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写作教材改革设想 顾之川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64969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写作教材改革设想  顾之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小学写作教材改革设想  顾之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小学写作教材改革设想  顾之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小学写作教材改革设想  顾之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小学写作教材改革设想  顾之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写作教材改革设想 顾之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写作教材改革设想 顾之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5 页中小学写作教材改革设想人民教育出版社 顾之川 顾振彪 郑宇语文建设2014.07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研究”之子课题“中小学语文教材改革研究” ,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中小学语文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语文本体有所缺失,语文知识较为薄弱,内容选择较为随意,教材编排缺乏梯度,教材设计脱离实际。第二,针对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中小学语文教材改革设想,包括教材编写理念,教材内容和教育编排的改革设想。在教材内容方面,又分为教材内容总体改革设想以及阅读教材、写作教材、语文知识教材和文言教材的内容的改革设想。第三,中小学语文教材改革的理论依据,有教育学、

2、心理学、学科理论和方法论等。本文对中小学写作教材改革展开探讨。中小学写作教材存在什么问题?主要是:仍在写作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中兜圈子,没有夯实写作的基础阅读,忽视写作的全程训练和思维训练,没有形成科学的写作训练系统。关于写作教材的改革,本文提出以下一些设想,就正于大家。一、从以写作客体为主转变到以写作主体为主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材以写作客体为主,着力于写作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现在应该转变为以写作主体为主,着力于学生学作文与学做人的完美结合。我国传统的作文教学轻视知识。鲁迅先生以他的亲身经历说:“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 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

3、,又读,又做。他却决不说坏处在那里,作文要怎样。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 ” 1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西方的语法学、修辞学、文体学等理论知识被引进中国,作为现代写作理论的基础,成为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人们认为,作文教材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把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这样一来,就为“暗胡同”装上了“电灯” ,使学生从“暗中摸索”转变为“明里探讨” 。也就是说,达到了作文教材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不错,有些技能是直接由知识转化而来的,要训练技能必须先传授知识,但写作技能却不完全是这样,它们往往是通过实践,在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形成,然后再通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自觉掌握、日臻完

4、善的。写作知识只起辅助作用。过去,写作教材之所以饱受诟病,在这个问题上陷入误区,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于是,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作文教材把重心转移到写作技能训练,注重在实践中提高写作技能。当时有个响亮的口号: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然而,经过一二十年的惨淡经营,人们沮丧地发现:写作教学效率并没有提高。原因何在呢?其实,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话与文都不是可以做作的,有几分品德知识能力只能说几分的话,写几分的文。只会打折扣,不会超过增多(如果说或写的时候马虎就要打折扣) 。所以说或写似技能而非技能,实际是其人的表现,一封信如此,一部小说一首诗也如此。 ”2这就是说,作文不仅仅是技能问题,而关系

5、到学生的人文素养。写作所需要的健康人格、健全个性、良好态度等,不是仅靠技能训练所能获取的。只注意技能训练,忽视对学生的人格、心灵的培养,必然导致作文教材劳而寡效。现在,人们终于达成共识:解决作文教材的问题,关键在于尊重写作主体。作文最本质的功能是“对话” ,是书面语言交际。作文是学生用语言文字向他人、向社会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是学生与他人对话,与社会对话,与自然对话,与自己对话。第 2 页 共 5 页在这个对话过程中,学生发现、认识自我和周围的世界,认识真理、把握规律,为明确具体的社会目的服务;学生不断地丰富与发展自我,使模糊的感觉变得清晰,浅薄的思想变得深刻,粗糙的情感变得细腻。作文是学生

6、人性的表现,人心的自然流露,是学生人生的“史记” ,学生可以在写作中校正精神航向,提升人生境界。作文促进做人,做人又促进作文,学作文与学做人同步共振,实现良性循环。因此,作文教材的重心应从写作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转移到写作与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机结合。二、坚持写作与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机结合社会的需要、作文知识技能的逻辑体系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历来是制约写作教材的三大要素。在这三大要素上不能走极端,必须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着眼点来取得平衡。写作教材必须跟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言发展的规律来设计教材。比如小学作文教材,就要顺应与引导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将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表情达意变

