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75823741 上传时间:2019-02-01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4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A版】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5A版】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5A版】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5A版】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5A版】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A版】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A版】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罗文跃 2016年,一、概念 穴位贴敷,是指在人体穴位之上,利用透皮吸收原理,作用于人体表面,缓解病痛。现在穴位贴敷广泛应用于临床,是一种安全的,稳定的治疗方式。,二、穴位贴敷的发展历史 早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树叶、草茎之类涂敷伤口治疗与猛兽搏斗所致的外伤而逐渐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疼痛和止血,甚至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这就是中药贴敷治病的起源。 春秋时期,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和疗效已有一定的认识逐步运用于临床,晋唐时期,穴位贴敷疗法已被广泛地应用,清代则是穴位贴敷疗法较为成熟的阶段。建国以来,穴位贴敷疗法不但用于治疗常见病,而且应用于治疗肺结核、肝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以及其

2、他疑难病种。,三、作用机制 (一)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 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不仅有反映各脏腑生理或病理的机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运用穴位贴敷疗法,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治疗和凋整作用,从而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二)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 贴敷药物直接作用于体表穴位或表面病灶,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起到活血化瘀、清热拔毒,消肿止痛,止血生肌,消炎排脓,改善周围组织营养的作用。还可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

3、行,联络脏腑,沟通表里,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 (三)两者的综合叠加作用 穴位贴敷疗法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四、 方药的选择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方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为研末用作穴位贴敷来治疗相应疾病。但与内服药物相比,贴敷用药多有以下特点: (一)应有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现在常用的这类药物有冰片、麝香、丁香、白芥子、姜、肉桂、细辛、白芷、皂角、穿山甲。 (二)多选气味俱厚之品,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如生南星、生半夏、川乌、草乌、巴豆、班蟊、附子、大戟等。 (三)补法可

4、用血肉有情之品。如羊肉、动物内脏、鳖甲。 (四)选择适当溶剂调,以达药力专、吸收快、收效速的目的。常用溶剂有水、白酒或黄酒、醋、姜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 醋调贴敷药,而起解毒、化瘀、敛 疮等作用,虽用药猛,可缓其性; 酒调贴敷缓其性;酒调贴敷药, 则起行气、通络、消肿、止痛 等作用,虽用缓药,可激其性; 水调贴敷药,药,专取药物性; 油调贴敷药,可润肤生肌。此外,,五、穴位的选择 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与针灸疗法是一致的,也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选取贴敷的穴位,并力求少而精。此外,还应结合以下选穴特点: (一)选择离病变器官、组织最近、最直接的穴位贴敷药物。 (二)选用阿是穴贴敷

5、药物。 (三)选用经验穴贴敷药物,如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小儿流涎;威灵仙贴敷身柱穴治疗百日咳等。,六、贴敷方法 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药物能敷贴稳妥。贴药前,定准穴位,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然后敷药。也有使用助渗剂者,在敷药前,先在穴位上涂以助渗剂或助渗剂与药物调和后再用。 对于所敷之药,无论是糊剂、膏剂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地固定,以免移动或脱落,可直接用胶布固定,也可先将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胶布固定。目前有专供贴敷穴位的特制敷料,使用固定都非常方便。如需换药,可用消毒干棉球蘸温水或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揩去粘在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后再敷药。,贴敷的时间 一般情

6、况下,刺激性小的药物,每隔13天换药1次,不需溶剂调和的药物,还可适当延长至57天换药1次;刺激性大的药物,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贴敷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正常后再敷药。 对于寒性病证,可在敷药后,在药上热敷或艾灸。,适应范围 穴位贴敷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不但可以治疗体表的病症,而且可以治疗内脏的病症;既可治疗某些慢性病,又可治疗一些急性病证。 治疗病症主要有: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汗、胸痹、不寐、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黄疸、胁痛、头痛、眩晕、口眼斜、消渴、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乳痈、乳核、疮疡肿毒、喉痹、牙痛、口疮、疟疾、关节

7、肿痛、跌打损伤、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穴位贴敷的禁忌症 (1) 孕妇,多数外贴药物对孕期妇女可能不安全。 (2)对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对橡皮膏过敏者应提前告诉医生,换用其他方式固定 (3)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或有皮疹者。 (4)疾病发作期的患者,如急性咽喉炎、发烧、咯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慢性咳喘病的急性发作期等。 (5)热性疾病、阴虚火旺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不能采用,贴敷期间饮食宜忌: (1)不要吃过于冰冷的食物,一般的水果,如西瓜、桃等是可以食用的; (2)不要吃容易过敏的的食物,尤其是哮喘病人,但每个病人过敏食物也不尽相同,

8、一概禁食,也是不科学的,例如鱼、虾、肉,只要平时不过敏,贴敷期间也不需要禁食;辛辣食物不宜多吃。,注意事项 (1)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蒸发。 (2)若用膏药贴敷,在温化膏药时,应掌握好温度,以免烫伤或贴不住。 (3)对胶布过敏者,可改用肤疾宁膏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4)对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贴敷穴位不宜过多,贴敷面积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泡过大或发生药物中毒。 (5)对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等的患者,使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6)对于幼儿,应避免贴敷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 (7)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不可用汽油或肥皂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8)药物贴敷后,部分患者会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如果感觉特别剧烈、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请患者及时取.,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