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范式”的民族性 【经济其它相关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591044 上传时间:2017-09-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范式”的民族性 【经济其它相关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范式”的民族性 【经济其它相关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范式”的民族性 【经济其它相关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范式”的民族性 【经济其它相关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范式”的民族性 【经济其它相关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范式”的民族性 【经济其它相关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范式”的民族性 【经济其它相关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其它相关论文-浅谈“范式”的民族性 【内容摘要】由于人们对发展概念的不同理解,导致了对发展问题的诸多不同内容的讨论。本文认为对发展概念的理解应首先明确发展的标准,从而引出了民族性在确定发展标准中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发展 范式 民族性 一对发展概念的两方面分析 发展是当今时代人们关注的主题,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都把发展问题看作使自己的存在得以稳定和壮大的根本问题。因此,尤其是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一方面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重大灾难的反思,另一方面,也是针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发展道路的问题的思考,推动了社会各领域、各学科对发展问题的研究。我们也发现虽然发展问题由于时代

2、的需要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的讨论和高度重视,但是在不同学科、不同学术流派的思想中,对“发展”的理解却存在着许多的差异,从而导致了对整个发展问题的不同理解,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个得到广泛认同的对“发展”理解。 对发展概念的不同理解,也是因为发展一词本身即是一个包含了多重含义的概念,它既是一个对事实本身的判断,又是一个对事实价值的判断。从事实本身的判断角度来看,发展可以表现为社会经济的增长,也可以表现为在社会中存在的信息量的增加。任何一种对以往的超越都可以说是发展;另一方面,从对事实价值的判断角度来看,发展则涉及到对发展尺度的取舍问题。究竟那一种发展取向才是最合理的,它不仅满足当代的

3、要求,也不破坏人类在未来的发展权利?后一个方面就是哲学领域中所要主要讨论的问题。同时,联系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问题,后一个方面更是一个首先需要讨论的问题,作为一个后发国家,既然已经没有了发达国家在发展初期的那种宽松环境,因此只有在发展之初既已确立或在发展过程中对发展的终极指向不断调整,最终给出一个明确的目标。然而这样的一个目标并不是单纯指向经济总量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增长上的。虽然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是人感到生活的幸福,但也不是只要有了高水平的生活,就一定能使生活于其中的人感到幸福。这是与整个社会对发展的理解有着密切联系的,只有使人达到了其预先想要发展的目的,人就是幸福的。因此也可以说,第

4、一方面对发展的理解是浅层次的发展观,而第二方面对发展的理解则是更深一层次的发展观。 二社会的发展需要“范式”的作用 1对库恩“范式”概念的理解 我认为库恩在科技哲学方面所提出的“范式”概念,对我们理解发展问题,以及如何面对中国自身的发展问题都是很有帮助的。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使用“范式”一词来表示一种由诸多概念、假设与方法构成的框架,在此框架中科学共同体的成员从事着他们的研究。当某一范式需要变化或转型时,就会发生一场科学革命。库恩意义的“范式”概念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在第一层面上,它是一组为一个科学共同体在一个社会和体制情景中所共有的成功说明的信念、价值、技术、实践和范例。在第二层面上

5、,范式是常规科学用以解决问题的模型或说明框架。”1 然而,任何给定范式的范围都是有限的。当在一个范式中不能解决的突出问题积累起来,这个科学共同体就面临着危机。作为对危机的反应,一个新的范式将会出现。这个新范式要优于旧范式,因为它能形成新的问题,并能设定程序以解决现存积累的未解决问题。当科学家舍弃旧范式并代之以新范式时,科学革命就发生了。因此,科学革命也就等同于范式的转换。 2“范式”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将库恩的“范式”理论应用到对发展问题的思考上,我认为是很有启发意义的。社会的发展不具有平衡性,必先发展其中之一点,而最终的目的是以这一点的成功而确认民族性的发展。再以特有的民族性作为社会整体发展的

6、根本。这个过程我认为就是一个“社会共同体”建立自身发展的范式,并在范式所包含的社会内在精神的指导下完成整体发展的过程。而其中的“内在精神”就是得到时代认同的民族性。民族与民族的不同归结起来也就是生活范式的不同。 因此如何使社会的发展能够朝向一个既符合自身内部精神又能实现时代对社会发展要求的目标,就需要在社会内部存在一个发展的“范式”,它在一定时期中可以成为社会其它领域发展所模仿的对象。“范式”的这种示范作用以及这种“范式”通过自身的成功所表现出来的内在于整个民族、国家的合于时代需要的精神是其它社会领域在发展时可以借鉴的。正如马克思韦伯在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试图表明的,西方民族在经过

7、宗教改革以后所形成的新教,作为一种社会“范式”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3新教伦理对西方社会发展的影响 宗教在西方社会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上帝的观念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原罪”的观念使每一个人都渴望着在末日审判的时候可以被带入天堂,但是现世中的人要为这美好的愿望作哪些准备呢?一个人如何才能确信自己是将会被带入天堂而不是堕入地狱的呢?新教的理论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已先天的被上帝安排在一个特有的位置上,而入选被带入天堂的人则能在自己的岗位上,通过劳动取得最大的成绩,从而表现出上帝的伟大,从而实现“救赎”。 新教对“救赎”思想的理解,使人们认识到,“人的一生无限短暂,无限

8、珍贵,都应该用来确证他的入选与否。把时间损失在社交、聊天、奢侈生活方面,甚至睡觉超过保证健康所需的时间(六小时,最多八小时),是一定要受到道德谴责的”。2 人们普遍认为,“时间是无价之宝,因为每一个小时的丧失,都是为上帝增光的劳动的损失。”3 三,我国发展对“范式”的需求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在短短的二十几年中取得了让人刮目的成绩,但是纵观中国社会整体的发展,多数还是处于探索阶段。经济成就所引起的“示范”效应对中国起到了一种类似于“启蒙运动”的效果,它使得中国社会由外力推动的被迫发展开始转为自身自觉的发展。在经过了对西方理论的盲目崇拜后,开始注意到传统文化中的合理要素。 中国的发展问题,主要就是

9、中国的现代化问题。这个问题早在本世纪20、30 年代就已经引起了国人的讨论,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不论是人们将中西文化的差异理解为样式种类上的不同还是古今程度上的不同,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认为中国的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数千年的文化基淀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范式”。因此,我认为在经历了五四时期“科学”与“民主”的启蒙之后,在进行了对以往传统文化的彻底批判之后,在没有了任何精神支柱的国人一次次失败之后,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思考一下我们民族性中的基本精神是否真的如我们所否定的那样。 其实,这种特有的民族基质即使实在今天,依然在对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只不过在传统文化背景中形成的思维“范式

10、”,需要在新的时代融入新的内容,以便更适合新的文化背景,从而重新起到对社会整体发展的规定和指导作用。 注释 1尼古拉斯布宁 余纪元 编着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词典 人民出版社2001 年 2 月第一版 第 723 页 2马克思韦伯着 彭强 黄晓京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2 月第一次印刷 第 148 页 3同上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韦伯着 彭强 黄晓京译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2 月第一次印刷 2陈来 着 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 人民出版社 2001 年 10 月第一版 3刘放桐等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 人民出版社 2001 年 12 月第二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