7、成写作内容。吃喝、玩乐、学习是小学生生活中的三件大事,那么就把作文与这三件大事结合起来。指导小学生写自己最喜欢吃的菜,写跟小伙伴一起游戏,写一堂音乐课。要求小学生自由自在地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生活以及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在这过程中,小学生回顾、思考和审视了自己,对自己和周围事物加深了认识,身心由此获得了发展,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至于中学作文教材,由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跟小学生处于不同阶段,中学生的生活内容同小学生也差别不小,因此与小学生作文教材势必不尽一致,但编制的理念、方法同小学作文教材是一样的。这里需要说明,作文教材联系学生生活,这生活并不局限于学生个人的小天地,还指社会生活,历

8、史上的生活,国外的生活,乃至想象中的生活。只不过这些生活都是学生所能认识、理解,并有所感受、体验的,某种意义上也属于学生的生活。只有教材所联系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才能使学生在写作中受到多方面的锻炼,从而促使身心和写作更好地发展。还需要说明,有人可能认为发展学生身心是各门课程的共同任务,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才是作文教材的基本任务,这里如此突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否“不务正业”?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不是。发展学生身心,确是写作教材的一大任务,但在发展学生身心的同时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更是写作教材的基本任务。关键在于,如上文所说,不发展学生身心,只依仗写作知识、技能,不可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二者,一荣俱荣

9、,一损俱损。因此,只能把提高写作能力寓于发展身心之中。再说,坚持写作与学生身心发展的结合,绝不是忽视写作知识技能。上文说过,写作知识技能是制约写作教材的三大要素之一。毫无疑问,写作教材必须编排写作知识技能体系,以帮助写作能力的养成。有些教师倡导的,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生活为经,以写作知识技能为纬,来构建写作教材,不妨一试。三、注重写作过程,突出思维训练我国写作教材一向注重文体训练,比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的写作;又注重写作的结果,对起草前的构思和起草后的修改都不太顾及。由于忽视写作的全程训练,严重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据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一书介绍,程序法“这个模式在目前的美国

10、写作教学实践中占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它“是对传统的重视语法、形式等教学法的挑战,旨在把注意力从评价、评估形式的产品转向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写作过程,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预写活动、思考、酝酿、研究、讨论、构思和修改等帮助他们” 3英国的写作教材也非常重视写作过程的讲解。按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修改等步骤,进行详细引导。第 3 页 共 5 页俄罗斯的写作教材过去重视文体训练,现在把写作过程训练与体训练结合起来。我国叶圣陶先生则重视学生写作的全程训练,他指出写作前要有准备:“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 , “养成推理下判断都有条有理的习惯” , “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4写作中要正确地

11、审题、认真地选材、合理地布局,把要写的、该写的都“想清楚” ,再把“想清楚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表达过程中还要调整和丰富已经“想清楚”的内容;写作后要仔细修改,审核并修订所“想”的是不是周妥,所写的是不是同“想”的一致等等。20 世纪 30 年代于在春先生实验过写作全程训练的“八步指导法” ,叶老称赞说:“这个办法非常好,因为它真正着眼于训练学生的思想和思想的合理表达。 ”改革开放以来,有的写作教材曾经重视写作全程训练,可惜没有推广开来。从叶老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写作全程训练是与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的。叶老在 1962 年写的一封信中说:“通过写作关,大概须在思想认识方面多下功夫。 ”在他

