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2019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之人物形象(共39张ppt)(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5150175 上传时间:2019-01-3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卢2019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之人物形象(共39张ppt)(1)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卢2019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之人物形象(共39张ppt)(1)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卢2019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之人物形象(共39张ppt)(1)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卢2019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之人物形象(共39张ppt)(1)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卢2019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之人物形象(共39张ppt)(1)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卢2019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之人物形象(共39张ppt)(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卢2019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之人物形象(共39张ppt)(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小说阅读之 人物形象篇,高二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 1. 了解小说人物形象题三种常见题型 2. 明确小说形象题解题思路,规范答题,“人物形象”题的题型 一、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三、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提问方式】 (1)简要概括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有哪些性格特点? (2)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的形象特点 (3)请简析这一人物形象 (4)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加以概括,解题方法,第一,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言谈举止)等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二,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

2、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三,从分析环境(包括时代背景、人物关系、景物环境、社会氛围)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第四,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第五,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从具体做法上来看,首先要从小说中圈画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答题模式】 题干若问“某某是一位怎样的人”,常用的一般模式为“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个性特征+身份特征+举出实例)

3、 题干若问“某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就需“的性格特点:”。(分条作答)人物形象题要针对试题设题的角度具体灵活作答,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温馨提示: 表述答案:根据分值,合理分配答案要点。 答案要分点 ,分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尽量用原文,组织答案时尽量筛选使用原文中关键词句; 词语要概括 多选用恰当的形容词。 注意答题方向、要求(注意区别“概括”和“分析”“赏析”不同的侧重点)。,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知识回顾),【思路点拨】,人物,基本信息,言谈举止,环境影响,情节推动,周边看法,作者评价,主题,补充: 人物形象这一概念的内涵大于人物性格的内涵,人物形象特点的核心是人物的性格特点,但还包

4、括人物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职业、地位、技能(能力)、行为习惯等因素。,平凡、朴实、性情质朴、憨厚老实、纯真、吃苦耐劳、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郁郁寡欢、洒脱、循规蹈矩、狡猾、豪放、泼辣、热心、胆小、有上进心、有理想、有追求、生命力顽强、圆滑、暴躁、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执著、年老体衰、年轻貌美、孤苦无依、势利,近年高考试卷中人物形象题关键词:,(3)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阅读小说导学案小说玻 璃,回答下面的问题。,练习,【答案】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要鞠躬,说话谦和;胆小怕事,有点狡

5、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有点固执,但不失本性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每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答对即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手法和作用,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包括肖像、心理、行动、语言、细节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手法和作用,【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手法提问方式】

6、 (1) 请结合文意赏析文中画线部分(人物描写) (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 (3)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赏析。,塑造人物的手法,1.动作、语言、神态、肖像、心理、细节描写等,解题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衬托、对比、环境描写、景物描写,(1)肖像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 (2)语言描写。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 (3)行动描写。行动描写是指作家对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所作的生动、具体的描绘和刻画。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展露。 (4)心理描写。直接

7、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心理描写可以使人物“深刻化”,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5)细节描写。细节是构成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环境特征的最小的组成单位,是表现事物各种感性特征的具体而细小的材料。细节描写就是对这些细枝末节的描绘。好的细节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 小说中细节描写的作用主要有:突出人物的性格。如阿Q正传中阿Q临刑前画圈的细节就深刻地揭示了他的精神麻木、愚昧和至死不觉醒的性格特点。充实故事情节。 如药中六次写到华小栓的咳嗽,具体展现了小栓从病重到病危的过程,充实

8、了故事情节。营造典型环境,渲染时代气氛。如药中关于刑场看客围观刽子手杀害革命者的场景细节描写,写出这些看客的麻木、愚昧,渲染出那个黑暗时代令人绝望的冷漠。,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 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明) 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阐) 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对人物作用对情节作用对环境作用对主题作用)(析),思路清,求规范,知识储备,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1、肖像 神态 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

9、活动,促进故事情节发展;描摹人物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4、细节描写:更细腻的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5、侧面描写:衬托 对比突出主要人物。,题型三:塑造形象作用题,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而小说中的人物又可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包括物象)。分析小说人物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塑造形象作用题 提问方式】 小说中的人物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包括物

10、象)。 分析小说人物的作用,要挖掘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或警示作用。,1.小说塑造这一主要人物形象,有何意义? 2.小说中塑造形象(物象),有何作用? 3.小说又写到了,请分析其作用。,1.物象的作用 小说引入特别主要的物象,基本作用有: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2.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侧面(或对比)衬托主要人物形象;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

11、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借助于“我”的思考来揭示主题。 ;推动情节发展;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次要人物群体可以营造社会环境。,解题方法,从四个方面考虑次要人物(物象)的作用 1牵线搭桥(线索),推动情节 2衬托(对比)人物,个性鲜明 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4揭示主题,增添魅力,解题方法,主要人物的作用 1考虑对情节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 2考虑对主题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3考虑对社会的作用 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

12、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如祝福中的“祥林嫂”: (1)祥林嫂是中国旧社会劳动妇女的典型,善良刚烈,勤劳能干,却在封建礼教和思想的压制下走向毁灭。(人物形象) (2)作者通过对祥林嫂形象的塑造,控诉了封建思想和礼教对人的戕害。(主题),注意事项: 1. 分析人物形象时,做到客观不拔高。 2. 立足原文概括,不无中生有。 3. 全面分析评价人物,不以偏概全。 4. 答案要点要齐全,不漏答。 5. 语言表达要规范流畅,不杂乱无序。,补充:人称选用的效果作用,第一人称 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真实感; 第二人称 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起到拟人化的作用,拉近与抒情对象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 第三人称 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可使文章张驰自由,便于多角度描述事物,表达感情。,不同的人称交互出现: 可以丰富文章的叙事手段,使行文变化曲折。 有助于作者不同情感的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