线接口实际高程进行核对,以确认其合理性。2.4.3. 校核定位依据桩(1)对定位桩的坐标数据与设计条件进行校算;(2)实地校测桩位精度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3)对两个(或以上)水准点进行复合校测,精度符合要求后,取中值使用;(4)定位桩经校测后采取保护措施,以保证施工期间正常使用。2.4.4. 编制施工测量专项方案(1)在设计文件具备后,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纲要,分阶段编制测量施工方案,经主管

5、技术领导审批后,作为本工程测量施工的指导文件;(2)施工测量方案应具有规范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一经批准,应认真检查落实情况,确保施工过程自始至终受控。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网的施测-1071 校核红线桩,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进行平差后,测设建筑物建筑方格网,测设时,选用较长的边为起始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工程测设两级控制网,级控制网施测精度满足测角中误差5”,边长相对中误差 1/40000 技术指标,间距 100-300m,控制桩设在变形区以外,避免桩位变形,级控制桩同时又是标高控制桩,用来校测级控制网。级网采用矩形控制网,控制网的精度满足测角中误差10”,边长相对中误差 1/20000 的技术指

6、标。(1)0.000 以下平面控制网采用矩形网,控制桩间距不大于 50.000m。(2)0.000 以上采用内控法,根据流水段的划分,在建筑物内设置内控点,每楼至少设置 3 个点,便于校核。2 基础放线,先根据级控制网,校核级控制网,再根据级控制网向基坑内投测建筑物主轴线,闭合校测精度合格后,测设细部轴线及尺寸线。3 楼层放线利用激光铅垂仪将内控点投测到施工层闭合校测精度合格后,施测其它位置线及细部线。高程控制测量1 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在建筑物周围测设标高控制网,精度满足国家三等水准的技术指标4 mm n,平差后作为标高施工的依据。2 高程控制网应采用附和测法使用数字水准仪施测,主要建筑物附

7、近不少于3 个点,控制点间距不大于 100m。3 高程控制网应在桩位埋设 15 日后,沉降稳定后施测。4 标高竖向传递(1)0.000 以下部位,利用现场标高控制网采用水准仪配合钢卷尺悬尺法向基坑内引测高程控制点,每个楼至少引测 3 个点,闭合校测合格后,作为基槽内标高施工的依据。(2)当施工至0.000 部位时,根据标高控制网将标高线引测到首层墙或柱上,作为0.000 以上楼层标高施工的依据。(3)0.000 以上高程传递,采用钢尺沿电梯井或垂直的结构外皮进行竖向传递,每个施工流水段至少传递 3 个传递点,且在施工层做三点联测,传递精度为1/层,且总高偏差不大于10。基础施工测量轴线投测平面

8、控制网经校测后,向垫层上投测四廓主轴线。混凝土基础轴线精度为1/8000、20mm;-108除对矩形测角、测边外,还应加对角线的方向与距离测量,以加强图形强度,并进行平差求出平面控制点的最或然值位置;地下放线,均以相同轴线控制桩投测,以保证各施工流水段的相对精度;基础完工后,必须用经纬仪将建筑物主轴线精确地投测到建筑物底部,采用内控法,并设立标志,以供下部施工与向上投测之用。高程传递用钢尺竖直向基坑内传递高程,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校测,要求精度为3mm;在基坑四周测设临时水准点,效差不大于 3mm,作为基础施工的高程依据;结构施工测量平面放线平面控制网经校测后,向首层顶板上投测建筑物主轴线,基础轴

9、线精度为1/8000、20mm;采用激光铅直法对建筑物进行内控,以控制轴线投测地上各栋建筑主轴线后,在首层顶板上设置内控基准点,形成级控制网,作为结构施工各层放线的轴线基准; 投测平面控制网时,测设出柱行列中轴线,其相邻柱中心间距的测量允许误差为 1mm。内控点的布置原则,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每段 4 点,以便施工层校核,且每一层做闭合调整; 内控点标志预埋钢板,划线、钻孔后作永久保留;轴线竖向投测采用激光垂准仪。高程测设层间高差与建筑总高度,可直接用钢尺沿柱身向上或向下测定; 在首层结构立面设置起始高程线,用钢尺竖直量至施工层,不得逐层累计传递,每栋建筑应由三处分别向上传递;抄平前,用水准

