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玉兰茶采制工艺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75752 上传时间:2016-11-24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玉兰茶采制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绿玉兰茶采制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玉兰茶采制工艺(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玉兰茶采制工艺绿玉兰茶,产于安徽省歙县科学技术实验站、歙县黄山花型名茶技术开发部。是由歙县茶叶专家黄山绿牡丹发明人汪芳生的又一创新绿茶品种。该茶于 1989 年开始研制,经反复改进,现已小批量生产,试销于上海、广州、北京、合肥等城市,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我国著名茶学家陈椽教授等对绿玉兰的色、香、味、形都给予高度评价。 绿玉兰茶的采制工艺精细:在谷雨前后,当茶树有 15的芽梢达到一芽一、二叶初展时,即可开园分批采。采摘标准是一芽一、二叶初展;留鱼叶、留茶蒂在茶枝上,带叶柄采下。采摘方法是:茶工以食指与拇指合力紧拉带下,不得用指甲采,免得茶汁变红。在采茶时要做到四拣:拣山,选云雾笼罩无污染的茶山;

2、拣棵,选生长健壮的茶棵;拣枝,选挺直有力的嫩枝;拣芽,符合标准的芽叶。还要做到十二不要:即凡芽叶过大、过小、芽梗过长、无芽梗、单芽、单叶、瘦弱、色淡、紫芽、无尖、病虫害、冻害茶叶一律不要。对鲜叶的摊青与再精心拣剔:采回的鲜叶要轻摊在光滑的木板上进行拣剔。要求做到三个一致:即老嫩一致、芽叶一致、芽梗长短一致,拣去老叶杂质等。拣后的芽叶要轻轻地摊青在阴凉通风处,使部分水分蒸发,逐步消除鲜叶的青涩味。在室温保持 2025的情况下,摊青三小时左右,当芽叶变软时即进行杀青。 杀青工艺:首先要将杀青锅洗净磨光。以小块干柴为燃料,当锅温升至 100左右时,投叶量 60100 克。用手工翻炒,每分钟约 406

3、0 次,翻炒时要“捞得净、带得轻、扬得高、抖得开” 。均炒至梗折不断,青气消逝,茶香透露,色叶暗绿而不沾手时,为杀青适度,随即迅速出锅,轻摊散在蔑盘中,待叶子慢慢伸直后上笼烘焙。 烘焙是保证绿玉兰茶独具韵味的关键工序,分为头烘与加烘三次进行;每锅配竹蔑烘笼二只,用炭火烘。第一烘温度为 100左右;第二烘为 80左右。烘焙时火温要求均衡,烘笼要干净、无异味。杀青叶上笼后,每隔 40 秒钟翻烘一次,每翻烘一次前轻捺压叶片整形,使其平直,当烘焙至 6 成干时,立即下烘摊凉 4060 分钟,摊的厚度不超过 2 厘米。第二烘温度控制在 80左右。每个烘笼竹蔑上摊放头烘叶 300400 克,每隔 1 分钟左右翻烘一次,并用棉制软垫轻捺固定茶叶玉兰花干状,烘至九成干下笼摊凉 3 小时左右,摊的叶子不超过 3 厘米。第三烘,又叫打老火,烘温控制在 50左右,每烘摊放叶量5001000 克,待匀烘至茶梗能一折即断,含水量降至 35时即可下烘,趁热装箱,待茶叶冷却后,再加箱盖密封存放。 绿玉兰茶,色泽翠绿,形似玉兰花。冲泡后花朵徐徐舒展,犹如一枝枝玉兰花悬立于杯中,汤色明亮,叶底钱绿,香气青幽如玉兰,滋味鲜醇回甜。 绿玉兰选用高山良种茶树特级芽叶,采用特殊工艺,科学精制而成,是黄山绿茶名苑中一枝别具天姿幽韵的新“花” ,它既有饮用、观赏价值,且有防衰保健之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食品饮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