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论文-信息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587948 上传时间:2017-09-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理论论文-信息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理论论文-信息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理论论文-信息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理论论文-信息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理论论文-信息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理论论文-信息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论文-信息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理论论文-信息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摘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代写论文专业是一个知识复合型的专业,该专业要求培养的人才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信息管理类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这就要求该专业应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出发,加强学生管理知识的实习与社会实践,注重和加强课程设计的教学,严格毕业设计的选题和验收答辩,建立和完善科研导师制,努力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完善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关键词:信息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信息管理类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管理学基础理论和信息管理理论,掌握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

2、为代表的信息处理技术,具有社会信息化的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都需要大量的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同时社会需求的快速变化,对该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全面、全过程地对此进行研究和探索。 信息管理类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多层次的适应性,即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构建与此相适应的、完善的、课内外相结合的培养体系。通过对前几届该类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广泛听取用人单位意见,及与毕业生的交流和座谈,大家普遍认为,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有较大程度的脱节。因此,我们首

3、先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学习与参加工作后实践知识运用的衔接上,即努力构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切实强化实践教学。 一、加强学生管理知识的实习教学与社会实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属于管理类学科,它必须遵循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在学习了相关管理类课程后,很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就是要进行管理知识实习,以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在实习实践中实现理论知识的升华。管理知识的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中型企业。鉴于大多数学生对现实企业运行缺乏了解,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企业业务流程调查,熟悉企业业务运行方式,尤其要关注业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和信息流,以现代化的管理理论为指导,通过企业

4、管理思想的实际学习及具体操作,为今后运用计算机等技术进行现代化管理打下基础。 为加强学生社会实习和实践,我们与相关企业、信息中心、软件开发企业联合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实习网络。在大学一年级及三年级后分别安排社会实习和实践:一年级后的实习以了解企业在运行和发展中信息技术的作用及了解企业信息化的历程为主,树立专业自信心,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和理解;三年级后的实习实践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实践时间一般都为 5 周左右,可由学院统一安排实习企业和具体实习内容,也可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企业后,报学院批准同意。社会实践既是学习理论的基础,又是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的前奏,学生通过实践适应社会,同时对企业

5、及学生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双向选择聘用和应聘的机会。有不少学生在管理知识实习与实践过程中,就与实践单位签约并留下来继续工作,也有些学生在实践单位从事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后,在毕业设计中继续搞信息化软件的开发项目。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开发,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二、注重和加强课程设计的教学 课程设计是结合相关专业课程所进行的专业实践。相关的课程往往是实践性强,或既有较强的理论与方法、又需要通过实践进行强化和巩固的课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计类课程主要有数据库设计、数据结构和程序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及计算机网络等,这些课程的特点都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其理

6、论和方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充分地理解、领会和掌握。 我们从专业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就业去向考虑,安排了两个必修的课程设计和一至两个选修课程设计,必修的课程设计是程序设计和信息系统设计。程序设计是针对信息的组织、数据结构和程序设计课程的,主要训练学生对信息的组织、处理等理论知识与方法的掌握,通过课程设计在程序级别上掌握信息的抽象和表述、信息处理方法的描述和实现,掌握相应技术平台与工具的使用方法;信息系统设计是针对数据库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在系统级别上训练信息的组织与优化、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典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数据库管理员常用工具的使用等。 为了提高课程设计的效率,设计题目由专业指

7、导教师提前 68 周提出选题,供学生参考选用,学生也可自行确定设计题目,报经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后实施,每一题目以 23 位学生为一组。为了尽可能减少对其它课程教学活动的冲击,每组学生在课外自行安排时间进行设计,指导教师定期指导,在学期末统一安排一周时间在实验室进行集中设计、调试和现场指导。 课程设计成绩根据学生课程设计态度、问题难度、解决问题方法的优劣和解决过程等方面综合确定。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课程设计的内容进行验收后,学院还要组织该课程的骨干教师对学生有关课程设计内容进行抽测、评分。由于要求严格、层层把关,学生对课程设计十分重视,指导教师认真负责,课程设计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8、 三、严格毕业设计的选题和验收答辩 毕业设计是本科学习阶段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也是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整个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总结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全面培养有着重要影响,而毕业设计的质量又与设计题目和内容及教师指导过程密切相关。为此,学院重点抓毕业设计的选题和验收答辩这两个环节。毕业设计题目主要从创新性、难度和设计量等方面考虑,由系、学院两级进行审核,只有审核通过的毕业设计题目才能上网与毕业班学生见面。学生根据本人意愿选择两个志愿题目后,学院再进行统筹协调确定。经过这样的两级审核和学生自主选择,确保了毕业设计题目的质量。 在毕业设计和指导过程中,学院重点对设计和

9、论文结果进行严格要求,不仅进行论文审核和答辩,而且组织答辩委员会对设计结果进行先行验收,只有在设计结果通过验收的前提下才能撰写论文和进行论文答辩。设计结果的验收情况将是毕业设计最终成绩的一个重要参数。 由于抓住了毕业设计选题的设计验收和论文答辩这两个重要的环节,这几年的毕业设计工作,虽然面临学生就业应聘考试、教师科研任务重等矛盾,但毕业设计质量和论文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通过毕业设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学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2004 年省教育厅毕业设计(论文)抽查中,综合成绩名列全省各高校第一。 四、建立和完善科研导师制 只有构建一个课内外相结合的、全

10、面覆盖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体系,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校地处高新技术开发区,有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过去少数学生往往自发地到企业参与企业技术工作,既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也容易造成学生严重偏科。针对我校的省重点建设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生源好、学生综合素质较高的情况,学院向校部申请并获得了建设学生创新实验室的专项资金,为学生科研提供场地和设备。成立了学院领导挂帅的学生科研领导小组,并组织科研能力较强、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专业教师提供适合学生参与的课题,积极吸收大二以上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的研发。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爱好、特长及知识水平选择课题,最后通过师生交流和双向选择来确定人

11、员。学生通过跟随高年级同学、研究生和科研导师一起参与课题的调研、开发及实施的全过程,使其所学专业知识与具体实践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这样的活动,了解和掌握了最新的各种技术工具,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锻炼了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等能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院在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不仅构建了较完善的培养体系,而且从组织机构、教师考核奖励等保障机制方面也做了有益的探索,其成效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提高和就业水平上得到明显体现。该专业毕业生在近几年的就业应聘中表现出良好的竞争力,一方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广、信息分析能力强,善于与用人单位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实际动手能力强,经得住用人单位的层层筛选,因而就业率较高。该专业学生进入工作单位后,工作积极主动,团队协作精神好,进入工作状态快,知识拓展能力强,能在信息系统开发及系统管理上独挡一面。由于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获得 2005 年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信息管理类专业的技术背景和应用背景发展变化较快,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要求变化也快。该专业如何不断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的需求,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与探索,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大胆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