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创新的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其它相关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497187 上传时间:2017-09-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技术创新的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其它相关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技术创新的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其它相关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技术创新的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其它相关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于技术创新的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其它相关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技术创新的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其它相关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技术创新的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其它相关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其它相关论文-基于技术创新的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作者:赵惠芳 牛姗姗徐晟 杨昌辉 论文关键词: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技术层次 灰关联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构建了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机制,并从技术创新投入、产出角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模型,探讨了不同技术层次制造业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提出不同技术层次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指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程度不同,应该同时关注不同技术层次行业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的作用。 0 引言 传统理论从比较优势出发,过于强调劳动密集型的非高新技术的发展,随着国家提出自主创新战略,出现过于依赖高新技术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倾向。其实,不管

2、是资本密集型的高新技术行业,还是劳动密集型的中低技术行业,只要在开放的条件下具备相应的技术创新能力,就会给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空间。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应该同时关注不同技术层次行业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作用。我国目前处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研究如何运用不同技术层次行业技术创新,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 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机制 各国工业化的进程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是以企业技术创新为前提条件和主要动因。企业创新系统中技术创新是关键,作为产业的微观组织,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传导作用。一般认为,从微观层次看,技术创新是企业在一定资源基础上进行的,决定技术

3、创新能力高低的 3 种资源为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指工艺装备)。行业技术创新是行业内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聚集,是推动行业发展和结构优化的主要动因。关于产业结构的研究,文献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包含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 2 个方面,两者交织在一起,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产业结构优化过程的一条纽带。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解决各产业之间有机联系和耦合质量的问题,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则是解决怎样促进整个产业结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问题。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技术结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及贸易结构等,在诸多因素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技术结构,因为一种产业的形成发展或衰退,从根本上说起因于技术的

4、进步或落后(技术创新),从而产业结构的变动也起因于技术结构的变动。由此,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途径应依赖于与之相应的技术创新,推进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一方面,技术创新通过促使生产要素在产业问流动,直接实现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产业的形成;另一方面,技术创新会通过对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贸易结构等的影响间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本文借鉴文献构造出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机制,如图 1 所示。技术创新过程的性质特点,决定着无法直接衡量技术创新的质量和数量,因此,只能采用一些替代性指标,如设备、资金及人员来反映技术创新活动。图 1 中虚框内的技术创新内容,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过

5、程处于黑箱之中。本文根据信息不完全的特点,利用灰关联理论,在技术创新投入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建立模型,量化分析不同技术层次行业技术创新投入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2 技术层次划分及指标设计 制造业水平决定了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力量,无论新产品销售收入还是从业人数都占有绝对优势,它们的技术创新状况直接关系到制造业总体的技术创新水平,数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本文依据 OECD(1996)的技术划分标准,结合我国对高技术产业的界定,将制造业划分为 4 个技术层次: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和低技术,考察我国 1996-2005 年制造行业的技术创新状

6、况。由于部分行业原始数据残缺,再加上个别不同技术层次行业放在一起统计,数据不易分离,在这里剔除“石油加工、炼焦与核燃料加工”、“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后,共得到 29 个行业的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的原始数据,这些行业按技术层次划分情况见表 1 所列。 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技术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由于技术创新过程涉及众多因素,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测度方法,国内外的研究者分别从企业层面、产业层面和国家层面提出了多种问接测度指标。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考虑到数据的可取得性,设立技术创新投入指标和技术创新产出指标,综合衡量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产业结构升级的

7、作用。从投入一产出角度构建技术创新评价体系,体现了技术创新活动的链条式过程,把技术创新的实现看作是一个创新资源投入到产出的整合过程,指标体系就是一个描述技术创新资源从投入到产出的配置情况和运作水平的过程优化体系。 设技术创新投入指标为 X;z 为微电子控制设备原价占生产经营用设备原价比重;zz 为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为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设技术创新产出指标为 z。,包括专利申请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 技术创新最重要的 3 个投入指标即设备、人才和资金。技术创新投入既包括 R&D 投入也包括非 R&D 投入,R&D 投入是衡量技术创新投入最主要的指标,它既是自主创新的基

8、础,也是成功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要求。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大中型制造业 R&D 人员、R&D 经费仅有 20O32005 年 3a 的数据,本文选择科技活动人员代替 RD 人员,选择科技经费内部支出代替 R&D 经费。相比较而言,科技活动人员和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在量上大于 R&D 人员和R&D 经费,而且不像 R&D 人员和 R&D 经费那样单纯反映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相应投入,因此,选取更加合理。技术创新投入指标中微电子控制设备原价占生产经营用设备原价比重体现了设备的投入强度,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反映了技术开发力量的强弱,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体现了科技开发力度(由于统

9、计原因,高技术行业用“年末固定资产原价”代替“生产经营用设备原价”;高技术行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及“从业人员”1995 年的数据口径为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9992004 年的数据口径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技术创新产出包括潜在技术创新产出和现实技术创新产出。专利是研究开发的重要指标,用专利指标衡量 RD 能力已被广泛接受。专利权是企业未来用以开发新产品的储备能力,以专利申请量作为衡量企业潜在技术创新产出的指标。技术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产品创新主要体现为新产品销售收入,工艺创新不易量化,但其效果可在新产品销售收入中得以体现。新产品销售收入几乎代表了所有技术创新投入要素或相关要素相互作

10、用的最终结果。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是将创新的技术以新产品销售的形式实现其价值,新产品销售收人反映了企业现实的技术创新产出。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作用不易量化,因此仅简单以技术创新产出作为衡量技术创新导致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技术创新的投入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关系恰当地说明了企业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 本文在技术创新投入指标与技术创新产出指标间建立灰色关联模型,来测度不同技术层次行业技术创新投入与所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 3 灰关联模型应用 本文仅搜集了 1996-2005 年的数据,样本量较小。而且由于技术创新过程涉及众多因素,很难准确定义所有影响因素,收集到的信息并不完全,

11、因此,数据具有不确定性。 灰色关联模型恰好适用于信息不完全情况下的关联度分析。关联度分析是分析系统中各元素之间关联程度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依据关联度对系统进行排序。由于计算关联程度的数列量纲不同,先进行初值化处理。 4 数据分析及对策建议 运用(1)、(2)式可以计算出不同技术层次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指标,对技术创新潜在产出指标和技术创新现实产出指标的贡献值,并找出不同技术层次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排序,计算结果见表 2 所列。 这也说明了我国中技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更为显着和持久。值得注意的是,中高技术层次的科技资金投入尚待进一步加强。 从低技术行业的计

12、算结果看,我国低技术行业人才和资金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也有相当的作用,我国并不缺乏中低技术和低技术行业的科研人员,如何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对 29 个制造业行业 19952005 年的技术创新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得出,不同技术层次行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有显着差异,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应该是多层次的。 高技术行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能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提高消化吸收和运用高技术的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科技经费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并没有拉动新产品市场的有效需求,仍需要国家激励性产业政策的支持;中高技术行业科技资金不足,应尽快建立相应的融资机制。中低技术和低技术行业应尽快解决如何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一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