10、仪在施工层校测三个传递点,效差小于 3mm 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尽量安置水准仪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3mm;高度超过钢尺长度后,再设第二条起始高程线,不得逐层累计传递,高程传递精度要求同轴线竖向投测精度要求。-109装修施工测量平面放线围护结构封闭前,必须将控制轴线引测至结构内部,作为室内装修与设备安装放线的依据,控制线可采用平行借线法引测;装修放线除依据结构轴线外,还应顾及结构现状,统筹考虑,消化施工误差;结构施工过程中,从电梯井底层开始,以结构控制线为准,及时量测每层电梯井净空尺寸,检查电梯井中心竖向偏差,根据检查结果绘制最佳电梯井净空尺寸断面图;根据装

11、饰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在结构施工中及时将装饰工程所需的控制点、线弹划,并固定在已建好的地面、墙面、柱、梁、顶板、门窗洞口等处;放线精度应根据不同装修等级及不同作法选择相应的限差标准。高程测设装修水平线应根据结构高程线逐层闭合引测;在大开间地面装修施工中,除墙、柱面抄平外,还应适当加密控制点;装修水平线(室内、室外)每 3m 两端高差应小于1mm,同一条水平线的标高允许误差为3mm;在门窗洞口四周弹墙体纵轴线(外墙面控制线) ,在内外墙面弹 1m 水平控制线,层高、全高允许误差与结构精度相同;每层门套两边弹两条竖直线,其精度应高于 1/3000,并保证电梯门地坎与门前地面水平度一致;大面积楼地面

12、施工中,采用激光扫平仪辅助控制高度及平整度。铅直控制室外铅垂线,使用经纬仪投测,两次投测效差应小于 2mm; 室内铅垂线可用线坠或经纬仪投测。组织与管理机构组织项目部生产与技术主管领导全面负责工程的测量施工质量及工序协调;项目部设专职测量工程师负责工程的测量管理,包括编制测量方案、组织测量作业人员学习技术规范与设计图纸、施测数据计算审核、组织各部位验线等;设专人负责技术资料管理,包括图纸、测量成果的交接与收集,填写预检及监理报验表,整理、归档技术资料等;设测量放线组,由测量放线工高级工、中级工各 1 名。负责工程中所有部位的-110测量放线工作,作业人员均应持证上岗。仪器管理执行公司的仪器领用

13、制度,测量仪器专人使用、专人保管;仪器存放必须入柜上锁,按时自检,随时保养;仪器出现故障及时上报送修,不得私自拆卸。验线制度书各部位放线完成后,经自检、互检、技术主管部门验线合格后,提请监理单位验线;验线工作应独立进行,与放线施工不相关,验线精度应高于放线精度,并根据规程相关精度指标给出结论。-111第二节 沉降观测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捕捉各类地面及建筑物的最大形变信息,并分析其原因,本工程设计要求需进行沉降变形监测,要求最终沉降量不大于 60mm。沉降观测应按照相应的标准规范执行,并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由建设单位委托,我单位予以密切配合。-112第三节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

14、人工清槽及回填工程人工清槽土方施工准备本工程不含土方开挖,故应检查槽底标高后方可确定具体人工清槽的深度,集水坑、电梯井处的土方清运应及时跟随机械 。该阶段所用的施工机械、夜间照明,由专人检查用电和后勤工作。人工清槽设施配备本工程人工清槽应注意防止扰动持力层,施工时,应使用平面铁锹,垫一层竹胶板,用手推车及时运输至指定地点, 加快工期。施工技术措施1)人工清槽过程中测量工配合测定标高,切勿超挖,当挖土快接近槽底时,用水准仪在槽底测设 33m 的放格控制网,并撒上白灰点,以示标记。当局部超挖时,应汇报项目部技术部门,征求有关单位意见后,方可实施。2)集水坑、电梯井开挖时,采用人工修坡,开挖过程中,

15、随时用标杆检查边坡坡度是否正确无误,并严禁超挖。3)鉴于目前尚处在雨季,天气温度较高,人工清槽时,应随时用塑料布将持力层覆盖,以防被雨水冲刷和遭到暴晒。4)当遇到软弱层或地下障碍物时,应及时汇报,征求监理、设计、地勘等有关部门意见后方可实施。 土方回填本工程土方工程基坑肥槽回填,采用 2:8 灰土,并分步夯实,压实系数必须符合要求。车库顶板回填种植土,做法选用 08BJ1-1 种屋 1。工艺流程 基 层 清 理 检 验 土 质 分 层 铺 土 、 耙 平 夯 打 密 实检 验 密 实 度 修 整 找 平 验 收-113施工方法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要求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合

16、理确定填方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填土前应将基坑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肥槽回填前,必须清理到基坑底面标高,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除干净。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和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回填土应分层回填,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 200250mm;人工打夯不大于 200mm。每层回填后,随之耙平。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基坑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应采取内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