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5683045 上传时间:2019-01-3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6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点符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标点符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标点符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标点符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标点符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标点符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点符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分为两大类,一是点号,一是标号。 点号有七种: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 、冒号、叹号。 点号主要是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和语气的 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书名号、破折号、省略号、间隔号、连接号、着重号、专名号。 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的。,顿号,1、用于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 例1:中国共产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党 。 例2: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2、数字相连表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例3:我刚要跨过大门,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捉住了。 七八个人/三四个月/三五之夜/年方二八/三八妇女节 【注意】相邻的两个数字是

2、确数而非约数之间要用顿号。 如:三年级四、五班的学生。 3、集合词语内不用顿号。 例4:别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埋怨。 工农业/指战员/教职员工/男女老少/父母/师生,4、顿号与连词不能同时使用。 例5:孩子们给在地里劳动的父母送来了开水、地瓜和煎饼。 5、并列成分后带有语气词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6: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6、并列成分出现不同层次,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 例7: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7、并列的主语、宾语根据并列成分长短选用顿号或逗号。 例8: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鲜艳的山花,

3、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 如: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武装的整理等等,都要包括在领导的工作之中,8、并列的定语、状语间一般用顿号。 例10:年仅五十岁、无儿无女、重病在身的老王,是个老红军。 例11:他也跟着大摇大摆、若无其事地走进会场。 特别提示:并列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它们之间一般用逗号。 例如: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者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9、并列的谓语、补语间一般用逗号。 例12:我走后,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例13:这个故事讲得真实,感人。,10、并列词语作补语之间不可用顿号 例:她把房间收拾得整洁、明亮、美观,你一住

4、进去肯定感到十分舒适。 例:这是一种名贵的兰花品种,你看这株长得多么晶莹、明丽、娇媚。,正确: 例:她把房间收拾得整洁,明亮,美观,你一住进去肯定感到十分舒适。 例:这是一种名贵的兰花品种,你看这株长得多么晶莹,明丽,娇媚。,1、深圳基础设施完善,目前已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2、中国人均每年要吃四五百斤粮食,另外还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全国每年粮食的消费量很大,我们要千方百计保证粮食安全。 3、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小试牛刀,1、深圳基础设施完善,目前已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快

5、车道,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2、中国人均每年要吃四五百斤粮食,另外还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全国每年粮食的消费量很大,我们要千方百计保证粮食安全。 3、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5、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6、据统计,中国互联网网民人数已超过3.3亿。互联网对大至国家政治经济小至个人学习生活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 7、他了解的著名诗人有战国时期的屈原东晋的陶渊明唐宋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5、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

6、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6、据统计,中国互联网网民人数已超过3.3亿。互联网对大至国家政治、经济,小至个人学习、生活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 7、他了解的著名诗人有战国时期的屈原,东晋的陶渊明,唐宋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总结,顿号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并列定状用顿号,介宾状语看情况。 顿号不与连词用,并后有气不用顿。 并列谓补不打顿,并列主宾看长短。,分号,1、分号表示句中停顿更长,用在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处,或非并列关系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处。 例如: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这样的人往往经

7、验很多,这是很可宝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年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用冒号。 例: a.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b.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冒号,特别注意: 1、冒号里不能再出现冒号 开班会时,

8、班主任正式向全班同学宣布:学校这次征文比赛确定了两个主题:一是支持奥运,一是抗震救灾。 2、如果是间接引用别人的话,一般不用冒号 如: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过:“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的诗句,可见:“大雁”也是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3、冒号一般管到句终,不能管到句终的不能用冒号。 如: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4、引语中间的“某某说”后不能用冒号。 如:“课间操时间到我办公室来一趟!”刘老师对课代表说:“记得带着优化设计啊!”,冒号“三不用”。 引语不是原话,凡是转述时不用冒号。 引语断为前后两处,中间“说”后面用逗号,不用冒号。 “说”在引语的后边,用

9、句号,不用冒号。,A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B“郭青建是我们蓬溪人学习的榜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代文益说,“我们一定要让蓬溪人永远记住这个骄傲!” C、“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去卖啦?”妈妈十分严厉地说。,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问号,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例: 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 b.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c.你是临场害怕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10、?,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 例:a.怎么了,你?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 例: 1、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2、“是谁找我们来凿墙的?是您老人家吧?先凿哪面墙呀?是都凿了哇?还是留下一面啊?”,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 例:a.我不知道他叫什么。 b.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c.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d.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

11、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e.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问号“两不用”。 虽有疑问词“什么”、“怎样”、“谁”、“哪里”等,却不表示疑问,表示陈述语气时,不用问号。 如:他什么也不会干。 如: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肯定和否定连用的句式不表疑问语气时,句末不用问号。如:我不知道他明天能不能来。,引号,(A)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况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B)“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

12、至少有两千年了。 4 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也用引号标示。 (A)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B)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5 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用在引文末尾的标点有讲究。使用引号时,若引文独立而又完整,则引文末尾的标点不能改动,并要写在后引号内;若引文独立而不完整,只作为句子的一部分,则引文末尾的标点应去掉,而视整个句子的需要选用标点。 (1)完整的引原话,而引文又单独使用,最后的点号应放在后引号内。 例:杜甫夔州歌云:“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2)引文不独立,引用的话只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时,不管它是不是完整,后引号前都不能有点号(问号、叹号除外)。 例:A唐代大诗人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反映了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感人千古。 B在老张“同志们,走吧!”的招呼声中,我们这支不大的队伍便冒着雨出发了。 4、引号:题目、主题、标题、栏目、概念 书名号:书名、篇名、戏剧电影歌曲名、报刊杂志名和法规文件等题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