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分配1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709825 上传时间:2019-01-29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主义的分配1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资本主义的分配1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资本主义的分配1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资本主义的分配1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资本主义的分配1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本主义的分配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主义的分配1(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资本主义的分配,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正确理解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工人之间、资本家与资本家之间的分配关系,使同学认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实质。,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一、工资的本质 1劳动力和劳动 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体内的劳动能力。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力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时才 是劳动。 劳动不是商品,但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则可以成为商品,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2在资本家同工人的买卖关系中,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根本不能成为商 品。 第一,如果劳动是商品,它就应该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 但是,如果说劳动是商品,具有价值,那 就等于说劳动的价值是由劳动决

2、定的,这种同义语反复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第二,如果说劳动是商品,那么它就应该同其他商品一样,在出卖之前就独立存在。 但雇佣工人的劳动不能独立存在,劳动要取得存在的形式,就只有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这只有在生产过程中才能实现。,第三,如果劳动是商品,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会导致违反价值规律,或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存在的基础。 第四,如果劳动是商品,就等于说雇佣工人出卖了不属于自己的商品。 因为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它是在劳动过程开始以后才存在的。,3工资的实质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付给雇用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 或价格。 4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由于劳

3、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消灭了工作日划分为必要 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劳动分为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痕迹,全部劳动表现为必要劳动或有酬劳动,因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和工人阶级之间经济利益的对立和冲突,最直接地表现在工资问题 上。,二、工资的基本形式,1计时工资 计时工资是按一定的劳动时间来支付的工资,其实质是劳动力的月价值、周价值、日价值的转化形式。 2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则是按工人完成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来支付的工资,它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血汗工资制度。,三、工资的数量变动趋势,1名义工

4、资和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 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实际买到的各类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2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联系和区别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者的变动是一致的,即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也就越高,反之亦然。 但有时两者也常常不一致,即名义工资虽然不变甚至提高,实际工资却可能降低。 这是因为,实际工资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名义工资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物价的高低。 如果名义工资不变,物价水平上涨,或者名义工资的增长速度赶不上物价的上涨速度,实际工资就会降低。,3资本主义工资的变动趋势 第一,名义工资一般呈增加趋势。因为,货币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5、而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由于存在通货膨胀而不断贬值,致使物价不断上涨,从而使名义工资不能不有所增加。 第二,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实际工资则有时降低有时提高。在经济危机和战争时期,实际工资是下降的;在经济高涨时期,则有所提高。但是,实际工资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工人受剥削的程度减轻了。,南昌市,2001年2月18日正式发布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其包括经理、技术人员和工人等3 8 个通用工种的劳动力价格。劳动部门是在调整了200多家企业,118个工种和10万在岗职工工资情况以后,制定出此工资指导价的。这种指导价分配列出了各类工资的高、中、低三档不同工资标准。由求职者与用工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商定。

6、你如何评价这一作法?,案例,据统计研究证明,我国现在劳动力商品的市场化程度大约是在70左右。在劳动力市场还不十分发达的情况于,特别是受到户籍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劳动力还没能实现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之间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人力资源没有发挥最大的效用。同时使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而由政府部门为劳动力供求双方确定劳动报酬提供了较合理的市场参考依据,有利于正确确定新工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引导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案例分析,第二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成本价格 商品的价值(W)包括三个部分: 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 用公式

7、表示就是:W c v m 。 这是按劳动耗费计算的生产商品的实际耗费。,对于资本家来说,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只是他的资本价值c + v ,剩余价值 m 是资本家无偿获得的。 c + v 构成商品的生产成本或成本价格,用K表示。 商品价值就等于成本价格与剩余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W K + m 。 显然,成本价格小于商品的价值,两者之间的差额为剩余价值。,案例:各国工资比较,各国(地区)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比较 美国47.8 瑞典35.6 日本29.9 台湾20.6 韩国12.9 印尼2.2 印度1.5 中国1 现状是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所以制造业发展快,上图看出到2020年中国劳动力下降,成本

8、上升制造业也将逐步转移到印度等国,商品价值 W = c+v+m,新创造的价值,成本价格 k,= K + m,利润,成本价格这一范畴抹杀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区别,掩盖了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2利润 当不把剩余价值看作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产物,而是把它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剩余价值便转化为利润( p )。 利润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就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商品价值 W = c+v+m,= K + m,m被视为成本价格K的产物,m进一步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资本耗费,利润P,W= K + P,p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9、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m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3利润率 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叫利润率。用 p代表利润率,c 代表全部预付资本,利润率 p mc 。,4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而利润率则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剩余价值率揭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利润率是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由于全部预付资本总是大于可变资本,因此利润率在量上也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它掩盖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

10、的剥削程度。,5.影响利润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不变资本的节省,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的关系,第一,价值剩余率 第二,资本有机构成 第三,资本周转速度 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约,正比例,正比例,正方向,反方向,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实质上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可用公式表示为: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 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如果各个部门的利润率水平比较高,则平均利润率也比较高;反之则比较低。 第二,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即投在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

11、的大小。,2平均利润 在利润率平均化的条件下,各部门的资本家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与其投资量大小相适应的利润即平均利润。 用公式表示,即: 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3平均利润的形成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生产部门之间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竞争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价值和价格偏离。 这种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 这样,便形成了平均利润。,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引起利润率不同,食品工业 (70:30),机械工业 (90:10),C:V 低 利润率高,C:V 高 利润率低,资本流入,生产增加,供过于求,利润率下降,生产减少

12、,供不应求,利润率提高,资本流入,竞争,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生产部门之间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竞争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价值和价格偏离。这种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这样,便形成了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 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从整个社会来看,利润总量和剩余价值总量总是相等的。,4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完全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 在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资本家所获利润的多少似乎只与他所拥有的资本量有关,这就完全掩盖了利

13、润的本质和来源。 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不仅受本部门资本家的剥削,而且还受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剥削。,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生产价格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 用公式表示为:生产价格 k + p 2生产价格的形成 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利润 P,商品价值 W = c+v+m,生产价格,= K + P,= K + m,生产价

14、格的形成,30,20,10,20,20,20,130,120,110,生产价格,130,120,120,120,平均利润总量=剩余价值总量,60,60,30,20,10,130,120,110,生产价格,130,120,120,120,360,商品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20,20,20,3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而只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生产价格形成以前,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这种变化,是由于受到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影响。,在资本主义社会,按照平均利润率规律的要求,商品

15、不是按价值出售,而是按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出售。 这作为一种客观的必然趋势,使生产价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 生产价格不是市场价格,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内在标准的价格。 市场价格以它为中心,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波动,所以,价值规律现在不是直接通过价值,而是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4)马克思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揭示出资本家结成一个阶级共同剥削整个工人阶级的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整个无产阶级与整个资产阶级的对立,无产阶级要求得自身的解放,必须团结起来,推翻整个资产阶级的统治。无产阶级的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 发展了劳动价值论,解决了政治经济学上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即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获得等

16、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 解决了从价值、m这些本质范畴上升到更接近经济外部表现的范畴所遇到的难题。,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同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鼓励竞争,反对垄断,发挥其在调节资源配置和m在各个部门分配、促进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作用。,理论意义:,现实意义:,革命意义:,利润流向了哪里由我国彩电业、房地产业利润变化想到的,中国家电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平均利润水平20%30%,从90年代后期开始,整个行业利润一路下滑,从10%降到了3%5%,直至接近于零 房地产业1998年行业平均利润率仅4.38%,1994年行业平均利润率高达13.7%,1994年房产行业暴利期,1994年后利润率迅速下滑,1996年行业利润率仅为0.91%,1997、1998、1999三年“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