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教学记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497239 上传时间:2017-09-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三首》教学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诗三首》教学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诗三首》教学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诗三首》教学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诗三首》教学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三首》教学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三首》教学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三首教学记周五进行了古诗三首的教学,效果真的是不错,孩子学得轻松愉快,我教的愉快轻松,不仅诗歌的意思很容易就理解了,而且我与孩子们对诵更是把诗歌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下课后,听课的实习老师小桑连声感叹:“周老师,太美了,我是中文系的,却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美的古诗赏析课,课堂里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我学习!”呵呵,虽然语文教学的功夫在课外,但对一个年轻老师来说,恐怕最需要修炼的课堂的驾驭控制能力,行云流水的课堂是一门艺术,需要锤炼,。我们做老师的,可以在上课前查阅足够的和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让自己在知识点上做到万无一失,但如何把这渊博的知识转化为课堂效率,让懵懵懂懂的小学生学得清楚明白还要愉快轻松

2、?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能力让课堂教学深入浅出,让学习像游戏一样轻松有意思。还是说说这三首古诗的教学吧这次教学的三首古诗是历来的教材中相对较难的一次搭配。以往使用过的人教版本和苏教版本都没有如此安排过,而且我们年级组老师在集体教研时也提到,应该说这三首古诗对大多数成人都是比较陌生的,也许大家只听过其中的一句。三首古诗分别是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杜甫的客至和陆游的游山西村。首先,每首诗都是 8 句,仅这一项就比以前学过的古诗难度增加了一半;其次,诗中生僻字词较多。其他的关于诗的意义的理解难度就更是问题所在了。不过,既然教材安排了,自然有编者的道理,老师的任务就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在第一天备课时,我注

3、意到一个微妙的关联,第一首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和第三首陆游的游山西村之间有着穿越时空的呼应这两首诗都是写诗人到一位友人家作客,而且,这位友人的家正好都是农家。不同的是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要访的友人不同,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自然有所不同。不过这样的不同正好作为教学的一个切入点:看看首联,“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写游前的精神准备,即孟浩然过故人庄所写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之意。不同的是孟诗平铺直叙,只说老朋友备有酒菜请他去。而陆诗则不仅写了农民朋友的相约,还刻画了主人款留的盛情。农家迎宾,备有腊酒,酒昧虽不及清酒醇美,但待客的情谊却是极其真诚的。菜肴是鸡和豚,虽不是山珍海味,

4、但都是自家生产,加上年成好,可以让客人尽情享用。前一句的“莫笑 ”,后一句的“足”字,都很有表现力:既像模拟主人的口吻,又像是诗人在赞叹,曲曲传出了山西村农民的淳朴和好客。经这么一渲染,山西村真让人神驰心往了。再看次联写一路所见风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这两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与此对比,陆游的画面就更显得神秘莫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阴道上,山光水色令人应接不暇。重重山遮,道道水绕,诗人几乎疑心无路可走了。但几经探寻,前面柳暗花明,一个村落宛然在目,山西村便到了。前一句中的“疑”字用得传神:“疑无路”不是真的无路可走,

5、而仅仅是路难寻难辨,这是人们走生疏山路常有的体验。后一句中的“又” 字也很传神: “又一村”不是说一个接着一个村,而是经过探寻忽然发现有那么一个村在那里,表现了绝处逢生的喜悦。人们读这两旬都会感到,在人生的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也正是因为道出了世间事物变化的哲理,这两句诗便越出了自然景物描写的范围,被人们广泛引用,而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第三联,“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正面写山西村所见所感。箫鼓声不绝于耳,原来是农民在迎接社日的来临。“春社近” ,已经“箫鼓追随”,则社日的热闹场面更可想而知。“ 衣冠简朴”一句显然是从陶渊明桃花源诗“俎豆犹古法

6、,衣裳无新制” 脱胎而来的,意思是说礼法都还保持着古老样式,诗人把山西村比作“ 桃花源 ”,表现这里人们淳朴厚道,和睦相处,过着自食其力的宁静生活,与其说这是南宋初年江南农村的风俗画卷,毋宁说它是陆游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图景。它突现了山西村的精神风貌,倾注了诗人的一片深情。从写法看,由于第一联已渲染了它生活的丰足,第二联“柳暗花明” 已描绘了环境之幽,所以,这一联着重表现诗人身临其境后的真实体验和感受。春社之“近”,古风之“存”,都是诗人亲耳听到、亲眼看到后的判断。至于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之类的活动,应在情理之中。“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尾联写归途中的愉悦之情和重游的期望。

