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第1讲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5823032 上传时间:2019-02-01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第1讲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专题二第1讲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专题二第1讲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专题二第1讲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专题二第1讲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二第1讲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第1讲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专题内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特别是以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和酶等考点为背景综合考查相关知识的试题每年都有所体现。对酶的考查常以图表的形式考查其特性,以曲线形式考查影响其活性的因素;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分析通常与曲线分析相结合;细胞呼吸常以实验与实践相联系的方式进行考查;ATP的命题角度始终和细胞内稳定能量供应 系统相结合。,1.对酶的相关知识的复习 要结合蛋白质的有关知识理解酶的化学本质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结合分泌蛋白的有关知识理解酶的合成及分泌机制。借鉴教材实验,设计探究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及其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的方案。同时要注意知识形式的转换,如将温度、pH等对酶活性的影响转换为坐标曲线图,并

2、对各区段进行分析总结。,2.对ATP的复习 要了解ATP的结构特点,理解其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结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内容分析生物体细胞产生ATP的结构及生理过程;从教材所涉及的具体生命活动来了解ATP的来源与去路,如氨基酸的缩合、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与暗反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动作电位的产生、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抗体的合成与分泌等。,3.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复习 一要善于列表比较,如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的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比较;二要重视实验分析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对教材中的经典实验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三要动态地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全过程,分析各种外

3、界条件对这两种生理过程的影响;四要注意试题常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此类题目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因此要加强该类试题的训练,培养应用有关知识分析生产实际中的问题,提高解题能力。,4.对细胞生命历程的复习 要以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有规律的变化作为复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线。其中要注意到这两种分裂的比较记忆,如细胞分裂 图、曲线图、表格数据图等,要有针对性地多练习一些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相关的图像分析题、曲线分析题及图像曲线综合题,以提升该方面的解题能力。,答案 B,2大分子颗粒物质的运输内吞、外排 需要消耗 ,与膜的 有关,如抗体的分泌

4、。,能量和载体,载体,能量,能量和载体,能量,流动性,答案 C,活细胞,蛋白质,RNA,活化能,高效性,专一性,高温、过酸、过碱,1探究酶的化学本质,2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探究,4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解析 适宜光照下,在叶绿体内进行光合作用,在其光反应阶段可产生ATP,但不消耗O2。因可以合成ATP,故叶绿体内有ATP合成酶。提供O2,在线粒体内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提供给叶绿体,但不能为叶绿体提供ATP。无光条件下,叶绿体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产生ATP。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答案 D,1ATP的分子结构 (1)中文名称: 。 (2)结构简式: ,其

5、中A代表 ,P代表 ,代表 。,三磷酸腺苷,APPP,腺苷,磷酸基,团,高能磷酸键,ADPPi能量 ATP,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图解,答案 C,(1)物质运输方式的判断,(2)物质运输方式实验探究,1(2010广东高考)下图是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 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被动运输,解析:分析图示可知,矿质离子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协助,还消耗能量,故为主动运输。,答案:C,例2 从猪唾液、胰液和新鲜肝脏细胞中分别提取到酶E1、E

6、2、E3,它们与三种物质混合后情况如表一,且S3与E3混合后产生较多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表二为有关的颜色反应实验。据表回答(表中“”表示有反应,“”表示无反应):,表一,表二,(1)依据表中的信息,可以说明酶具有的特性是_,E2是 _酶。 (2)在酶E1、E2、E3中,不能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是 _,理由是_ _。 (3)表二试管4、5、6中液体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的原因是 _。,解析 (1)首先从表二第1、2试管中的现象可以看出,S1和S2的化学本质分别是淀粉、蛋白质,再结合表一中的实验现象,可知E1是淀粉酶、E2是蛋白酶(或胰蛋白酶),又因为S3与E3混合后产生较

7、多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所以E3是过氧化氢酶。(2)由于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不能分清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变化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还是由酶的作用引起的,所以不能用于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3)由于酶E1、E2、E3均为蛋白质,且酶在反应前后质和量都不变,所以表二试管4、5、6中液体均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答案 (1)专一性(特异性) 蛋白(或胰蛋白) (2)酶E3 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不能分清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变化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还是由酶的作用引起的(或温度也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3)酶E1、E2、E3均为蛋白质,碘液和斐

8、林试剂在探究影响淀粉酶活性中的应用 (1)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应用碘液,而不 宜用斐林试剂,因为斐林试剂需加热,而实验中的自变量 是温度。 (2)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应利用斐林试剂,而 不宜选用碘液,因碘液与NaOH发生反应。 (3)在利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探究酶专一性的实验中,应选 用斐林试剂,而不宜选用碘液,因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 水解。,2如图甲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 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O2的量随时间变化 情况。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个条件发生变化,以下改 变正确的是 (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pHc时,e点为0 C温度降低时,e点不变,d点右移 DH2O2的量增加时,e点下移,d点左移,解析: pHa时,pH降低,酶的活性降低,酶的催化效率降低,达到最大酶饱和点的时间延长,d点右移,e点不变;pHc时,酶的活性丧失,但在没有酶的情况下,H2O2也会分解;若H2O2的量增加,达到酶饱和点的时间缩短,但不改变达到酶饱和时的气体生成量,d点左移,e点不变;温度降低,酶的活性降低,酶的催化效率降低,达到最大酶饱和点的时间延长,d点右移,e点不变。,答案: C,点击此图片进入电子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