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经典导读》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5266050 上传时间:2019-01-3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道经典导读》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儒道经典导读》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儒道经典导读》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儒道经典导读》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儒道经典导读》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道经典导读》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道经典导读》ppt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关于儒道经典的学习,第四讲 儒道精神的落实基点,第五讲 儒道精神面面观,第二讲 儒道经典的精神要义,第三讲 儒道经典的价值探寻,第六讲 儒道精神的至善境界,关于儒道经典的学习,什么是儒道经典? 为什么要学习儒道经典? 如何学习儒道经典?,什么是儒道经典?,儒:从人,需声。术士。 道:从辵,首声。道路。 经:从糸,巠声。织物的纵线。 典:从册,从大。重要文献。,为什么要学习儒道经典?,儒道经典具有历史价值 儒道经典具有现实意义 儒道经典具有永恒魅力,如何学习儒道经典?,态度虚心放下成见 思想归元依止圣教 用于生活解行相应,正 本 清 源,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黄帝内经

2、上古天真论 君子以作事谋始。 周易讼卦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学而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礼记大学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六十三,儒道经典的价值探寻,智慧开启的钥匙 精神愉悦的源泉 身体健康的良方 事业兴旺的法宝 国泰民安的保证,智慧开启的钥匙,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孟子尽心上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易经系辞上传,精神愉悦的源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 论语学而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论语里仁,身体健康的良方,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黄帝内经本神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事业兴旺的法宝,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礼记大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

4、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公孙丑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礼记中庸,国泰民安的保证,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礼记大学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儒道精神的落实基点,修身为本 教育为本 孝悌为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礼记大学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孟子离娄上,修身为本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 蒙以养正,圣功也。 周易蒙卦,教育为本,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孝悌为本,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训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经开宗明义章,孝悌为本,儒道精神面面观,宗经明道 天人合一 万法平等 中和

6、之美 知命立命,谦恭自省 转凡成圣 无为而治 协和万邦 世界大同,宗经明道,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弟子规余力学文 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里仁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礼记中庸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不为。 老子四十八,道 之 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一,道 之 体,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二十一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

7、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老子二十五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傅大士偈语,道 之 用,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周易系辞上 上善若水。 老子八 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道 之 用,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老子五 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8、老子十一,道 之 用,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 黄帝内经举痛论篇 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 庄子秋水,天人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二十五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周易乾卦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 尽心上,万法平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五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9、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七十七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庄子齐物论 夫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庄子齐物论,中和之美,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四十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礼记中庸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礼记中庸 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知命立命,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周易系辞上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10、;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周易文言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论语尧曰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七十九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太上感应篇,谦恭自省,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易经谦卦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论语尧曰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增广贤文,转凡成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礼记中庸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

11、闷闷。 老子二十,无为而治,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论语卫灵公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老子三十七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四十九 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 黄帝内经师传,无为而治,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论语八佾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六十七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八十一 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

12、所续,无所去忧也。 庄子骈拇,协和万邦,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尚书尧典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世界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儒道精神的至善境界,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先进 一日清闲自在仙,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 吕洞宾偈语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