12、看来, “写一篇文章或一部书,像说一番话或者做几次连续的演说一样,是一连串的思想过程”:酝酿、构思、打腹稿的阶段,是思想萌发、成熟、定型的过程;把已经定型的思想用文字表现出来的阶段:是思想得到进一步整理、因而更加具体化条理化的过程;至于到最后的文字修改阶段,那无非是在某些想得不周妥、不准确的地方再做必要的调整、充实、修正而已。因此,他说:“学习写作的人应该记住,学习写作不单是在空白的稿纸上涂上一些字句,重要的还在乎思想。 ”5朱光潜先生的看法跟叶老不谋而合。他说:“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 ”“就我自己的经验说,我作文常修改,每次修改,都发现话没有说清楚时

13、,原因都在思想混乱。把思想条理弄清楚了,话自然会清楚。 ”6实际上,早在 20 世纪 20 年代,梁启超先生就指出,在所有作文能力训练环节中,整理思绪、组织构造文章、培养思维能力是中心环节。这开作文教材“以思维训练为中”的先河,叶圣陶、朱光潜两位先生无意中继承发展了梁启超先生的主张。我国作文教材长期忽视思维训练。不过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发展智力的旗帜下,思维训练曾经风行一时;但未能持久。也有教师始终坚持思维训练的试验,尤以“非构思作文”教学模式最为著名。 “非构思作文”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致力于建立写作思维操作模式,已经编出教材,但愿它能不断完善,逐步推广,并期望有更多不同风格的思维训练教

14、材问世。四、坚持读写结合,以读为写的基础过去写作教材的一大缺陷是没有充分发挥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其实,阅读对写作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从阅读中可以吸收思想、获取知识,以陶冶心灵、充实写作内容;可以领悟写作方法技巧,以提高写作本领;可以练习衡量文章优劣的眼力,以利于自己写作;可以养成熟读名文、品味语言的习惯,使自己的语言不期然而然近于完美。读写结合是古今中外通行的原则。张中行先生指出:“学作文,必须先学会精读。 ”“正确的方法,由要求方面说是了解文字意义之外,还要把文字所含的思路条理和语言条理印人脑中,成为熟套的一部分。想做到这样就要读。起初要读慢些,出声不出声均可,但要字字咬清楚,随着词语

15、意义的需要,有疾有徐,有高有低,口中成声,心中体会思路和语言的条理,尤其是前后的衔接。这样读两三遍,熟些了,放下。过几天,再这样读两三遍,随着体会的渐变为容易,速度可以稍快。过几天,再直到纯熟,上句没读完,下句像是冲口而出为止,像是冲口而出,这是语言的熟套已经印人脑中,到自己拿起笔自然就不会不知如何表达了” 。 7朱光潜先生也指出:“最简便的办法是精选模范文百篇左右(能多固好,不能多,百篇就很够) ,细心研究每篇的命意布局分段造句和用字,务求透懂,不放过一字一句,然后第 4 页 共 5 页把它熟读成诵,玩味其中声音节奏与神理气韵,使它不但沉到心灵里去,还须沉到筋肉里去。这一步做到了,再拿这些模

16、范来模仿(从前人所谓拟 ) ,模仿可以由有意的渐变为无意的。习惯就成了自然。人手不妨尝试各种不同的风格,再在最合宜于自己的风格上多下功夫,然后融合各家风格的长处,成就自己一种独创的风格。从前做古文的人大半经过这种训练,依我想,做语体文也不能有一个更好的方法。 ”8当然,除了精读还要博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因为写作是以深厚的学养为基础的,而学养又须以大量的阅读为前提。眼下,一是阅读量不够,二是阅读不得法。在中小学 12 年中,有没有指导学生像朱光潜先生说的那样精读了 100 篇美文?不能说绝对没有,即使有大概也很少。我国写作教学效率低下,一大原因就在这里。然而,有人不仅看不到这一点,反而怀疑读写结合的原则,认为读写结合会导致学生作文的公式化、概念化。不错,有人在读写结合问题上走极端,搞机械模仿,读什么就写什么,单纯从形式上着手,生搬硬套,这样久而久之,作文就千文一面、万口一词了。不过这里所倡导的是朱光潜先生所说的模仿,把名作化为自己的营养,然后用以写自己的文章,学生始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