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糯白毫的加工过程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75777 上传时间:2016-11-24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糯白毫的加工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糯白毫的加工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糯白毫的加工过程(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糯白毫的加工过程南糯白毫,创制于 1981 年,因产于世界“茶树王”所在地云南西双版纳州勐(县的南糯山而得名。南糯山原始森林遮天蔽日, “凤尾竹”婀娜多姿,涌翠泻玉的茶树,沿山坡铺排到云际。这里终年云雾飘渺,气候宜人,年均气温 1821,昼夜温差明显,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500 毫米左右,土壤肥沃, “腐殖质“层厚达 50 厘米左右,俗有“海绵地”之称。含量丰富的矿物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适宜于茶树生长,能促进茶叶内有效物质的积蓄,因此南糯山所产茶叶质地特佳,独具风味,而南糯白毫则为其中的珍品。南糯白毫采自云南大叶种,优良品种的芽叶肥嫩,叶质柔软,茸毫特多,富含茶多酚、咖啡碱等成份。【采

2、制】南糯白毫属烘青型绿茶。一般只采春茶,3 月上旬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主要工艺分摊青、杀青、揉捻和烘干四道工序。南糯白毫采制技术,与其他名茶不同。春茶于谷雨后开园,新梢已形成“开面” ,采摘标准以对夹二、三叶和一芽二、三叶为主。鲜叶采回后及时板片,将嫩叶(未开面) 、老叶(已开面)分离出来炒制瓜片,芽、茎梗和粗老叶炒制“针把子” ,作副产品处理。生锅与熟锅:炒茶锅口径约 70 厘米,呈 30 度倾斜,两锅相邻,一生一熟。生锅温度 100左右,熟锅稍低。投叶量约 100 克,嫩片酌减,老叶稍增。鲜叶下锅后用竹帚或芦花帚翻炒 12 分钟,主要起杀青作用,炒至叶片变软时,将生锅叶扫入熟锅,整理

3、条形,边炒边拍,使叶子逐渐成为片状,用力大小视鲜叶嫩度不同而异,嫩叶要提炒轻翻,帚把放松,以保色保形。炒老叶则帚把要带紧,以轻拍成片。炒至叶子基本定型,含水率 30%左右时即可出锅,及时上烘。毛火:用烘笼炭火,每笼投叶约 顶温度 100左右,烘到八、九成干即可。拣去黄页、漂叶、红筋、老叶后,将嫩片、老片混匀。小火:最迟在毛火后一天进行,每笼投叶 公斤,火温不宜太高,烘至接近足干即可。老火:又叫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老火要求火温高,火势猛。木炭要先排齐挤紧,烧旺烧匀,火焰冲天。每笼投叶 34 公斤,由二人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 23 秒钟,即抬下翻茶,依此抬上抬下,边烘边翻。为充分利用炭火,可 23 只烘笼轮流上烘。热浪滚滚,人流不息,实为中国茶叶烘焙技术中别具一格的“火功” 。每烘笼茶叶要烘翻五、六十次以上,烘笼拉来拉去,一个烘焙工一天要走十多公里。直烘至叶片绿中带霜时即可下烘,趁热装入铁筒,分层踩紧,加盖后用焊锡封口贮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食品饮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