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六)语文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6009295 上传时间:2019-02-0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8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考(六)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月考(六)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月考(六)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月考(六)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月考(六)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月考(六)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考(六)语文(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郡中学2014届月考(六) 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C A. 栉(zh ) B券(qun ) D. 夹(g )肢窝:腋下。 2. B (涛:滔。滚滚滔滔:连续不绝的样子),3 A B. 成分残缺,介词“经过”掩盖主语, “经过”应放在“专家组”后。 C.搭配不当, “受到” “发展”动宾不能搭配。 D.句式杂糅。 4、 C,译文:你小时侯就聪慧异常,刚开始学写文章,便知道写文章的门路。我曾经认为你是千里马,就是和我相熟的朋友看到你,也端正脸色祝贺我说:“您的几个儿子当中,他应该是最先取得成功(出名)的。”然而自从癸酉年你科举中第,你忽然染上了一种狂傲之气,自不量力地想着仿效古人,喜

2、欢夸耀自己而自我满足,一下子因邯郸学步而失去了自己的本事,最终只得爬着回家。,示季子懋修书 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译文:丙子年春天,我本不想让你去应试,而是你的几个兄长都来劝我,说不应该挫了你的锐气,我不得已勉强答应了他们,结果你遭受挫败。你的学问本来就不精湛,对他人你又埋怨些什么呢?可是我私下庆幸地对自己说:“老天大概是要让他丰厚地蓄积然后竭力爆发吧。”又想到你会牢记再次失败的耻辱,肯底下头来遵守规矩。哪里想

3、到一年里,你越写越退步,越激励你你越颓废是你的才质不聪敏吗?,原文: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同“巨”,巨大)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规矩法度)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译文:本来就没有小时候聪慧了得,长大后却懵懵懂懂的人啊;是你不够努力吗?我本来就听说你终日闭门读书,手不释卷,可竟然才学造诣平常,这样说来一定是你好高骛远,而被涉猎太广弄得才力疲倦,这就是要到楚国却向北而行啊!想用这个来图谋进步,这不是很困难吗? 想追寻前人的足迹

4、,又合乎当世的准则,哪只有才华超卓的人才能做到,然而自从明朝建立以来,这种人都不多见。,原文: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足迹),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译文:我早年年纪小小地就登科,冒险窃取了巨大的名声,便胡乱品评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这些人,自以为了得而异于常人,小小的一场科举及第,轻松就能得到。于是放弃原来的学业,而尽情在古人的典籍中驰骋翱翔。等到过了三年,学习古典还没有取得成功,原来的学业已经荒废了。现在回想当年

5、的行为,恰好是引人耻笑而自取污辱。甲辰年我科举落第,于是揣测估摸自己的能力,再回到以前放弃的学业上,不分白天黑夜地写作思考,,原文: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译文:用尽自己的精神和力量,侥幸学业上有所成就,然而也只是科举中第罢了,还是没有能够在文坛上、艺苑中夺得头筹。而今你的才能,还没有超过我,可是你却不放低姿态沿袭我的路径,而要重蹈我的覆辙,这不是很荒谬吗?,原文: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本

6、谓驾战车入敌营挑战时,下车整理马脖子上的皮带,以示御术高超,从容有余。后泛指从容驾驭或掌握战斗的主动权。也比喻从容显示才华)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译文:我们家靠读书发家,我一生苦其心志,努力实践,要留给你们后人的原则,自认为不敢落后于古代世家的高尚道德。本来就希望你们能继承我的志愿,将这种精神道德发扬光大,以便能同伊尹,巫咸这些人一起,彪炳史册。哪里只是想让你们科举及第来光大我们宗族呢?我确实爱你那样深,对你的希望那样殷切,没想到你妄自菲薄,甘愿做没见过世面,气量不大的人!,原文: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

7、敢后于古之世謇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译文:现在你既然希望我对你不闻不问,我自然也是不会严厉指责你了,但是你也要深入地思考,不要甘心自暴自弃。如果你是才质驽钝,那是天命无法勉强。可是你有能力可以去做好却不去做好,那么这又应该责备谁呢?自己性情怪僻,却归咎到命运,这也太糊涂了!,原文: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译文:譬如说写字这一点,我唠唠叨叨谆谆教导你

8、几年了,可你还是这样潦草,没有一点改变,难道这也是命运造成的吗?写字是区区小事,难道是任随时间流逝(个人却不努力)就能做好的吗?我的话就说到这,你好好想想吧!,原文: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形容说话唠叨)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5B “尤”这里是动词,解释为“埋怨”。 6A(的,助词) B 介词,凭借/连词,来; C 介词,对/介词,在; D 副词,一定/代词,那。 7D(“及时劝勉能成大器”无依据) 8C,9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一下子因邯郸学步而失去了自己的本事,最终只得爬着回家。 (采分点:“失”“匍匐”

9、 ) 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现在回想当年的行为,恰好是引人耻笑而自取污辱。 (采分点:“当时所为”“适足以”“自点”),9 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 如果你是才质驽钝,那是天命无法勉强。可是你有能力可以去做好却不去做好,这又应该责备谁呢? (采分点:每一小句1分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赏析: 这首小令是辛弃疾晚年的作品,约写于公元1203年。其时正当他南归后第三次出仕前,赋闲居住在江西铅山的瓢泉。

