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八年级下)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64875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复习(八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八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八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八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八年级下)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复习(八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复习(八年级下)(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考文言文复习(八年级下)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解题:“与”:给予。 “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一、解释重点字风烟:指烟雾。 共色:同样的颜色。 俱:都。 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 “左右” 。 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7)急湍:急流的水(8)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9)负势竞上:凭依(高

2、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 ,不是“寒树” 。 (10)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1)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2)相鸣:互相和鸣(13)戾天:到天上;戾,至 (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5)经纶:筹划、治理。 (16)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17)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 (18)犹:好像,如同。 (19)交映:互相掩映。 (20)见:同“现” ,显现,显露。 (21)缥碧:青白色。 二、重点句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夹岸高山,

3、皆生寒树。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6、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树木在江面上边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三、 理解背诵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3、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4、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5、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6、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对偶句) 7、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4、,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四、课文理解1、中心: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2、结构: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 (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 ,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2)从“泉水激石,

5、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句中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 (重点)4、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作者在此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5、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 (重点) (也是本文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6、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奇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

6、直指,千百成峰。 ”句中连用“负、竞、轩、邈、争、指”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生机。五柳先生传陶渊明:晋时期诗人、散文家。人物形象: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一、重点实词会意: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意旨) 亲旧:亲戚、朋友。 造饮:到、往。到别人家里去喝酒。 期:希望,愿望。 环堵:周围环着四堵墙。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打补丁。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兹若人:此人。 俦:朋友,伴侣。 觞:酒杯。嗜:爱好,喜欢。 二、重点句子翻译3(1)闲静少言

7、,不慕荣利。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3)好读书,不求甚解。(4)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5)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三、理解赏析1、课文对五柳先生作了怎样的评价?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他不慕荣利,厌恶官场的追名逐利,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是值得肯定的。可令另一方面他逃避现实,隐居起来,不去撞击社会矛盾的思想是消极的。 2、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什么?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3、文中描写“五柳先生”不追名逐利,恬淡自足的诗句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4、反映他安贫乐道精神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8、。 5、本文与醉翁亭记中的“醉翁”同是嗜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醉翁: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是与民同乐。 四、 名句及成语1、不求甚解:现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理解。本文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下功夫。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马说韩愈,唐朝文学家。“说”的特点:可以说明事物,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 ,s 喂。不能尽其材 “材”同“才” ,ci 才能。其真无马邪 “邪”同“耶” ,y 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 ,xin 表现,显现。

9、2、一词多义能: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 食:食之而不能尽其材;食不饱。 尽: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其:不知其能千里(代词,千里马) ;其真无马邪(反问词,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 副词,恐怕) 策: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驱使) ;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 二、重点句子翻译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8、策之不以其道,

10、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9、执策而临之,曰:4“天下无马。 ”10、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三、阅读理解1、本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本文的主旨是:其真不知马也!3、本文的主要写法写法:托物寓意(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人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4、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及作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作用: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5、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6、食马者无知所造成的恶果的句子及作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再次从反面论证论点,揭示被埋没的原因。7、写食马者平庸浅薄的句

11、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8、 “其真不知马也”的作用:与开头呼应,点明全文主旨。9、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意义:伯乐比喻知贤识才的人,千里马比喻出类拔萃的人,食马者比喻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10、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11、对对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 有志可成万里驹12、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13、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与本文所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两种方法不一致, 马说中通过伯

12、乐的发现人才;而龚自珍表现的人才选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14、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岳飞满江红。咏怀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范仲淹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5、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成就了蜀汉大业。16、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 ,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

13、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送东阳马生序问答题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叙述了自己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二、本文中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1、幼时求学的艰难。2、成年求师的叩问之难。3、求学旅途之艰,生活之苦。三、统领全文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5四、作者勤奋学习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1、余幼时即嗜学。2、益慕圣贤之道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五、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 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六:用原文的语句回答: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14、:余幼时即嗜学2 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3 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 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 烨然若神人 ”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5、写借书的句子: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6、写抄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7、写还书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8、写跋涉之苦的句子: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9、写冷冻之苦的句子:(1)足肤皲裂而不知;(2)四肢僵劲不能动。10、写衣食简陋的句子:(!)缊袍敝衣处其间;(2)无鲜肥滋味之享。11、表

15、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12、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写自己緼袍敝衣,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对比 反衬自得其乐。说明精神上的富足,能战胜物质上的贫困。知识点整理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叱咄(ch du) 俟(s) 负箧曳屣(qi) (x) 皲裂(jn)媵人(yng) 衾(qn) 容臭(xi) 烨然(y) 緼袍敝衣(yn)二、文学常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浙江义乌)人。明初文学家。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序,文体名,这是一篇赠序。三、解释1、致:得到。 2、假借:借。 3、走:跑。 4、以是:因此。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 弗,不。 之,指代抄书。6、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7、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 8、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9、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叩,请教。10、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11、叱咄:训斥,呵责。 12、至:周到。13、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14、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