7、诗人在山西村“游” 了一天,明月当空之际才别情依依的踏上归途,他大概又想到孟浩然的诗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不,那样隔得太久远,最好是能不时柱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那才惬意,才尽兴。“若许”是“如果可能”的意思,是诗人的设想,并不是要得到谁的允许。 “无时”是“随时”的意思,即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正是因为这次的“一日游”印象美好,诗人才有多日游、乘月游的设想和期望。其热爱家乡、热爱乡亲之情溢于言表。有了这样的赏析基础,我便有了一个巧妙的设计线路打破教材的排列顺序,把第一首与第三首对照起来学习。而且,因为第一首在早读时间做了足够的诵读理解准备,孩子们对孟浩然的“故人庄 ”

8、一游已经有了了解,我想,孩子们是喜欢故人庄的质朴的,但相信他们会更喜欢陆游的“山西村” ,因为相对而言陆游诗歌的场面更美更值得向往。所以,我让自己扮演“故人庄” 的村民,孩子们呢很自然地扮演“ 山西村 ”村民。双方以导游的口吻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你听,我先挑战诗人孟浩然今天要到我家做客,正所谓“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我们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诗人来我们农家小院。你们准备得怎么样啊?孩子们自然接应:“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大诗人陆游今天要来我们村游玩,我们当然也不会怠慢不要笑话我们农家人自己腊月酿制的酒水浑浊,我们准备了足够的菜肴招待远道而来的贵客。我继续向前:都说家乡好风

9、光,这话一点没错,你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你们呢,说来听听!孩子们不甘示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翻过一座山又淌过一条河,沿途花红柳绿的地方正是我的故乡。我一听大喜:好一个“山重水复”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里有山有水,一定是人杰地灵!不过,看看我们农家的生活,那可谓悠闲自在“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你们羡慕吗?孩子们热情对答:“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哇,看来你们可以申请申报世界遗产保护了!不过,因为我们家乡山美人美所以诗人意犹未尽,当场许诺: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到那时更是别有一番风光在眼前!老师,我们的陆游更是率真,你听他说“

10、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浪漫吧,白天的风景自然美丽,他更要选择一个月明之夜再来拜访!这样一来一往的对歌还真有趣,不仅调动了他们积极理解翻译古诗的兴趣,还让古诗的翻译教学不留半点痕迹,而且,在我的示范和挑战刺激下,他们自然找到了诵读古诗的基调,朗诵感悟自然而真实。需要说明的是,每一次的对答中,诗歌的朗诵一般是集体回答,而诗句意思的翻译解说我一般采取指名回答,一个两个三个直到孩子满意,直到大家满意,直到每个人都对诗句的意思彻底领悟才好。这两首诗歌的背诵也水到渠成,相信一半以上的孩子在学习结束时也背诵完成了。第二节语文课,学习第二首古诗杜甫的客至。有了上面的学习基础,这一首自然会更轻松。

11、而且,稍一留神就会发现,这首诗正好与其他两首打一反,其他两首是写诗人去做客,而这首则是写诗人在家招待客人。有意思,怎么招待呢?先向孩子们简单介绍杜甫和他的成都草堂,因为这首诗是在成都草堂落成后写的。由于孩子们对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早有了解,所以,对诗人的性格以及诗歌的风格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础,所以,在解读这首诗歌的时候,除了与其他两首进行对照,我还在教学中穿插了柳宗元的江雪和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及诗人自己的很多诗歌,这些是为了理解诗歌的前两句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皆” 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

12、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 ,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孩子们对杜甫款待客人的高兴心情自然容易理解。综观整首诗歌,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诗用第一人称,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它律诗字斟句酌的风格不同。所以,我本诗教学中对诗歌的意思费时不多,更多时间用在鉴赏杜甫的诗歌风格上,让孩子们认识了解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的另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