10、这一带的山山水水,特别是“雨岩”的风景,深深打动了他,这一带的,山山水水,特别是“雨岩”的风景,深深打动了他,因此他的笔下不乏对大自然的种种描绘,数量不算太多,但气象万千,别具一种情趣和境界。,写作本词的时候,辛弃疾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但仍壮心不已,希冀早年就立下的统一祖国的宏伟理想得已实现。此时他的好友陈亮已经去世,朱熹也在“庆元党禁”事件中丧生,稼轩深感知音难觅,再也遇不到陈、朱那样的好友了,不免感慨万端。小令在描写“雨岩”景物的同时寄情于山水,抒发了这种思想感情。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畹”,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三十亩为一畹。首句化用屈原“余既滋兰之九畹兮”(离骚)句

11、意,说明兰花怒放,绚丽多采,但“空谷无人”,也就只能自艾自怨了。“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泠泠”,声音清脆。这两句说,“宝瑟”纵使弹使弹奏出,清脆悦耳的古典名曲,但也难觅“知音”,实际上是词人自叹陈亮、朱熹过世之后,很难找到知心朋友,因此心情孤寂苦闷。过片之后,进一步抒发迟暮伤感之情,与上片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冉冉年华吾自老”,“冉冉”,慢慢地。作者自叹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老了,“何处寻芳草?”“芳草”与上片的“知音”相呼应,意思相同,这样就使全词的思路贯串一气,意境也更觉深远。“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累”,本指绳索;“石龙”,指石龙风,是一种打头迎风,如飓风之类,

12、宋孝武帝丁督护歌云:“愿作石龙风,四面断行旅。”稼轩反其意而用之,感慨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到处碰壁,特别是他恢复故国的理想不得实现,他的一言一行无不受到阻碍,更使他觉得如同碰上了打头逆风。结尾两句,以含蓄委婉的手法,述说人世道路曲折艰难,词人郁结胸中的愤懑不得发泄,哀惋欲绝。 本词在看似平淡的景物勾勒中寓有深意。全词又多用象征手法,抒写自己难觅志同道合的伙伴、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情。有意境蕴藉含蓄,意近而旨远的特色。,(2)全词抒发了作者自感虚度年华,政治失意、理想难以实现而又难寻知音的痛楚之情。“冉冉” 句,感叹年华已逝,虚度此生。 “水满汀州,何处寻芳草”二句,用芳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自己的理想

13、难以实现的可悲处境。结尾二句,再次诉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于是词人只得在大醉之中唤起屈原来一起唱歌失意之歌,表明人世无同调。,(1)以“兰佩芳菲,蛾眉空好,宝瑟弦断”这三个意象来表明自己虽有高尚的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遭受南宋朝廷当权的主和派的嫉妒和排挤,长期投闲置散,无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的悲剧性境遇。,12、B(A项“一定”错,应该改为“往往”。C项错在强加因果,第3段第1句说“中国神话没有成功的反叛者,是否因为中国人是宿命论者呢?我想不是”,联系第4、5段可看出,原因是“妥协”哲学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D项错在“显而易见”,原文结尾表述为“不是那么容易决定”。) 13、D(

14、D项中关于中国英雄的论述原文没有依据。A项的原文在第4段推出。B项可从第5段“调整人际关系”、“平衡”、“谐和”等词句推出。C项,第2段末尾谈到了西方文学的一个主要灵感源泉“人”和“命运”的关系,第4段末尾谈及中国人的命运观,两者有区别。,14 中国神话中没有成功的反叛者,这些反叛的英雄往往向对手妥协。(文学艺术) 中国人认为命运是“天”、“人”妥协的结果。(命运观) 历史学上的“正统”观也是“妥协”哲学的体现。(历史学) “人”与“天”妥协是中国几千年来农业社会“靠天吃饭”积累下来的经验。(农业生产) 人际交往上讲求 “互谅”。(社会关系),15、请分别说明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1)能被

15、人感知动人心魄的大凡是寻常的事物。 人世间越大的缺憾往往长度越短,而长到极致的缺憾与我们距离太远,能触动我们心魄的只会是寻常事物的短小缺憾。 缺憾是探路者,莫非是庄周化蝶的敲门砖? 缺憾是完美的前兆,是人的境界得以升华的前奏。,16、文章开头从生活琐事谈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亲切可感,形象地写出“缺憾的长度”; 自然引出下文,“缺憾的长度”虽短,但影响很大。,17、作者说,缺憾“应当属于必然”,理由有哪些? 没有缺憾,就缺少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没有缺憾,就不存在比较,也无所谓完美。 缺憾,从宇宙诞生之时就不可抗拒地存在。,18、结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文章末尾引用南朝吴均的诗,有何作用?

16、 读了缺憾的长度一文,你认为读者应从文中获得哪些启示?请简述。,引用古诗进一步证明了缺憾是“完美的前兆”, 使文章立意显豁。 增加文采,点明并深化了主题。,生活中充满短小缺憾,我们不必害怕它们;而 且正因为缺憾短小,才更具备弥补的可能性,所 以我们应将“弥补短小缺憾”,变为切实的前进动力 和提升目标。,19、请结合全文和你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补写揭示主题的文字。(6分),示例一:每个人在历史的河流中,不过短短一瞬,也许河流不会留下你的名字,但我们也要以自己的作为让人类文明的河流泛起涟漪。 示例二:当我在水面上写我的名字时,我想象我自己是那些被水冲走的字,我的所作所为是那些显示出来的涟漪,而把那些涟漪带走的水流是一个充满了人的世界。我提醒自己,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所做的事情仍然跟活着的人在一起。虽然我不在世了,他们仍然记得我的所作所为。我提醒自己要好好生活。 (只要能扣住“名字被水抹去,但涟漪显示出来”来感悟人生哲理,言之成理即可。),20、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题目,(1)请为这则消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