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河西分校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wei****017 文档编号:748020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河西分校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南京市河西分校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南京市河西分校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南京市河西分校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南京市河西分校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河西分校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河西分校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6 分)1 的平方根是() A 3 B 3 C D 2在实数, ,3.14,0,2, 中,无理数有()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3下列数据中,准确数据的是()A 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为 818.78 万人 B 八年级数学书上册共 173 页C 姚明身高为 2.24m D 我国数学家曾用 作为圆周率4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 30,它的底角等于()A 75 B 30 C 75或 30 D 不能确定5已知:如图,AC=DF,BC=EF,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CDEF

2、的是()5 图 8 图 11 图A ACDF B AD=BE C CBA=FED=90 D C=F6一个钝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 3、4,则第三边可以为()A 4 B 5 C 6 D 77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一边和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全等 B 顶角与底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全等C 斜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 RT全等 D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全等8如图,阴影部分是由 5 个小正方形涂黑组成的一个直角图形,再将方格内空白的两个小正方形涂黑,得到新的图形(阴影部分)是轴对称图形,其中涂法有()A 6 种 B 7 种 C 8 种 D 9 种二、填空(每题 2 分,共 20 分)9计算: =; =

3、 10 估算到 0.1 约等于 11A=30B=62ABC 与ABC关于 l 对称,则ABC 中的C=212如图,已知 BC=EC,BCE=ACD,要使ABCDEC,则应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答案不唯一,只需填一个)12 图 13 图13如图,将ABC 放在每个小正方形面积为 1 的网格中,点 A、B、C 均落在格点上,则ABC 的面积为 14一 RT,一直角边长为 2,一边上的中线长为 2,则 RT斜边长为1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9,三条边长都为整数,则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16如图,在ACB 中,C=9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AC 于点 M、N,AC=8,BC=4,则 NC 的长度

4、为16 图 17 图 18 图17如图,在ACB 中,C=90,CAB 与CBA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 D,AC=3,BC=4,则点 D 到 AB 的距离为18如图,ABC 中,AB=AC,BAC=50,BAC 的平分线与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 O,将C沿 EF(E 在 BC 上,F 在 AC 上)折叠,点 C 与点 O 恰好重合,则OEC 为度三、解方程(每题 5 分,共 10 分)19解方程(1)25x 2=16 (2) (x1) 3=27四、证明与求解(4 小题共 28 分)20已知:如图,AC=AB,ACD=ABD,求证:CD=BD321已知:如图,在ABC 中,CDAB 于 D,BE

5、AC 于 E,AD=AE求证:AB=AC22已知: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BD 为中线,延长 BC 至 E,使 CE=CD,连接 DE(1)证明:BDE 是等腰三角形;(2)若 AB=2,求 DE 的长度23已知,如图,ABC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D 为 AB 边上一点求证:BD=AE五、操作与解释(6 分)24把由 5 个小正方形组成的一字形纸板(如图 1)剪开,使剪成的若干块能够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如果剪 4 刀,应如何剪拼?在图 1 中画出剪的痕迹,在图 2 中画出所拼大正方形,要求四个顶点都在格点上六、解决问题(10 分)25已知:如图 1,射线 MN

6、AB,点 C 从 M 出发,沿射线 MN 运动,AM=1,MB=4(1)当ABC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 MC 的长;(2)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 MC 的长;4(3)点 C 在运动的过程中,若ABC 为钝角三角形,则 MC 的长度范围;若ABC 为锐角三角形,则 MC 的长度范围七、探究与思考(10 分)26有个定理: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下面探索与应用的过程探索:已知:如图 1,ADBC,ABCD求证:AB=CD应用此定理进行证明求解应用一、已知:如图 2,ADBC,ADBC,AB=CD求证:B=C;应用二、已知:如图 3,ADBC,ACBD,AC=4,BD=3求:AD 与 BC

7、 两条线段的和5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D2、B3B4C5A6C7B8:D二、填空(每题 2 分,共 20 分)9计算:4;3105.111.8812:AC=CD(不唯一) 132.5144 或 153 或 416.317118.100三、解方程(每题 5 分,共 10 分)19解方程(1)(2)2四、证明与求解(4 小题共 28 分)20 证明:连接 BC,21 证明:ABEACD(ASA) ,AB=AC22 23ACEBCD(SAS) ,BD=AE五、操作与解释(6 分)24 , (由五部分组成,边长为 ) 六、解决问题(10 分)25 (1)3; ;(2)CM=2;(3)由(2)

8、得,当 CM=2 时,ABC 是直角三角形,0CM2 时,ABC 为钝角三角形;当 CM2 时,ABC 为锐角三角形七、探究与思考(10 分)26证明:如图 1,连接 AC,ADBC,DAC=BCA 又ABCDBAC=DCA 在ABC 和CDA 中,ABCCDA(ASA) ,AB=CD;应用一:证明:如图 2,作 DEAB 交 BC 于点 E,ADBC,AB=DE 又AB=CD,DE=CD,DEC=CDEAB,B=DEC,B=C;应用二、解:如图 3,作 DEAC 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FADBC,AC=DF、AD=CF, 又DEAC,BDF=BEC,ACBD,BDF=BEC=90,6在 RtBDF 中,由勾股定理得:BF=5,故 BC+AD=BC+CF=BF=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